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28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烹调箱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包括抽屉本体、冷液管、水泵及水箱,所述抽屉本体包括导热板,所述冷液管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上的第一硅胶管、第二硅胶管、第三硅胶管、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所述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通过在导热板上设置冷液管,并与水泵、水箱配合,能通过冷液的循环流动,进而带走抽屉本体的热量,进一步起到降温的作用。到降温的作用。到降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烹调箱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需求而导致的工作快节奏的要求等,使得上班族的用餐方式更多地倾向于订外卖打包的方式,而外卖一般都是采用盒装食物。
[0003]盒装食物一般是由厨房或者工厂集中制作然后做好包装,盒装食物中可能是生食,也可能是熟食,或者已经通过其他方式预加工过的。盒装食物制作完成后,通过冷链被批量送往各个营业点,再卖给食客前,再一次烹调处理。而烹调主要是通过蒸汽加热的方式将食物快速煮熟而符合营养和口味需求。但是,蒸汽加热必须有水参与,意味着加热设备的有进水以及排水问题,设备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并且蒸汽发生器容易有水垢产生,需要定期清理。此外,蒸汽加热的温度不容易控制,并且不易快速加热食物。
[0004]现有技术当中,均采用烹调箱对食物进行烹调,但是现有的烹调箱大多数只有加热功能,却没有降温调节功能,当食物加热烹调结束后,烹调箱一直处于高温状态,容易闷坏部分食材,进而影响食材口感。
[0005]因此,研发一种能降低烹调箱内温度的降温装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调箱温度不能调节降温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包括抽屉本体、冷液管、水泵及水箱,所述抽屉本体包括导热板,所述冷液管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上的第一硅胶管、第二硅胶管、第三硅胶管、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所述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该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接口,所述第一铝管一端接口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该第一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硅胶管与所述第四铝管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四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硅胶管与所述第三铝管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三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第三硅胶管与所述第二铝管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铝管另一端接口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进水口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铝管一端接口通过第四硅胶管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第五硅胶管与所述水箱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水泵设置于烹调箱支架上,所述水箱位于该水泵上方且位于所述烹调箱中。
[0011]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区及进水区,所述排水区位于所述进水区下方,所述排水区按间隔距离排列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接嘴,所述排水接嘴通过第六硅胶管与所述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区按间隔距离排列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接嘴,所述
进水接嘴通过所述第五硅胶管与所述第二铝管另一端接口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水接嘴一端延伸出所述水箱外侧面,该排水接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水箱内侧面,所述进水接嘴一端延伸出所述水箱外侧面,该进水接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水箱内侧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的长度一致。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铝管包括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及冷却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冷却部的宽度,且该连接部与所述导热板连接,所述接口设置于所述冷却部的相对两端。
[0015]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上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0016]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通过在导热板上设置冷液管,并与水泵、水箱配合,能通过冷液的循环流动,进而带走抽屉本体的热量,进一步起到降温的作用。此外,冷液管中并列设置有四条铝管,其作用是快速导热,并且通过增大铝管的体积,进而增大铝管的外表面积,从而提升装置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B;
[0020]图中:1、抽屉本体;2、水泵;3、水箱;10、导热板;40、第一硅胶管;41、第二硅胶管;42、第三硅胶管;43、第一铝管;44、第二铝管;45、第三铝管;46、第四铝管;47、第四硅胶管;48、第五硅胶管;30、排水区;31、进水区;300、排水接嘴;49、第六硅胶管;310、进水接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至图2中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烹调箱降温装置,包括抽屉本体1、冷液管、水泵2及水箱3,所述抽屉本体1包括导热板10,所述冷液管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导热板10上的第一硅胶管40、第二硅胶管41、第三硅胶管42、第一铝管43、第二铝管44、第三铝管45及第四铝管46,所述第一铝管43、第二铝管44、第三铝管45及第四铝管46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热板10上,该第一铝管43、第二铝管44、第三铝管45及第四铝管46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接口,所述第一铝管43一端接口与所述水泵2出水口连接,该第一铝管43另一端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硅胶管40与所述第四铝管46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四铝管46另一端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硅胶管41与所述第三铝管45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三铝管45另一端接口通过第三硅胶管42与所述第二铝管44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铝管44另一端接口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2进水口连接。
[0022]具体的,第一硅胶管40长度大于第三硅胶管42长度,第三硅胶管42长度大于第二硅胶管41长度,由于硅胶管具有伸缩性,能很好地连接在铝管之间,并且通过三条硅胶管以及四条铝管蜿蜒排列设置,其目的在于对导热碗套形成包围,从而提升冷却能力,此外,第
一铝管43的形状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相对于圆形结构,接触面积更大,能导热效率更高,同时铝材质管道导热效率高,制作成本低。
[0023]参见图1至图2中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烹调箱降温装置,所述第一铝管43一端接口通过第四硅胶管47与所述水泵2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铝管44另一端接口通过第五硅胶管48与所述水箱连接。具体的,因为水泵2以及水箱位置距离抽屉本体1有一段距离,故采用第四硅胶管47、第五硅胶管48能克服距离问题,且硅胶管具有形变能力,且可伸缩,故不会影响冷却液输送,保证冷却过程能顺利进行。
[0024]参见图1至图2中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烹调箱降温装置,所述水泵2设置于烹调箱支架上,所述水箱位于该水泵2上方且位于所述烹调箱中。
[0025]参见图1至图2中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烹调箱降温装置,所述水箱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区30及进水区31,所述排水区30位于所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屉本体、冷液管、水泵及水箱,所述抽屉本体包括导热板,所述冷液管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上的第一硅胶管、第二硅胶管、第三硅胶管、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所述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并排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该第一铝管、第二铝管、第三铝管及第四铝管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接口,所述第一铝管一端接口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该第一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硅胶管与所述第四铝管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四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硅胶管与所述第三铝管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三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第三硅胶管与所述第二铝管一端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铝管另一端接口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进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管一端接口通过第四硅胶管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铝管另一端接口通过第五硅胶管与所述水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置于烹调箱支架上,所述水箱位于该水泵上方且位于所述烹调箱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烹调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陆东海刘家艺陈远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一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