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390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线束主体,所述线束主体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内隔条,且内隔条与线束主体内壁为一体结构,内隔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内隔管,内隔条之间以及内隔管中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填充干粉,所述线束主体设置有通槽,且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网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设置于线束主体内部的金属网环,能够有效加强该线束主体的强度,能够有效避免鼠类咬坏,另一方面,能够利用金属对电磁信号的屏蔽作用,有效提高该线束主体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设置的填充干粉,能够避免因局部支线短路而导致整个线束主体烧毁,并能够起到灭火作用。并能够起到灭火作用。并能够起到灭火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讲是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

技术介绍

[0002]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采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方。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加快,加上政府公共安全投资不断增加,专网通信市场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有线通信是目前通信系统的主要方式,具体是指传输媒质为导线、电缆、光缆等形式的通信。
[0003]数据传输线束是通信领域中的基础。传统的数据传输线束设计简单,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鼠类撕咬,导致线束缺损、断裂,进而直接导致线束数据传输功能丧失,因此亟需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线束主体,所述线束主体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内隔条,且内隔条与线束主体内壁为一体结构,内隔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内隔管,内隔条之间以及内隔管中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填充干粉,所述线束主体设置有通槽,且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网环。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线束主体的圆周外壁均粘接有凸条体,且凸条体的数量为六至八个,凸条体的底部外壁均粘接有底凸条。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隔条与线束主体内壁的相对一侧以及与内隔管的相对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U型连条二以及U型连条一,所述U型连条二的规格大于U 型连条一的规格。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隔条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外副线,且内隔管的内部设置有内主线,外副线、内主线的外壁均包裹有橡胶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线束主体的表面安装有加强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凸条体相对一侧的加强连片,且加强连片与线束主体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角片,加强连片与内角片均为橡胶材质。
[0011]进一步的,线束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定线组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定线组件包括等距离固定连接于线束主体外壁的固定环,且固定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弧面凸边,弧面凸边与固定环为一体结构。
[001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4]1、利用设置于线束主体内部的金属网环,能够有效加强该线束主体的强度,能够
有效避免鼠类咬坏,另一方面,能够利用金属对电磁信号的屏蔽作用,有效提高该线束主体的抗干扰能力。
[0015]2、利用设置于线束主体内部的内隔条以及内隔管,能够分别对内主线以及外副线进行分隔处理;通过设置的填充干粉,能够避免因局部支线短路而导致整个线束主体烧毁,并能够起到灭火作用,提高该线束使用的安全性。
[0016]3、利用设置于线束主体表面的凸条体以及底凸条,能够有效提高该线束主体的耐磨性能,即线束主体不会直接受到外界因素磨损;通过设置的加强组件,能够利用加强连片、内角片,有效提高该线束主体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定线组件,能够利用固定环、弧面凸起,配合电线卡对线束主体进行有效固定,避免线束打滑现象。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线束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线束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线束主体;2、通槽;3、金属网环;4、底凸条;5、凸条体;6、内隔条;7、U型连条一;8、内主线;9、内隔管;10、填充干粉;11、外副线; 12、U型连条二;13、加强连片;14、内角片;15、加强组件;16、固定环; 17、弧面凸边;18、定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如图1

图2所示,包括线束主体1,线束主体1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内隔条6,且内隔条6与线束主体1内壁为一体结构,内隔条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内隔管9,内隔条6之间以及内隔管9中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填充干粉10,线束主体1设置有通槽2,且通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网环3,线束主体1的圆周外壁均粘接有凸条体5,且凸条体5的数量为六至八个,凸条体5 的底部外壁均粘接有底凸条4,内隔条6与线束主体1内壁的相对一侧以及与内隔管9的相对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U型连条二12以及U型连条一7,U型连条二12 的规格大于U型连条一7的规格,内隔条6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外副线11,且内隔管9的内部设置有内主线8,外副线11、内主线8的外壁均包裹有橡胶套;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于线束主体1内部的金属网环3,加强线束主体1的强度,避免线束主体1被鼠类咬坏,另一方面,利用金属对电磁信号的屏蔽作用,提高该线束主体1的抗干扰能力;利用设置于线束主体1内部的内隔条6以及内隔管9,分别对内主线8以及外副线11进行分隔处理;并利用填充干粉10的灭火作用,避
免因局部支线短路,而导致整个线束主体1烧毁,减少损失并提高线束使用的安全性;利用设置于线束主体1表面的凸条体5以及底凸条4,避免线束主体1直接受到外界因素磨损,提高线束主体1的耐磨度。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3

图4所述,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线束主体1的表面安装有加强组件15,加强组件15包括固定连接于凸条体5相对一侧的加强连片13,且加强连片13与线束主体1的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角片14,加强连片13与内角片14均为橡胶材质。
[0029]借由上述结构,设置的加强组件15,利用加强连片13、内角片14,进一步提高线束主体1的结构强度。
[0030]实施例3
[0031]如图4所述,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实施例2还包括线束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定线组件18,定线组件18包括等距离固定连接于线束主体1外壁的固定环16,且固定环16的两侧均设置有弧面凸边17,弧面凸边17与固定环16为一体结构。
[0032]借由上述结构,可利用固定环16、弧面凸边17,可配合电线卡对线束主体1进行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主体(1),所述线束主体(1)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内隔条(6),且内隔条(6)与线束主体(1)内壁为一体结构,内隔条(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内隔管(9),内隔条(6)之间以及内隔管(9)中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填充干粉(10),所述线束主体(1)设置有通槽(2),且通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网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主体(1)的圆周外壁均粘接有凸条体(5),且凸条体(5)的数量为六至八个,凸条体(5)的底部外壁均粘接有底凸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条(6)与线束主体(1)内壁的相对一侧以及与内隔管(9)的相对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U型连条二(12)以及U型连条一(7),所述U型连条二(12)的规格大于U型连条一(7)的规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通信系统的高速传输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保进傅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托福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