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的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MOS管,具体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的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MOS管是MOSFET的缩写,全称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共三个电极,多数情况下,漏极和源极两个区域即使对调也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
[0003]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的制作是先将MOS管芯片的三个电极分别通过引线连接到三个扁平的引脚上,再将它们封装到塑胶体内能够获得的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注塑封装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容易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内部的引线连接结构,容易形成断路等问题,且在大功率工作时,贴片式的结构散热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功率的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适应大功率环境的工作,且整体结构可靠牢固。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大功率的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封装体,绝缘封装体内设有MOS管芯片、陶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的贴片式MOS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封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封装体(10)内设有MOS管芯片(20)、陶瓷盖(30)、第一导电引脚(40)、第二导电引脚(50)和第三导电引脚(60),所述陶瓷盖(30)包括顶板(31),所述顶板(31)上固定有分隔凸条(32),所述顶板(31)中设有位于所述分隔凸条(32)相对两侧的第一接线让位孔(311)和第二接线让位孔(312),所述顶板(31)底部的至少两边缘固定有侧板(33),所述侧板(33)围绕在所述MOS管芯片(20)外,每个所述侧板(33)远离所述MOS管芯片(20)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散热翅片(34),所述第一接线让位孔(311)和所述第二接线让位孔(312)分别位于所述MOS管芯片(20)顶部的两个电极上;所述第一导电引脚(40)包括第一导电平板(41)和第一导电立板(42),所述第一导电立板(42)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平板(41)远离所述MOS管芯片(20)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引脚(50)包括第二导电平板(51)和第二导电立板(52),所述第二导电立板(52)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平板(51)远离所述MOS管芯片(20)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引脚(60)包括第三导电平板(61)和第三导电立板(62),所述第三导电立板(62)固定于所述第三导电平板(61)远离所述MOS管芯片(20)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平板(41)和所述第二导电平板(51)均位于所述顶板(31)上,所述分隔凸条(32)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平板(41)和所述第二导电平板(51)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平板(41)中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让位孔(311)顶部的第一导电孔(411),所述第二导电平板(51)中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让位孔(3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