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68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通讯机房外部的冷凝器、设置于通讯机房内部的蒸发器、集风箱和循环风机;冷凝器的位置高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冷凝器和所述的蒸发器通过气相工质管路和液相工质管路连接;蒸发器设置于集风箱内;蒸发器与集风箱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集风箱设置有供气相工质管路和液相工质管路进出的通孔;集风箱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循环风机的出风侧连接;集风箱上设置有若出风孔;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通过循环泵和管道与储水罐的出水口连接;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水罐的入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了机房内部热量淤积,降低机房内部温度。部温度。部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房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在成为通信大国的同时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现通信行业能耗占整个工业能耗的20%~30%,且由于通信技术、通信业务量的发展,能耗呈每年递增的趋势。
[0003]现阶段的通讯机房的温控技术主要通过空调来进行冷却,空调结构复杂,成本和使用能耗较大,特别是能耗,空调的能耗通常是设备输入功率的二分之一,能耗占比较大,且基站交流停电时空调不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有效防止了机房内部热量淤积,降低机房内部温度。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通讯机房外部的冷凝器、设置于通讯机房内部的蒸发器、集风箱和循环风机;所述冷凝器的位置高于所述蒸发器的位置;所述的冷凝器和所述的蒸发器通过气相工质管路和液相工质管路连接;所述的蒸发器设置于集风箱内;蒸发器与集风箱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集风箱设置有供气相工质管路和液相工质管路进出的通孔;所述的集风箱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的进风口与循环风机的出风侧连接;所述的集风箱上设置有若出风孔;所述的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通过循环泵和管道与储水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水罐的入水口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进风口为喇叭状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集风箱的两侧均设置有进风口;两个进风口听过管道连接,所述的管道与循环风机的出风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侧连接进风管;所述的进风管延伸至整个通讯机房;所述的进风管上设置多个吸风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水罐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水罐的循环泵通过温控三通阀一和闸阀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源入口,并且通过温控三通阀二和闸阀连接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所述冷水机组的冷源出口通过闸阀和温控三通阀四连接储水罐的入水口;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出水端通过温控三通阀二和闸阀连接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凝器冷却水出口通过闸阀和温控三通阀三连接温控三通阀四;所述的温控三通阀四连接储水罐的入水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泵与储水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的内部冷却器的热流体通过间壁传热,将热量传至工质,工质吸收热
量后部分工质变为汽体,工质蒸汽由于压差沿管路流至冷凝端,与外部冷却器外侧的冷流体进行换热,换热冷凝的工质变为液态,由于重力沿管路回流至蒸发端,如此将热量源源不断的由热流体传递至冷流体,无需动力,达到系统冷却的目的。
[0014]本技术采用根据冷水不同温度采用冷水或者冷水机组两种方式进行冷却换热,对冷源的要求低。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循环风机与进风管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储水罐与冷水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参考图1

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通讯机房外部的冷凝器1、设置于通讯机房内部的蒸发器2、集风箱3和循环风机6;所述冷凝器1的位置高于所述蒸发器2的位置;所述的冷凝器1和所述的蒸发器2通过气相工质管路4和液相工质管路5连接;所述的蒸发器2设置于集风箱3内;蒸发器2与集风箱3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集风箱3设置有供气相工质管路4和液相工质管路5进出的通孔;所述的集风箱3上设置有进风口31;所述的进风口31与循环风机6的出风侧连接;所述的集风箱3上设置有若出风孔32;所述的冷凝器1的冷却水入口通过循环泵和管道与储水罐8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的
冷凝器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水罐的入水口连接。
[0024]本技术的进风口为喇叭状结构。本技术的集风箱3的两侧均设置有进风口31;两个进风口31听过管道连接,所述的管道与循环风机6的出风侧连接。本技术的循环风机6的进风侧连接进风管7;所述的进风管延伸至整个通讯机房;所述的进风管上设置多个吸风口71。
[0025]本技术的储水罐8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9,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是冷却水保持在需要的液位。
[0026]本技术内部冷却器的热流体通过间壁传热,将热量传至工质,工质吸收热量后部分工质变为汽体,工质蒸汽由于压差沿管路流至冷凝端,与外部冷却器外侧的冷流体进行换热,换热冷凝的工质变为液态,由于重力沿管路回流至蒸发端,如此将热量源源不断的由热流体传递至冷流体,无需动力,达到系统冷却的目的。
[0027]本技术设置的集风箱3,使得循环风机将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集风箱3内部,与蒸发器大面积接触,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内的液体,使得蒸发器内液体汽化。
[0028]本技术的储水罐8的循环泵81通过温控三通阀一101和闸阀连接冷水机组106的冷源入口,并且通过温控三通阀二102和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通讯机房外部的冷凝器(1)、设置于通讯机房内部的蒸发器(2)、集风箱(3)和循环风机(6);所述冷凝器(1)的位置高于所述蒸发器(2)的位置;所述的冷凝器(1)和所述的蒸发器(2)通过气相工质管路(4)和液相工质管路(5)连接;所述的蒸发器(2)设置于集风箱(3)内;蒸发器(2)与集风箱(3)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集风箱(3)设置有供气相工质管路(4)和液相工质管路(5)进出的通孔;所述的集风箱(3)上设置有进风口(31);所述的进风口(31)与循环风机(6)的出风侧连接;所述的集风箱(3)上设置有若出风孔(32);所述的冷凝器(1)的冷却水入口通过循环泵和管道与储水罐(8)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冷凝器(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水罐的入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为喇叭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机房相变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箱(3)的两侧均设置有进风口(31);两个进风口(31)听过管道连接,所述的管道与循环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忠华葛慧钰缪红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通申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