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99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减速度控制部,实施在从操作状态转变为非操作状态时控制空走时减速度的空走时减速度控制;指标导出部,导出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及关系调整部,调整接近感指标与减速度的关系。减速度控制部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基于上述关系来导出与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对应的减速度,将导出的该减速度设为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关系调整部实施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对基准接近感指标进行增大修正且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对基准接近感指标进行减小修正的修正控制。近感指标进行减小修正的修正控制。近感指标进行减小修正的修正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5

2583中记载了调整从车辆的驾驶员使加速器操作消除起到开始制动器操作为止的空走期间中的减速度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一例。在该控制装置中,在未检知到前车的情况或本车辆与前车的车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执行将空走期间中的减速度作为驾驶员固有的减速度来学习的学习处理。例如,在学习处理中,基于从加速器操作的消除时间点到制动器操作开始为止的时间来学习空走期间中的减速度。然后,在空走期间中,以使车辆的减速度成为通过学习处理而得到的大小的方式调整车辆的再生制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未检知到前车的状况下、本车辆与前车的车间距离充分长的状况下,加速器操作的消除定时、制动器操作的开始定时可以说不受前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上述的控制装置中,在不受前车的影响而驾驶员进行加速器操作、制动器操作等车辆操作时,执行学习处理。另一方面,在存在受到前车的影响的可能性的状况下驾驶员进行加速器操作、制动器操作等车辆操作时,不执行学习处理。因而,在搭载上述的控制装置的车辆中,在存在前车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法将未进行加速器操作及制动器操作双方的空走期间中的车辆的减速度设定为驾驶员喜好的大小。
[0004]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减速度控制部,实施在从加速器踏板或制动器踏板正被操作的操作状态转变为加速器踏板及制动器踏板均未被操作的非操作状态时控制车辆的减速度即空走时减速度的空走时减速度控制;指标导出部,在将本车辆向前车接近时的接近感的指标设为了接近感指标的情况下,导出从操作状态转变为非操作状态时的接近感指标即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及关系调整部,调整接近感指标与减速度的关系。上述关系在接近感指标为基准接近感指标以下时,使减速度与下限减速度相等,在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该接近感指标越大则使减速度越大。减速度控制部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基于上述关系来导出与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对应的减速度,将导出的该减速度设为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关系调整部实施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对基准接近感指标进行增大修正且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对基准接近感指标进行减小修正的修正控制。
[0005]接近感是指本车辆向前车接近的感觉、前车向本车辆逼近的感觉,接近感指标是对这样的接近感进行了量化的指标。在此,比较在接近感指标比较小的阶段中从操作状态向非操作状态转变的第一类型的驾驶员和在接近感指标变得比较大后从操作状态向非操作状态转变的第二类型的驾驶员。第一类型的驾驶员是在正在操作加速器踏板的状态下感知到前车的情况下喜欢在比较早的阶段中从操作状态向非操作状态转变而使车辆减速的
驾驶员。因而,在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若非操作状态下的车辆的减速度小,则为了增大减速度而制动器踏板可能会被驾驶员操作。由此,优选增大非操作状态下的车辆的减速度即空走时减速度。
[0006]另一方面,第二类型的驾驶员是在正在操作加速器踏板的状态下检知到前车的情况下喜欢与第一类型的驾驶员相比使从操作状态向非操作状态的转变延迟的的驾驶员。因而,在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若非操作状态下的车辆的减速度大,则为了减小减速度而加速器踏板可能会被驾驶员操作。由此,优选减小空走时减速度。
[0007]于是,在上述结构中,在车辆行驶时从操作状态转变为非操作状态的情况下,导出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基于该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来实施修正控制。在修正控制中,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基准接近感指标被增大修正。另一方面,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基准接近感指标被减小修正。其结果,在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与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基准接近感指标。因而,在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能够使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设定的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比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小。由此,非操作状态下的减速度不容易变大。由此,能够抑制在非操作状态时由驾驶员开始用于减小减速度的加速器踏板的操作而非操作状态被结束。
[0008]另一方面,在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与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相比,基准接近感指标不变大。因而,在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能够使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设定的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比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大。由此,非操作状态下的减速度容易变大。由此,能够抑制在非操作状态时为了增大减速度而由驾驶员开始制动器踏板的操作从而非操作状态被结束。
[0009]即,根据上述结构,在本车辆的前方存在前车的情况下,能够将是非操作状态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减速度设定为驾驶员喜欢的大小。在上述车辆的控制装置的一方案中,上述关系在接近感指标为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的规定接近感指标以上时,使减速度与上限减速度相等,在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且小于规定接近感指标时,该接近感指标越大则使减速度越大。在该情况下,关系调整部在修正控制中,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对规定接近感指标进行增大修正,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对规定接近感指标进行减小修正。
[0010]考虑不通过修正控制来修正规定接近感指标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是与规定接近感指标相近的值,则在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和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不怎么产生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基于上述关系而导出的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的差异。
[0011]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在修正控制中,不仅是基准接近感指标,规定接近感指标也被修正。因而,与不修正规定接近感指标的情况相比,即使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大,也能够在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和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下增大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导出的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的差异。其结果,在驾驶员是第一类型的情况和驾驶员是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能够使非操作状态下的车辆的减速度大幅不同。
[0012]在上述车辆的控制装置的一方案中,关系调整部在修正控制中,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转变时接近感指标与基准接近感指标的差量越大,则使基准接近感指标的增大修正量及规定接近感指标的增大修正量越大。另外,关系调整部在转变
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转变时接近感指标与基准接近感指标的差量越大,则使基准接近感指标的减小修正量及规定接近感指标的减小修正量越大。
[001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基准接近感指标的修正量及规定接近感指标的修正量根据转变时接近感指标与基准接近感指标之差而可变。因而,在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能够使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更接近驾驶员的喜好。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较小的情况下,基于修正控制的基准接近感指标的修正量大时与基准接近感的修正量小时相比,容易增大在是第一类型的驾驶员的情况下导出的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与在是第二类型的驾驶员的情况下导出的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的差异。
[0015]于是,关系调整部优选在修正控制中,在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基准接近感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减速度控制部,实施在从加速器踏板或制动器踏板正被操作的操作状态转变为所述加速器踏板及所述制动器踏板均未被操作的非操作状态时控制车辆的减速度即空走时减速度的空走时减速度控制;指标导出部,在将本车辆向前车接近时的接近感的指标设为接近感指标的情况下,导出从所述操作状态转变为所述非操作状态时的所述接近感指标即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及关系调整部,调整所述接近感指标与所述减速度的关系,其中,所述关系在所述接近感指标为基准接近感指标以下时,使所述减速度与下限减速度相等,在所述接近感指标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该接近感指标越大则使所述减速度越大,其中,所述减速度控制部在所述空走时减速度控制中,基于所述关系来导出与所述转变时接近感指标对应的所述减速度,将导出的该减速度设为所述空走时减速度的目标值,其中,所述关系调整部实施在所述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对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进行增大修正且在所述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对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进行减小修正的修正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关系在所述接近感指标为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大的规定接近感指标以上时,使所述减速度与上限减速度相等,在所述接近感指标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大且小于所述规定接近感指标时,该接近感指标越大则使所述减速度越大,并且,所述关系调整部在所述修正控制中,在所述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大时,对所述规定接近感指标进行增大修正,在所述转变时接近感指标比所述基准接近感指标小时,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久惠司前田智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