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的过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62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排线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排线的过线结构,该过线结构包括PCB板和固定块,PCB板与排线的第一端口固定并安装在上盖中,固定块固定在壳体的过线孔的侧面,具备与过线孔相对设置的固线孔,排线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固线孔后从过线孔穿出,在有效避免排线凌乱,避免拉扯松动的情况下,还在上盖、壳体、PCB板以及排线组装完成后,可实现方便拆换或返修的技术效果以及自由调整排线长度的技术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线的过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排线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排线的过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排线与PCB板连接后,通常会需要选择适合的方式装配在设备的壳体结构中。在现有的装配结构中,存在一种装配结构,该结构的过线部分的相关结构包括上盖、壳体、PCB板以及排线。
[0003]其中,PCB板固定在上盖中,排线的一端通过排线插座固定在PCB板上,另一端穿过壳体上的过线孔,然后通过在过线孔周边涂抹热熔胶将排线与PCB板固定,避免排线凌乱或者拉扯松动。
[0004]虽然,现有的排线装配结构可以实现排线的固定目的,但是涂抹热熔胶的方式却存在组装完成后难以拆换或返修的缺陷。另外,一旦热熔胶固定排线,再想调整排线长度便存在极大难度,甚至需要破坏原有固定结构。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排线装配结构存在难以拆换和返修的技术问题,存在装配完成后排线长度无法自由调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线的过线结构,包括:
[0007]PCB板,与排线的第一端口固定,并安装在上盖中;
[0008]固定块,固定在壳体的过线孔的侧面,具备与所述过线孔相对设置的固线孔;所述排线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所述固线孔后从所述过线孔穿出。
[0009]具体地,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安装腔以容纳所述PCB板。
[0010]改进地,所述固定块包括具备第一固线孔的进线端固定块,所述进线端固定块安装在所述过线孔的进线侧,所述排线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所述第一固线孔后从所述过线孔穿出。
[0011]改进地,所述固定块还包括具备第二固线孔的出线端固定块,所述出线端固定块安装在所述过线孔的出线侧;所述排线的第二端口从所述过线孔穿出后再经所述第二固线孔穿出。
[0012]改进地,所述进线端固定块和所述出线端固定块均采用弹性材料制备。
[0013]改进地,所述第一固线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固线孔的孔径均与所述过线孔的孔径相等。
[0014]具体地,所述弹性材料为EVA材料。
[0015]具体地,所述PCB板与所述固定块按照第一预设深度过盈配合。
[0016]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深度的取值氛围为0.5

至1.5


[0017]具体地,所述进线端固定块和所述出线端固定块的形状均为立方体形状。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线的过线结构,该过线结构包括PCB板和固定块,PCB板与排线的第一端口固定并安装在上盖中,固定块固定在壳体的过线孔的侧面,具备与过线孔相对设置的固线孔,排线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固线孔后从过线孔穿出,在有效避免排线凌乱,避免拉扯松动的情况下,还在上盖、壳体、PCB板以及排线组装完成后,可实现方便拆换或返修的技术效果以及自由调整排线长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排线的过线结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排线的过线结构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排线的过线结构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3]图示说明:
[0024]10、PCB板;
[0025]20、排线;
[0026]30、上盖;
[0027]40、固定块;400、固线孔;
[0028]50、壳体;500、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此外,后续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3]在介绍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之前,本说明书先结合现有技术,对本技术的技术动机说明,以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很好理解本技术的创造性贡献。
[0034]生产实践中,存在很多需要装配排线的结构设计,以智能蓝牙音箱为例,排线通过排线插座固定在PCB板上,与PCB板一道固定在上盖中,此时排线属于自由状态。接下来将上盖和壳体安装时,就不能让排线继续处于自由凌乱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限位和固定。现有技术中,对排线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是在壳体上设置一个可以供排线穿过的孔状结构,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一般称该孔状结构为过线孔。在排线穿过过线孔后,将热熔胶在过线孔的四周进行涂抹,从而达到限位固定排线的目的,避免排线凌乱或者拉扯松动。
[0035]由于此种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一直以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就习惯于该限位固定排线的技术手段。但是涂抹热熔胶的方式却存在组装完成后难以拆换或返修的缺陷,一旦热熔胶固定后,排线长度亦不能再自由调整,从而造成产品生产实践中的诸多不便。
[0036]为此,申请人基于长期研究探索,不断对排线装配结构进行研发改进,创造性地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7]参见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排线的过线结构,包括:
[0038]PCB板10,与排线20的第一端口固定,并安装在上盖30中;
[0039]固定块40,固定在壳体50的过线孔500的侧面,具备与过线孔500相对设置的固线孔400;排线20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固线孔400后从过线孔500穿出。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PCB板10安装在上盖30中,PCB板10上具有排线20插座,可以与排线20的第一端口固定。完成固定后,可以将上盖30置于壳体50的上方,与壳体50连接形成安装腔以容纳PCB板10。
[004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盖30与壳体50安装后,PCB板10可以与固定块40发送连接,例如,让PCB板10与固定块40按照第一预设深度过盈配合。其中第一预设深度的取值氛围可以为0.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线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与排线的第一端口固定,并安装在上盖中;固定块,固定在壳体的过线孔的侧面,具备与所述过线孔相对设置的固线孔;所述排线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所述固线孔后从所述过线孔穿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安装腔以容纳所述PCB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包括具备第一固线孔的进线端固定块,所述进线端固定块安装在所述过线孔的进线侧,所述排线的第二端口紧密穿过所述第一固线孔后从所述过线孔穿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线的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还包括具备第二固线孔的出线端固定块,所述出线端固定块安装在所述过线孔的出线侧;所述排线的第二端口从所述过线孔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吴文钟招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