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二维Cu-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0831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荧光传感器领域,涉及二维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传感器
,涉及一种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是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一种由金属中心离子与含氧、氮的多齿桥联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氢键等相互作用力自组装形成具有周期性晶体结构的化合物,也可称作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存在较高比例的金属离子,且框架结构完整,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度,因此在荧光、磁性、气体吸附和催化等方面表现了无限的潜力。将MOF作为荧光探针材料也表现出较强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可回收性,并且该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容易操作实施,在成本控制和循环利用方面表现良好。
[0003]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金属离子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纺织业,环境监测,生物抗菌消毒等领域。但由于人类的持续活动,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如Fe
3+
,Cd
2+
,Pb
2+
,Hg
2+
以及有毒的有机分子如染料污染物被排放到水和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在人体必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中,包含了铁、铜、锌、锰、钴等几种金属离子,微量摄入有助于身体健康,但过量摄入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其中铁的含量是人体中微量元素中除硅以外最多的,在参与氧的运输和造血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缺铁会导致贫血、呼吸困难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而铁离子摄入过量会诱发癌症、肝脏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因此对金属离子的检测,特别是铁离子的检测意义重大,但截至目前,检测金属离子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虽然具有灵敏度高,时间快等优点,但需借助大型仪器,无法进行大规模普及推广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应对上述金属离子检测存在成本高,无法大规模推广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该二维 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对水体中铁离子的检测表现出较强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可回收性,并且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容易操作实施。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结构式为: [Cu2(L)2(1,3,5

BTC)(HCOO)]n
·
3nH2O,结构式中L=双(4

(1H

1,2,4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1,3,5

BTC为辅助配体芳香羧酸。
[0007]芳香羧酸可以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不同的辅助配体参与反应,会得到不同结构的MOF,进而导致它们的性能有明显的区别,相比于其它芳香羧酸,均苯三甲酸中三个羧基官能团对称地连接在苯环上,在形成二维Cu

MOF时,三个羧基均与金属离子配位,同时还有未配位的羧基氧原子还会进一步参与氢键的形成,从而构筑更为复杂的超分子结构,因此,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配体为1,3,5

均苯三甲酸。
[0008]进一步的,提供了所述双(4

(1H

1,2,4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在室温下,将1,2,4

三氮唑、4,4

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铯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置于DMF溶液中,油浴加热搅拌反应,对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干燥,最终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所述有机配体。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反应物1,2,4

三氮唑、4,4

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铯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200:100:250:1。
[0011]作为优选,所述油浴加热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h。
[0012]作为优选,所述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5h。
[0013]上述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一)分别量取去离子水和DMF,制得混合溶液;
[0015](二)在室温下,分别称取所述有机配体和可溶性铜盐,加入步骤(一)所配置的混合溶液中超声溶解,再向其中加入辅助配体搅拌均匀,获得均匀悬浊液;
[0016](三)将步骤(二)获得的均匀悬浊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盖耐热玻璃釜中,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程序降温到室温得到蓝色块状晶体;
[0017](四)将步骤(三)获得的蓝色块状晶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
[0018]作为优选,步骤(二)中所述可溶性铜盐为氯化铜、乙酸铜、硝酸铜或硫酸铜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9]作为优选,步骤(二)中所述超声溶解时间为10~20min,搅拌时间为20~30 min。
[0020]作为优选,步骤(三)中反应温度为90~110℃。
[0021]作为优选,步骤(三)中反应时间为48~72h。
[0022]作为优选,步骤(三)中所述的程序降温速度为5℃/h~10℃/h。
[0023]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所述的过滤用的滤膜孔径为22μm。
[0024]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所述的洗涤所用的溶剂为体积比为1:1的去离子水和 DMF的混合溶液,洗涤次数为2~3次。
[0025]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90~110℃,干燥的时间为6~8 个小时。
[0026]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所述的研磨为使用玛瑙研钵研磨1.5~2h。
[0027]上述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用于检测水中铁离子。
[0028]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0029]将所述的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经超声处理配制成0.01mol/L的悬浊液,然后加入含铁离子的待测水样品,再进行荧光激发并测试分析荧光激发的荧光波长。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对各种金属离子(例如Cu
2+
,Cd
2+
,Co
2+
,Ni
2+
,Pb
2+
,Hg
2+
,Fe
3+
, Na
+
,K
+
,Ca
2+
,Ba
2+
和Zn
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Cu2(L)2(1,3,5

BTC)(HCOO)]
n
·
3nH2O,结构式中L=双(4

(1H

1,2,4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1,3,5

BTC为辅助配体芳香羧酸;所述辅助配体为1,3,5

均苯三甲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4

(1H

1,2,4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室温下,将1,2,4

三氮唑、4,4

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铯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置于DMF溶液中,油浴加热搅拌反应,对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干燥,最终得到所述双(4

(1H

1,2,4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物1,2,4

三氮唑、4,4

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铯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200:100:250:1;和/或,所述油浴加热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h;和/或,所述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5h。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Cu

MOF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分别量取去离子水和DMF,制得混合溶液;(二)在室温下,分别称取双(4

(1H

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美令刘政刘露赵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