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抑制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13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使用Ras抑制肽作为医药品、诊断药和/或研究试剂,从而改善基于蛋白酶的降解性和立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是,包含下述式(1)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环状肽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的盐:c[X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Ras抑制肽
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基于在日本于2019年5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

09141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记载的内容全部通过参照直接援引于本说明书中。此外,本申请引用的全部专利、专利申请和文献记载的内容全部通过参照直接援引于本说明书中。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Ras活性的肽等,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环状结构的环状肽等。

技术介绍

[0003]Ras蛋白(是指Ras亚家族,以下简称为Ras)是在细胞内表达的GTPase(GTP酶),通过与GDP或GTP结合,作为掌控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的关(去活化)/开(活化)的分子开关发挥功能。GDP结合型是关的状态,GTP结合型是开的状态。通过来自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而诱导产生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将Ras从GDP结合型转化为GTP结合型,GTP结合型Ras与下游的蛋白即RAF、PI3K等相互作用,由此进一步转导信号。与Ras结合的GTP借助Ras本身的酶活性和GTPase活化蛋白(GAP),从GTP水解为GDP。
[0004]Ras包含188~189个氨基酸序列,通过任意的氨基酸突变,显著抑制本身的GTPase活性和基于GAP的GTP的水解能力,偏重于GTP结合型。其结果,延长细胞增殖信号。
[0005]人肿瘤的约30%表达发生氨基酸突变的突变型Ras,成为肿瘤增殖的驱动力(非专利文献1)。Ras中,作为创新药靶点而受到关注的成员中,可举出K

Ras、N

Ras、H

Ras。其中,已知K

Ras的氨基酸突变以人肿瘤的约20%这一最高频率发生(非专利文献1)。
[0006]报告K

Ras中的氨基酸突变的位置的大部分为12位甘氨酸,继而为13位甘氨酸、61位谷氨酰胺、以及其它位置。在12位甘氨酸的突变的内容中观察到最高频率的是天冬氨酸(约30%),继而为缬氨酸(约20%)、半胱氨酸(约10%)、丙氨酸(约5%)、丝氨酸(约5%)、精氨酸(约3%)、以及其它氨基酸(非专利文献2)。
[0007]据此可知,12位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的K

Ras即K

Ras(G12D)是癌治疗中的最重要的创新药靶点。2017年,本专利技术人报告了,在无细胞试验中发现:与野生型K

Ras相比,与K

Ras(G12D)选择性结合,抑制将GDP结合型K

Ras(G12D)转化为GTP结合型K

Ras(G12D)的环状肽KRpep

2d:Ac

Arg

Arg

Arg

Arg

c(Cys

Pro

Leu

Tyr

Ile

Ser

Tyr

Asp

Pro

Val

Cys)

Arg

Arg

Arg

Arg

NH2(SEQ ID NO:22)(非专利文献3)。显示KRpep

2d在细胞试验中显著且选择性抑制表达K

Ras(G12D)的A427细胞的增殖。此外,本专利技术人分析KRpep

2d与K

Ras(G12D)的复合体的晶体结构,报告了其结合的机制(非专利文献4)。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Takashima A and Faller DV.Expert Opin Ther Targets.2013,17(5):507

531.
非专利文献2:Pender A,Garcia

Murillas I,Rana S,Cutts RJ,Kelly G,Fenwick K,Kozarewa I,Gonzalez de Castro D,Bhosle J,O

Brien M,Turner NC,Popat S,and Downward J.PLoS One.2015,10(9):e0139074.非专利文献3:Sakamoto K,Kamada Y,Sameshima T,Yaguchi M,Niid,Sasaki S,Miwa M,Ohkubo S,Sakamoto JI,Kamaura M,Cho N,and Tani A.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7,484(3):605

611.非专利文献4:Sogabe S,Kamada Y,Miwa M,Niid,Sameshima T,Kamaura M,Yonemori K,Sasaki S,Sakamoto JI,and Sakamoto K.ACS Med Chem Lett.2017,8(7):732

736.非专利文献5:Niida A,Sasaki S,Yonemori K,Sameshima T,Yaguchi M,Asami T,Sakamoto K,and Kamaura M.Bioorg Med Chem Lett.2017,27(12):2757

2761.非专利文献6:Fairlie DP and Dantas de Araujo.Biopolymers 2016,106(6):843

852.非专利文献7:Lau YH,de Andrade P,Wu Y,and Spring DR.Chem Soc Rev.2015,44(1)91

10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分析,在使用KRpep

2d作为医药品、诊断药和/或研究试剂时,存在以下所示的若干课题。(1)仅由天然氨基酸构成的KRpep

2d有可能对蛋白酶分解的耐性低。(2)通过序列包含的二个半胱氨酸(Cys)的侧链间的二硫键而环状化,因此在细胞内的还原性条件下二硫键裂解,无法维持肽的环状结构,对Ras的结合活性和抑制活性有可能减弱。实际上,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包含二硫苏糖醇(DTT)的还原性条件下的无细胞试验中,KRpep

2d对从K

Ras(G12D)的GDP结合型向GTP结合型的交换反应的抑制活性与非还原性条件下的抑制活性相比,减弱50倍以上(非专利文献3和非专利文献5)。(3)KRpep

2d的细胞试验中的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为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环状肽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式(1)表示的氨基酸序列:c[X1‑
X2‑
X3‑
c(X4‑
X5‑
X6‑
X7‑
X8‑
X9‑
X
10

X
11
)]
ꢀꢀꢀꢀ
(1)式(1)中,X1、X4和X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氨基、羧基、硫醇基、烯丙基、炔基、叠氮基或卤素原子的氨基酸残基,或者它们的衍生物;X3、X5和X7各自独立地表示:包含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烃基的氨基酸残基、包含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族碳环基的氨基酸残基、或包含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族杂环基的氨基酸残基,或者它们的衍生物;X8表示天冬氨酸残基、或其衍生物;X2、X6、X9、X
10
表示任意的氨基酸残基;X1与X
11
和X4与X
11
在各自之间独立地形成直接的共价键或介由连接基团的间接的共价键,由此式(1)的肽在分子内具有2个环状结构;X1与X
11
之间的所述共价键是或不是在它们的主链

主链间、主链

侧链间、侧链

主链间或侧链

侧链间中的任一键;X4与X
11
之间的所述共价键是或不是在它们的侧链

主链间或侧链

侧链间中的任一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肽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的盐,其中,X1与X
11
的Cα碳原子间的键包含下述式(2)表示的结构:Cα1‑
(CH2)
A

X

(CH2)
B


11
ꢀꢀꢀꢀ
(2)式(2)中,A与B各自独立地表示0~2中的任一整数;A与B的总和是1~4中的任一整数;X表示S

S、CH2‑
CH2、S

CH2、CH2‑
S、O

CH2、CH2‑
O、CH=CH、NH

C(=O)、N(CH3)

C(=O)、NH

C(=S)、N(CH3)

C(=S)、O

C(=O)、C(=O)

NH、C(=O)

N(CH3)、C(=S)

NH、C(=S)

N(CH3)、C(=O)

O、CH2‑
CH2‑
CH2、S

CH2‑
CH2、CH2‑
CH2‑
S、CH2‑
S

CH2、O

CH2‑
CH2、CH2‑
CH2‑
O、CH2‑
O

CH2、S

CH2‑
S、S

C(=CH2)

S、S

(CH2)2‑
S、S

(CH2)3‑
S、S

(CH2)4‑
S、S

CH2‑
CH=CH

CH2‑
S、S

CH2‑
C(=O)

NH、NH

C(=O)

CH2‑
S、S

CH2‑
C6H4‑
CH2‑
S、S

CH2‑
C(=O)

CH2‑
S、或S

CH2‑
C(=CH2)

CH2‑
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肽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的盐,其中,X4与X
11
的Cα碳原子间的键合包含下述式(3)表示的结构:Cα4‑
(CH2)
A

Y

(CH2)
B


11
ꢀꢀꢀꢀ
(3)式(3)中,A与B各自独立地表示0~4中的任一整数;A与B的总和是2~4中的任一整数;Y表示S

S、CH2‑
CH2、S

CH2、CH2‑
S、O

CH2、CH2‑
O、CH=CH、NH

C(=O)、N(CH3)

C(=O)、NH

C(=S)、N(CH3)

C(=S)、O

C(=O)、C(=O)

NH、C(=O)

N(CH3)、C(=S)

NH、C(=S)

N(CH3)、C(=O)

O、CH2‑
CH2‑
CH2、S

CH2‑
CH2、CH2‑
CH2‑
S、CH2‑
S

CH2、O

CH2‑
CH2、CH2‑
CH2‑
O、CH2‑
O

CH2、S

CH2‑
S、S

C(=CH2)

S、S

(CH2)2‑
S、S

(CH2)3‑
S、S

(CH2)4‑
S、S

CH2‑
CH=CH

CH2‑
S、S

CH2‑
C(=O)

NH、NH

C(=O)

CH2‑
S、S

CH2‑
C6H4‑
CH2‑
S、S

CH2‑
C(=O)

CH2‑
S、S

CH2‑
C(=CH2)

CH2‑
S、三唑、或二硫代四氟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肽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的盐,其中,X3与X5各自独立地是下述式(4)表示的氨基酸残基或它们的衍生物、或者下述式(5)表示的氨基酸残基
或它们的衍生物、或者下述式(6)表示的氨基酸残基或它们的衍生物、或者下述式(7)表示的氨基酸残基或它们的衍生物:式(4)中,波浪线表示与主链的形成酰胺键的羰基或氮原子的附着点,R1、R2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3、R4、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甲基或卤素原子(F、Cl、Br、I),n表示0~10中的任一整数;式(5)中,波浪线表示与主链的形成酰胺键的羰基或氮原子的附着点,Z表示C或N,R6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1~6中的任一整数;式(6)中,波浪线表示与主链的形成酰胺键的羰基或氮原子的附着点,R7、R8、R9、R
10
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F、Cl、Br、I),R6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式(7)中,波浪线表示与主链的形成酰胺键的羰基或氮原子的附着点,R
12
表示2

噻吩基、3

噻吩基、2

吡啶基、3

吡啶基、4

吡啶基、2

噻唑基、4

噻唑基、2

噁唑基、4

噁唑基、1

吡唑基、1

咪唑基、1,2,3

三唑
‑1‑
基或1,2,4

三唑
‑1‑
基,R6表示氢原子或甲基。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肽或其药理学可接受的盐,其中,X7是下述式(8)表示的氨基酸残基或它们的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元孝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一丸自然美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