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65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该PCB线路板脉冲电源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中逆变模块将直流电逆变为高频脉冲信号后传输给变压单元,滤波单元接收变压单元改变电压后的高频脉冲信号,并在滤波后传输给脉冲单元;第一脉冲模块的两个MOS管的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单元输出端不同,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脉冲模块的两个MOS管的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单元输出端不同,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连接,通过MOS管控制正反脉冲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第一吸收模块的吸收高频脉冲信号中的杂波,减少杂波对电镀的干扰,提高电镀效率,并且通过MOS管控制正反脉冲输出的方式低能耗地实现了复合波形脉冲信号的快速控制与输出,改善了电镀效果,满足了当前电镀的需求。满足了当前电镀的需求。满足了当前电镀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脉冲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

技术介绍

[0002]传统PCB设计和加工中,通孔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它们占据大量的有效空间,其次,大量的通孔密集分布也对多层PCB的内层走线造成巨大障碍,这些通孔占去走线所需的空间,它们密集地穿过电源与地线层的表面,还会破坏电源地线层的阻抗特性,使电源地线层失效。而非穿导孔技术中,盲孔和埋孔的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PCB的尺寸和质量,减少层数,提高电磁兼容性,增加电子产品特色,降低成本,同时也会使得设计工作更加简便快捷,所以PCB板的芯板上通常需开设盲孔,在PCB板的芯板上开设盲孔后,需对盲孔进行电镀,使盲孔的孔壁上形成一层铜层,以实现与PCB板上的其它层进行电性连接。
[0003]为了使盲孔电镀形成的电镀层均匀分布以及减少孔径内气孔的发生,需要在电镀时向电镀设备提供复合波形的脉冲信号。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源仅通过逆变单元产生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波形变化单一,不能满足当前电镀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在逆变单元中设置第一吸收模块,将第一吸收模块处理后的高频脉冲信号传输给变压单元进行变压处理,并利用脉冲单元中的MOS管控制正反脉冲输出,能够通过第一吸收模块的吸收高频脉冲信号中的杂波,减少杂波对电镀的干扰,提高电镀效率,并且通过MOS管控制正反脉冲输出的方式低能耗地实现了复合波形脉冲信号的快速控制与输出,改善了电镀效果,满足了当前电镀的需求。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变压单元、滤波单元、脉冲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逆变模块、第一吸收模块,所述逆变模块接收所述整流单元传输的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逆变为高频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吸收模块吸收所述高频脉冲信号中的尖峰和隔直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变压单元,所述变压单元改变所述高频脉冲信号的电压,所述滤波单元接收电压改变后的所述高频脉冲信号,并对所述高频脉冲信号滤波后传输给所述脉冲单元;所述脉冲单元包括第一脉冲模块、第二脉冲模块,第一脉冲模块的两个MOS管的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单元输出端不同,输出端与脉冲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脉冲模块的两个MOS管的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单元输出端不同,输出端与脉冲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通过不同MOS管的导通、截止控制正反脉冲输出。
[0006]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第二吸收模块,所述第二吸收模块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变压单元、滤波单元、脉冲单元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整流单元、变压单元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一端的两侧,且彼此相对,所述逆变单元固定在所述整流单元靠近所述滤波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所述滤波单元通过所述脉冲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滤波单元的两个电容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两侧且彼此相对,所述脉冲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容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固定在所述脉冲单元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辅助散热器,所述辅助散热器的散热侧与所述变压单元一侧接触,且固定在所述散热器垂直于所述整流单元所在侧面的平面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两端,且所述散热器接触所述底板、辅助散热器的两个平面相对。
[0012]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线路板,所述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固定在所述线路板上,所述第一吸收模块、逆变模块固定在所述线路板的不同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外壳、底座,所述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变压单元、滤波单元、脉冲单元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平行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底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嵌设在所述外壳的正面,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贯穿所述外壳的背面以输出脉冲信号。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逆变单元中设置第一吸收模块,将第一吸收模块处理后的高频脉冲信号传输给变压单元进行变压处理,并利用脉冲单元中的MOS管控制正反脉冲输出,能够通过第一吸收模块的吸收高频脉冲信号中的杂波,减少杂波对电镀的干扰,提高电镀效率,并且通过MOS管控制正反脉冲输出的方式低能耗地实现了复合波形脉冲信号的快速控制与输出,改善了电镀效果,满足了当前电镀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3为图2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图2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的外壳和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图。
[0023]图中:1、整流单元;2、逆变单元;3、变压单元;4、滤波单元;5、脉冲单元;6、散热器;7、辅助散热器;81、第一输出端;82、第二输出端;9、电流传感器;10、底板;11、连接板;12、第二吸收模块;13、前封板;14、左封板;15、右封板;16、盖板;17、控制单元;18、底座;19、背板;21、逆变模块;22、第一吸收模块;QF、断路器;C3、第三电容;191、总开关;192、进电接口;193、PLC通讯接口;194、同步通讯接口;195、触控屏接口;196、出水接口;197、进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7,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图2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的外壳和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图,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变压单元、滤波单元、脉冲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逆变模块、第一吸收模块,所述逆变模块接收所述整流单元传输的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逆变为高频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吸收模块吸收所述高频脉冲信号中的尖峰和隔直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变压单元,所述变压单元改变所述高频脉冲信号的电压,所述滤波单元接收电压改变后的所述高频脉冲信号,并对所述高频脉冲信号滤波后传输给所述脉冲单元;所述脉冲单元包括第一脉冲模块、第二脉冲模块,第一脉冲模块的两个MOS管的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单元输出端不同,输出端与脉冲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脉冲模块的两个MOS管的输入端连接的滤波单元输出端不同,输出端与脉冲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通过不同MOS管的导通、截止控制正反脉冲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第二吸收模块,所述第二吸收模块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线路板脉冲电源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变压单元、滤波单元、脉冲单元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线路板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变压单元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一端的两侧,且彼此相对,所述逆变单元固定在所述整流单元靠近所述滤波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所述滤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克施佳抄侯鸿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精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