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32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将坝基处理工期提前,与施工准备阶段导流泄流通道开挖相结合,并通过垂直面分层,减少坝基处理工作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缓解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和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工期矛盾,缩短工程总工期。缩短工程总工期。缩短工程总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流工程坝基处理,尤其是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些水电工程受河流流量、地质条件等因素限制,不适宜开凿导流隧洞形成全年基坑。然而分期导流工程受河道枯汛期影响,存在基坑干地施工期短,坝体度汛要求高等特点,尤其是截流后的第一个汛期前,这种基坑作业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更加突出。截流时间往往选择枯期水量较小时段,形成围堰后需要对围堰采取高喷灌浆等防渗措施,才能抽排基坑,因此基坑具备干地施工条件,距离第一个汛期的到来往往只有3

4个月,对一些坝基处理要求较高的工程,一汛前难以同时完成坝基处理和基础混凝土浇筑至度汛形象两项工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分期导流的坝基处理施工方法,来缓解一汛前分期导流基坑内坝基处理和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小、施工干扰大、工期节点紧迫等突出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将坝基处理时间提前,与导流泄流通道开挖相结合,分区、分期进行,缩短坝基处理工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a、对作为导流泄流通道的河道扩挖范围分区,将受坝基处理的占压区域作为坝基区,其余不受坝基处理影响的区域作为河道区;
[0006]b、在坝基区进行地面初步整平,由原地面高程施做防渗墙,防渗墙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同时开挖河道区至度汛高程,在度汛高程施工一期混凝土灌注桩,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
[0007]c、坝基区的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坝基区开挖至度汛高程,在度汛高程上施工二期混凝土灌注桩,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
[0008]d、二期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完成后,河道区、坝基区分别开挖至设计高程,预留岩坎;
[0009]e、枯期完成边坡支护,汛期前拆除岩坎,具备一期导流条件。
[0010]所述度汛高程的高程范围在坝址处P=10%全年流量洪水位以上1~5m。
[0011]所述防渗墙、一期混凝土灌注桩、二期混凝土灌注桩均在设计高程以上的平台施工,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坝基处理工期提前,与施工准备阶段导流泄流通道开挖相结合,有效缓解一汛前分期导流基坑内坝基处理和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小、施工干扰大、工期节点紧迫等突出矛盾。将河道扩挖范围分区,为坝基处理占压区域坝基区,
和不受坝基处理影响的区域河道区,两个互不干扰的工作面。在度汛高程上施工混凝土灌注桩,减少灌注桩钻孔工程量。并通过合理调配每期工作内容,缩减了河道开挖和坝基处理工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河道开挖一期施工平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河道开挖一期施工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河道开挖二期施工平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河道开挖二期施工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a、对作为导流泄流通道的河道扩挖范围分区,将受坝基处理的占压区域作为坝基区2,其余不受坝基处理影响的区域作为河道区1;
[0020]b、在坝基区2进行地面初步整平,由原地面高程施做防渗墙3,防渗墙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同时开挖河道区1至度汛高程6,在度汛高程6施工一期混凝土灌注桩4,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
[0021]c、坝基区2的防渗墙3施工完成后,坝基区2开挖至度汛高程6,在度汛高程6上施工二期混凝土灌注桩5,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
[0022]d、二期混凝土灌注桩5施工完成后,河道区1、坝基区2分别开挖至设计高程,预留岩坎7;
[0023]e、枯期完成边坡支护,汛期前拆除岩坎7,具备一期导流条件。
[0024]所述度汛高程6的高程范围在坝址处P=10%全年流量洪水位以上1~5m。
[0025]所述防渗墙3、一期混凝土灌注桩4、二期混凝土灌注桩5均在设计高程以上的平台施工,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
[0026]本方法在水电站一期导流前,结合导流泄流通道开挖提前进行坝基处理。缓解一枯基坑内,作业面、工期矛盾,提出对河道扩挖范围分区,分为坝基处理占压区域坝基区2,不受坝基处理影响的区域河道区1,压缩坝基处理直线工期。在度汛高程6以上施做一期混凝土灌注桩4和二期混凝土灌注桩5,增加垂直向工作面,减少坝基处理中的钻孔工程量,且进一步压缩坝基处理直线工期。
[0027]所述度汛高程6,保证了一期混凝土灌注桩4、二期混凝土灌注桩5的干地施工条件,同时减少了灌注桩施工工程量。所述开挖分为河道区1和坝基区2,利用分区开挖,减少坝基处理直线工期,同时减少一期围堰形成前汛期的开挖量,降低了汛期开挖难度。所述防渗墙3,一期混凝土灌注桩4,二期混凝土灌注桩5,均在设计高程以上的平台施做,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该施工方案压缩了坝基处理工期、保证了干地施工条
件,且通过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保证了临时边坡稳定性,防止开挖塌方。
[0028]混凝土灌注桩按照分区不同,分期施工,进一步缩短坝基处理直线工期。
[0029]预留岩坎7的作用是,保证边坡支护的干地施工条件。如不需要额外的边坡支护或利用马道在开挖同时完成边坡支护,则岩坎7可取消或缩小范围。岩坎7与边坡的距离,以保证边坡支护作业面最小距离为宜。
[003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期导流水电工程坝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对作为导流泄流通道的河道扩挖范围分区,将受坝基处理的占压区域作为坝基区,其余不受坝基处理影响的区域作为河道区;b、在坝基区进行地面初步整平,由原地面高程施做防渗墙,防渗墙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同时开挖河道区至度汛高程,在度汛高程施工一期混凝土灌注桩,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上部造孔回填砂砾石;c、坝基区的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坝基区开挖至度汛高程,在度汛高程上施工二期混凝土灌注桩,灌料和浇筑至设计高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啸雪谭红强郭兴吴朝月代振峰王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