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维Cu
‑
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传感器
,涉及一种二维Cu
‑
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是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一种由金属中心离子与含氧、氮的多齿桥联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氢键等相互作用力自组装形成具有周期性晶体结构的化合物,也可称作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存在较高比例的金属离子,且框架结构完整,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度,因此在荧光、磁性、气体吸附和催化等方面表现了无限的潜力。将MOF作为荧光探针材料也表现出较强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可回收性,并且该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容易操作实施,在成本控制和循环利用方面表现良好。
[0003]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金属离子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纺织业,环境监测,生物抗菌消毒等领域。但由于人类的持续活动,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如Fe
3+
,Cd
2+
,Pb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维Cu
‑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Cu2(L)2(1,3,5
‑
BTC)(HCOO)]
n
·
3nH2O,结构式中L=双(4
‑
(1H
‑
1,2,4
‑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1,3,5
‑
BTC为辅助配体芳香羧酸;所述辅助配体为1,3,5
‑
均苯三甲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Cu
‑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4
‑
(1H
‑
1,2,4
‑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室温下,将1,2,4
‑
三氮唑、4,4
‑
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铯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置于DMF溶液中,油浴加热搅拌反应,对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干燥,最终得到所述双(4
‑
(1H
‑
1,2,4
‑
三唑
‑1‑
基)苯基)甲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维Cu
‑
MOF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物1,2,4
‑
三氮唑、4,4
‑
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铯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200:100:250:1;和/或,所述油浴加热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h;和/或,所述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5h。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Cu
‑
MOF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分别量取去离子水和DMF,制得混合溶液;(二)在室温下,分别称取双(4
‑
(1H
‑
1,2,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