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97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包括泵体和第一定位螺钉,所述泵体的上方中间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钉,所述泵体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该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通过定子、转子、传动轴和叶片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传动轴带动转子进行转动,转子带动叶片进行转动,从而对泵体的吸油和压油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第一定位螺钉可以使泵体工作时更稳定,通过第一活塞体、弹性件、第二活塞体、导油管和电磁阀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一活塞体和弹性件对定子进行挤压,同时通过电磁阀可以对油液进行控制,从而使定子的偏心距及输出流量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的状态。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


[0001]本技术涉及叶片泵
,具体为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

技术介绍

[0002]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可变排量叶片泵便是其中一种,而现有技术中的叶片泵转动时稳定性较低,同时当叶片泵工作温升高时主油道就会发生降压,从而降低了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而现有技术中的叶片泵转动时稳定性较低,同时当叶片泵工作温升高时主油道就会发生降压,从而降低了流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包括泵体和第一定位螺钉,所述泵体的上方中间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钉,所述泵体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
[0005]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工作腔体、传动轴和叶片;
[0006]所述定子位于泵体的内部,且定子的外壁与泵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定子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子,且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工作腔体,所述转子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泵体转动相连,所述转子的前端面焊接有多个叶片。
[0007]优选的,所述泵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加工有压油口和吸油口。
[0008]优选的,多个所述叶片以转子的中点为中心呈环形等距分布,这样可使泵体工作时更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泵体的左侧安装有抵紧装置;
[0010]所述抵紧装置包括连接筒、第一活塞体和第二定位螺钉;
[0011]所述连接筒的一端与泵体的外壁焊接相连,所述连接筒的内部通孔处紧密贴合有第一活塞体,且第一活塞体的活塞杆处外壁与泵体的通孔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筒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定位螺钉,且第二定位螺钉的一端与第一活塞体的外壁相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泵体的右侧设置有调节装置;
[0013]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矩形件、第二活塞体、导油管和电磁阀;
[0014]所述矩形件的一端与泵体焊接相连,所述矩形件的通孔处紧密贴合有第二活塞体,且第二活塞体的活塞杆处外壁与定子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矩形件的油槽处通过导油管与泵体的油槽处相连通,且导油管的中间安装有电磁阀。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体的一端固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外壁与矩形件的通孔处内
壁间隙配合,所述挡板的一端安装有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两侧分别与挡板和矩形件固定相连,这样通过弹性件可以对定子施加挤压力。
[0016]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通过定子、转子、工作腔体、传动轴和叶片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传动轴带动转子进行转动,转子带动叶片进行转动,从而对泵体的吸油和压油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第一定位螺钉可以使泵体工作时更稳定;
[0018]通过第一活塞体、弹性件、矩形件、第二活塞体、导油管和电磁阀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一活塞体和弹性件对定子进行挤压,同时通过电磁阀可以对油液进行控制,从而使定子的偏心距及输出流量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第一活塞体、连接筒和泵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弹性件、第二活塞体和电磁阀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泵体,2、第一定位螺钉,3、转动装置,301、定子,302、转子,303、工作腔体,304、传动轴,305、叶片,4、抵紧装置,401、连接筒,402、第一活塞体,403、第二定位螺钉,5、调节装置,501、矩形件,502、第二活塞体,503、导油管,504、电磁阀,6、压油口,7、吸油口,8、挡板,9、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包括泵体1和第一定位螺钉2,泵体1的左右两侧内部均加工有通孔,泵体1的上方中间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钉2,泵体1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包括定子301、转子302、工作腔体303、传动轴304和叶片305,定子301位于泵体1的内部,且定子301的外壁与泵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定子301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子302,且转子302与定子301之间形成工作腔体303,转子30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04,通过传动轴304可以带动转子302进行转动,传动轴304与泵体1转动相连,转子302的前端面焊接有10个叶片305,泵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加工有压油口6和吸油口7,10个叶片305以转子302的中点为中心呈环形等距分布,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果。
[0026]泵体1的左侧安装有抵紧装置4,抵紧装置4包括连接筒401、第一活塞体402和第二定位螺钉403,连接筒401的一端与泵体1的外壁焊接相连,连接筒401的内部加工有通孔,连接筒401的内部通孔处紧密贴合有第一活塞体402,第一活塞体402可以再连接筒401的通孔处进行移动,且第一活塞体402的活塞杆处外壁与泵体1的通孔处内壁间隙配合,连接筒401
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定位螺钉403,且第二定位螺钉403的一端与第一活塞体402的外壁相贴合,通过第二定位螺钉403可以对第一活塞体402起定位作用。
[0027]泵体1的右侧设置有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包括矩形件501、第二活塞体502、导油管503和电磁阀504,矩形件501的一端与泵体1焊接相连,矩形件501的内部中间和上方分别加工有通孔和油槽,矩形件501的通孔处紧密贴合有第二活塞体502,且第二活塞体502的活塞杆处外壁与定子301的外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二活塞体502可以对定子301起限位作用,矩形件501的油槽处通过导油管503与泵体1的油槽处相连通,且导油管503的中间安装有电磁阀504,电磁阀504的型号为FPD

90,通过电磁阀504可以对油液进行控制,第二活塞体502的一端固接有挡板8,且挡板8的外壁与矩形件501的通孔处内壁间隙配合,挡板8的一端安装有弹性件9,且弹性件9的两侧分别与挡板8和矩形件501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包括泵体(1)和第一定位螺钉(2),所述泵体(1)的上方中间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钉(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3);所述转动装置(3)包括定子(301)、转子(302)、工作腔体(303)、传动轴(304)和叶片(305);所述定子(301)位于泵体(1)的内部,且定子(301)的外壁与泵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定子(301)的前端面安装有转子(302),且转子(302)与定子(301)之间形成工作腔体(303),所述转子(302)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04),所述传动轴(304)与泵体(1)转动相连,所述转子(302)的前端面焊接有多个叶片(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加工有压油口(6)和吸油口(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305)以转子(302)的中点为中心呈环形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升温时主油道降压情况的可变排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左侧安装有抵紧装置(4);所述抵紧装置(4)包括连接筒(401)、第一活塞体(402)和第二定位螺钉(403);所述连接筒(401)的一端与泵体(1)的外壁焊接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凡刘传能盛志军李怀勇梅汉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姆柯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