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55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7
一种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其中,水路转换件包括水路转换管,在水路转换管内设有分隔件,分隔件将水路转换管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水路转换管上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相通,第二腔体与水路转换管上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通;与第一出水口相对应的水路转换管的第一直径和与第二出水口相对应的水路转换管的第二直径小于水路转换管的直径;在第一进水口两侧的管壁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压圈;在第二出水口两侧的管壁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压圈。使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具有尺寸更小、水路板安装简单和通水性好的优点。和通水性好的优点。和通水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过滤器的配件,尤其是一种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净水机的内部通常都有PE软管和接头连接水流通道,各水流道间依靠接头连接,并且在水流通道上安装有各种控制装置,从而达到对水流通道闭合控制净水设备。随着净水设备的发展,其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净水设备内部相互交错的水流管网越来越复杂。由于传统净水机的水路是由水管与接头连接加工制作而成,当其内部的水流通道交错程度复杂后,造成制作加工工艺复杂,管路连接点过多导致管路连接密封性不严,最终出现漏水的隐患和风险。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 102743916 A公开了一种集成水路板,以及中国专利文献CN 105999822 A公开了一种净水器集成水路板,这类专利文献上的水路板上的水路还是存在一是水路管多,造成水路板面积过大,成本增加,且安装困难;二是水路管的堵头多,造成易漏水的问题;三是水路板不通用,对于每一种滤芯都需要单独设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使水路板的尺寸更小、水路板安装简单、通水性好的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
[000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带有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用于塞到水路板的主水路管里,起到相邻两水路板的主水路管的并联连接作用,包括水路转换管,在所述水路转换管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水路转换管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与水路转换管上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相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水路转换管上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通;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应的所述水路转换管的第一直径和与第二出水口相对应的所述水路转换管的第二直径小于所述水路转换管的直径;在所述第一进水口两侧的管壁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压圈;在所述第二出水口两侧的管壁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压圈。
[0007]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水路转换管和所述分隔件是一次成型的。
[0008]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水路转换管和所述分隔件是用塑料一次注塑成型的。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塑料是食品级的塑料。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路板,至少包括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在所述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的水路之中设有上述的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
[0011]使用了本技术所公开的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具有水路板的尺寸更小、水路
板安装简单、通水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水路转换件的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水路板的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
[0017]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揭示的是一种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用于塞到水路板的主水路管里,起到相邻两水路板的主水路管的并联连接作用,包括水路转换管1,在所述水路转换管1内设有分隔件11,所述分隔件11将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其中,所述第一腔体12与水路转换管1上的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相通,所述第二腔体13与水路转换管1上的第二进水口131和第二出水口132相通;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22相对应的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第一直径D1和与第二出水口132相对应的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第二直径D2小于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直径D3;在所述第一进水口121两侧的管壁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1211和第二密压圈1212;在所述第二出水口132两侧的管壁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密封圈1321和第四密压圈1322。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211、第二密压圈1212、第三密封圈1321和第四密压圈1322均可以采有O型密封圈。
[0018]优选的,所述水路转换管1和所述分隔件11是一次成型的,本技术可以非金属材料制作,也可以用金属材料制作,无论是非金属材料制作,还是用金属材料制作,其所使用的材料都必须满足食品级的要求。
[0019]优选的,所述水路转换管1和所述分隔件11是用塑料一次注塑成型的;所述塑料是食品级的塑料。塑料可以采有PE、POM等塑料材料。
[0020]请参见图3和图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路板,至少包括第一水路板10和第二水路板20,在所述第一水路板10和第二水路板20的水路之中设有上述的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
[0021]使用时,原水从原水进口110进入,经过初级过滤滤芯(未画出)过滤后,从初滤出口120流出(初级过滤滤芯是可选项,一般初级过滤滤芯是PP棉滤芯,主要用于滤除水中的较大的杂质等),进入第一水路板10的第一主水路130内,沿第一箭头140所示方向从第一滤芯的第一滤芯进水口150进入第一滤芯(未画出),经第一滤芯过滤后从第一滤芯出口160经第一进水口121进入第一腔体12,再经第一出水口122进入第二水路板20的第二主水路170;另一路水沿第二箭头180所示方向从进入第二腔体13,再经第二进水口131和第二出水口132进入第二滤芯进口(190)进入第二滤芯(未画出),经第二滤芯过滤后从第二滤芯出口200进入第二水路板20的第二主水路170,实现有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并联,可以扩大处
理水的能力;本技术中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可以采用超滤膜滤芯;进入第二主水路170中的水通过末级滤芯进口210进入末级滤芯(未画出),经末级滤芯过滤后的水从终端出水口220流出供使用。末级滤芯一般是用来改善水的口味的,根据实际需要,末级滤芯是可选择的。
[0022]本技术采用了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可以使水路呈一字形布置,水路板的体积更好,且安装方便,也不存在漏水的情况。
[0023]在不脱离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并联的水路转换件,用于塞到水路板的主水路管里,起到相邻两水路板的主水路管的并联连接作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路转换管(1),在所述水路转换管(1)内设有分隔件(11),所述分隔件(11)将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其中,所述第一腔体(12)与水路转换管(1)上的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相通,所述第二腔体(13)与水路转换管(1)上的第二进水口(131)和第二出水口(132)相通;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22)相对应的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第一直径(D1)和与第二出水口(132)相对应的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第二直径(D2)小于所述水路转换管(1)的直径(D3);在所述第一进水口(121)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理国韩东国张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韩华滤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