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量复合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73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8
一种大通量复合滤芯,包括滤芯盖和滤芯外壳,滤芯盖设在滤芯外壳的开口端上构成容置腔,在容置腔内从滤芯盖开始设有前置过滤模块、后置过滤模块和精滤模块;在前置过滤模块后置过滤模块和精滤模块和的中心设有中心导管;原水从原水进口进入前置过滤模块,经前置过滤模块过滤后得到的初滤水从初滤出水口流出,初滤水再从初滤回水口流入精滤模块,经精滤模块过滤后得到的纯水进入后置过滤模块过滤得到净水,净水从净水出口流出,而在精滤模块产生的废水经经中心导管后从废水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模块化生产、装配难度低、提高生产效率,各个模块布局合理,过滤水路简单,且每个滤芯的能独立过滤,互不影响,过滤过程也能有序的控制,空间利用率高,有限空间可以装入更多滤料,提高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通量复合滤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过滤水的滤芯,尤其是一种由初滤模块、精滤模块和后置过滤模块复合而成的大通量复合滤芯。

技术介绍

[0002]最传统净水器一般包括PP棉滤芯、前置活性碳滤芯、RO膜滤芯和后置活性炭滤芯依次首尾相连组成。这种净水器的管路连接复杂,外形尺寸较大,安装与更换零部件都很不便利,利用多接头连接出现漏水的风险也高。
[0003]为了改进上述净水器,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种两根滤芯的净水器,即将PP棉滤芯、前置活性碳滤芯和后置活性炭滤芯做成大通量复合滤芯,再与RO膜滤芯并联,源水经过PP棉滤芯、前置活性碳滤芯过滤后,再经过RO膜滤芯过滤,经过RO膜滤芯过滤后的水再返回大通量复合滤芯内的后置活性炭滤芯处理后,供使用。这种结构将四根单独的滤芯变成为了两根滤芯结构,大大地减少了管路安装的复杂性,以及减小了净化器的体积。但是,这种净水器在其体积大小和管路安装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0004]作为对两根滤芯的净水器的改时,中国专利文献CN212222600 U公开了一种四合一复合滤芯,包括滤芯顶盖和壳体,所述滤芯顶盖位于所述壳体的正上方,所述滤芯顶盖与所述壳体插接安装;所述滤芯顶盖的顶部设有自来水进口、前置水出口、纯水出口、废水出口和磁阀回水进口,所述自来水进口、所述前置水出口、所述纯水出口、所述废水出口和所述磁阀回水进口依次并排设于所述滤芯顶盖的顶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前置过滤模块和后置过滤模块,所述前置过滤模块位于所述后置过滤模块的正上方,所述前置过滤模块与所述后置过滤模块卡接安装;这种四合一复合滤芯虽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更小和更换方便的优点。但是,这种四合一复合滤芯后置碳棒设在RO膜滤芯的中间位置,这样,就减少了RO有效膜面积,影响到RO膜纯水通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处理水量大的大通量复合滤芯。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通量复合滤芯,包括前置过滤模块、精滤模块、后置过滤模块、括滤芯盖和滤芯外壳,所述滤芯盖设在所述滤芯外壳的开口端上构成容置腔,在所述容置腔内从所述滤芯盖开始设有所述前置过滤模块、后置过滤模块和精滤模块,所述后置过滤模块套设在所述前置过滤模块内;在所述后置过滤模块和精滤模块的中心设有中心导管;在所述滤芯盖上设有原水进口、初滤出水口、废水出口、净水出口和初滤回水口,原水从原水进口进入前置过滤模块,经前置过滤模块过滤后得到的初滤水从初滤出水口流出,初滤水再从初滤回水口流入精滤模块,经精滤模块过滤后得到的纯水进入后置过滤模块过滤得到净水,所述净水从净水出口流出,而在精滤模块产生的废水经中心导管后从废水出口流出。
[0007]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前置过滤模块包括前置上端盖和前置套盖,在所
述前置上端盖和前置套盖之间设有同心套设的PP材料过滤层和前置活性碳过滤层,在所述前置上端盖上设有前置套筒,所述前置套筒的下端与所述前置套盖连接。
[0008]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PP材料过滤层是用PP材料制成的棒状或折叠筒状。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前置活性碳过滤层是活性碳棒。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活性碳棒是用果壳碳、木质碳或碳纤维制成的。
[0011]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果壳碳是用椰壳制成的。
[0012]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精滤模块包括卷绕而成的过滤膜,在所述过滤膜中央设有纯水集水管,在所述纯水集水管上设有若干个纯水集水孔,在所述纯水集水管的上端设有第一轴环,所述第一轴环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纯水集水管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纯水集水管的下端设有第二轴环,在所述第二轴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在所述过滤膜底面上设有过滤膜底盖,在所述过滤膜底盖设有与中心导管相通的废水进水口。
[0013]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过滤膜是RO反渗透膜或纳滤膜。
[0014]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后置过滤模块包括后置上端盖、后置下端盖,在所述后置上端盖和后置下端盖之间设有后置活性碳过滤层,在后置活性碳过滤层的中央设有后置碳棒内腔。
[0015]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后置活性碳过滤层是用椰壳制成的活性碳棒。
[0016]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包括前置过滤模块、精滤模块、后置过滤模块、括滤芯盖和滤芯外壳,所述滤芯盖设在所述滤芯外壳的开口端上构成容置腔,在所述容置腔内从所述滤芯盖开始设有所述前置过滤模块、后置过滤模块和精滤模块,所述后置过滤模块套设在所述前置过滤模块内;在所述后置过滤模块和精滤模块的中心设有中心导管的结构,所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模块化生产、装配难度低、提高生产效率,各个模块布局合理,过滤水路简单,且每个滤芯的能独立过滤,互不影响,过滤过程也能有序的控制,空间利用率高,有限空间可以装入更多滤料,提高处理水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滤芯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初滤模块加后过滤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的精滤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
[0022]请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揭示的是一种大通量复合滤芯,包括前置过滤模块1、精滤模块2、后置过滤模块3、括滤芯盖4和滤芯外壳5,所述滤芯盖4设在所述滤芯外壳5的开口端51上构成容置腔52,在所述容置腔52内从所述滤芯盖4开始设有所述前置过滤模块1、
后置过滤模块3和精滤模块2,所述后置过滤模块3套设在所述前置过滤模块1内;在所述后置过滤模块3和精滤模块2的中心设有中心导管6;在所述滤芯盖4上设有原水进口41、初滤出水口42、废水出口44、净水出口43和初滤回水口45,原水从原水进口41进入前置过滤模块1,经前置过滤模块1过滤后得到的初滤水从初滤出水口42流出,初滤水再从初滤回水口45流入精滤模块2,经精滤模块2过滤后得到的纯水进入后置过滤模块3过滤得到净水,所述净水从净水出口43流出,而在精滤模块2产生的废水经中心导管6后从废水出口44流出。在所述滤芯盖4上设有第三轴环46,在所述第三轴环46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密封环461。从图1可以看出,原水(本实施例中为自来水)从原水进口41沿原水箭头411进入由前置套筒15的内壁与PP材料过滤层13的外壁之间构成的原水通道,再依次经过PP材料过滤层13和前置活性碳过滤层14过滤后,从初滤水箭头421所示方向流出,经过电磁阀和增压泵(未画出)再从初滤回水口45流入精滤模块2,如图1中初滤水箭头451方向所示,经精滤模块2过滤后得到的纯水,沿纯水箭头20方向经过纯水收集管22进入后置过滤模块3, 经后置过滤模块3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通量复合滤芯,包括前置过滤模块(1)、精滤模块(2)和后置过滤模块(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芯盖(4)和滤芯外壳(5),所述滤芯盖(4)设在所述滤芯外壳(5)的开口端(51)上构成容置腔(52),在所述容置腔(52)内从所述滤芯盖(4)开始设有所述前置过滤模块(1)、后置过滤模块(3)和精滤模块(2),所述后置过滤模块(3)套设在所述前置过滤模块(1)内;在所述后置过滤模块(3)和精滤模块(2)的中心设有中心导管(6);在所述滤芯盖(4)上设有原水进口(41)、初滤出水口(42)、废水出口(44)、净水出口(43)和初滤回水口(45),原水从原水进口(41)进入前置过滤模块(1),经前置过滤模块(1)过滤后得到的初滤水从初滤出水口(42)流出,初滤水再从初滤回水口(45)流入精滤模块(2),经精滤模块(2)过滤后得到的纯水进入后置过滤模块(3)过滤得到净水,所述净水从净水出口(43)流出,而在精滤模块(2)产生的废水经中心导管(6)后从废水出口(44)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模块(1)包括前置上端盖(11)和前置套盖(12),在所述前置上端盖(11)和前置套盖(12)之间设有同心套设的PP材料过滤层(13)和前置活性碳过滤层(14),在所述前置上端盖(11)上设有前置套筒(15),所述前置套筒(15)的下端与所述前置套盖(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通量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PP材料过滤层(13)是用PP材料制成的棒状或折叠筒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理国韩东国张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韩华滤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