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6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包括燃料组件抓具、至少一个内窥镜、具有显示屏的控制盒;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抓取端上的导向销内设有通孔,所述内窥镜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操作端上,并且与所述内窥镜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通过内窥镜及控制盒的设置,为燃料组件抓具增加视频监控,实现对中操作过程的可视化,进而杜绝因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察抓具与核燃料组件上管座的相对位置状况,而造成抓具或核燃料组件的损坏;安装结构形式便捷,在提升新燃料组件抓具的操作安全性的同时,不影响其承载能力。不影响其承载能力。不影响其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组件更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压水堆核电站每12个月或18个月需进行一次核燃料组件更换工作,以保障核电站后续的稳定运行。在正式更换核燃料组件前,需要将制造厂运送到核电站的新核燃料组件逐一吊运至指定区域贮存。
[0003]在M310型或CPR1000型核电站内,新核燃料组件接收操作业务流程分以下五步:到场卸车检查加速度计

吊运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到厂房内

容器开箱并将核燃料组件竖直

将核燃料组件吊出运输容器并检查外观

放入指定区域贮存。
[0004]将核燃料组件吊出运输容器,需使用起重机吊钩挂起抓具,通过抓具上的导向销进行导向插入核燃料组件上管座的定位孔中,以实现抓具与核燃料组件的对中及刚性连接,以保住核燃料组件吊出时整体处于竖直状态,避免与运输容器或周边围栏发生磕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厂房内操作台的布置固定不可调、运输容器和核燃料组件竖直后的高度与操作人员的身高臂长不协调、核燃料组件保护塑料套遮挡操作人员视线等原因,在进行抓具与核燃料组件对中的过程中,难以一次对中到位,且发生过对中不正导致抓具与核燃料组件上管座卡涩受损的事件。
[0005]另外,各核电站当前所使用的新燃料组件抓具(以下简称抓具)通常都已应用多年,且核燃料组件属于高价值产品,单价高达近千万人民币。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提高新核燃料组件的操作安全性,保障核燃料组件的安全,需对现有的抓具进行改进,以更便于现场的使用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包括燃料组件抓具、至少一个内窥镜、具有显示屏的控制盒;
[0008]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抓取端上的导向销内设有通孔,所述内窥镜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操作端上,并且与所述内窥镜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内窥镜通过软线连接所述控制盒。
[0010]优选地,所述软线为柔性电缆。
[0011]优选地,所述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内窥镜外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配合在所述通孔内,将所述内窥镜定位在所述通孔内。
[0012]优选地,所述定位套设有外螺纹,所述通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0013]优选地,所述内窥镜上带有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控制盒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光源包括LED灯。
[0015]优选地,所述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控制盒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操作端上。
[0016]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抱箍组件。
[0017]本技术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通过内窥镜及控制盒的设置,为燃料组件抓具增加视频监控,实现对中操作过程的可视化,进而杜绝因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察抓具与核燃料组件上管座的相对位置状况,而造成抓具或核燃料组件的损坏;安装结构形式便捷,在提升新燃料组件抓具的操作安全性的同时,不影响其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燃料组件抓具上的导向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包括燃料组件抓具10、至少一个内窥镜20、具有显示屏的控制盒30。
[0023]燃料组件抓具10包括相对的两端;一端为抓取端11,通过开合夹取或下放燃料组件;另一端为操作端12,用于握持、吊接等并控制抓取端11的开合动作。燃料组件抓具10的抓取端11具有导向销13,用于插入核燃料组件上管座的定位孔中,实现对中。
[0024]燃料组件抓具10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0025]内窥镜20设置在燃料组件抓具10的抓取端11上,控制盒30设置在燃料组件抓具10的操作端12上并与内窥镜20连接。内窥镜20将拍摄到的实时视频信号传送至控制盒30,通过控制盒30上的显示屏同步显示。
[0026]具体地,结合图1、2,对应内窥镜20,抓取端11的导向销13内部设有通孔130,通孔130贯穿导向销13的相对两端。内窥镜20设置在通孔130内,优选位于通孔130远离操作端12的端部内。
[0027]为便于内窥镜20在通孔130内的安装固定,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还包括定位套(未图示)。定位套套设在内窥镜20的外周,并与通孔130配合,实现内窥镜20在通孔130内的定位。
[0028]定位套和通孔130之间可通过螺纹配合。例如,定位套设有外螺纹,通孔130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0029]定位套可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为不锈钢套筒结构。
[0030]另外,内窥镜20上带有与控制盒30连接的光源,控制盒30上对应设置亮度调节按键等,用于调节光源的亮度,为内窥镜20的拍摄提供足够的光亮度。光源包括LED灯等。
[0031]内窥镜20的镜头前设置微型十字瞄准镜头,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瞄准对中情况。
[0032]进一步,内窥镜20通过软线40连接控制盒30。软线40一端伸进通孔130内与内窥镜
20连接,另一端沿着燃料组件抓具10的外表面延伸到操作端12,连接控制盒30。软线40的设置利于其贴合在燃料组件抓具10的外表面上。作为选择,软线40为柔性电缆。
[0033]控制盒30设置在燃料组件抓具10的操作端12上,且位于燃料组件抓具10的手柄下方。
[0034]对应控制盒30,本技术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还包括支架50,控制盒30通过支架50固定在燃料组件抓具10的操作端12上。
[0035]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50包括抱箍组件,可由不锈钢制成。抱箍组件由两个弧形或半圆的半环件构成,一个半环件锁紧在控制盒30的背面并配合在操作端12的一侧,另一半环件于操作端12的相对另一侧与前一半环件对接锁紧。抱箍组件通过螺栓力矩紧固,可对夹持力度进行量化管理,有效避免松动对核燃料组件的潜在伤害。
[0036]另外,根据需求,控制盒30可具备距离计算功能,可计算内窥镜20镜头与其前方物项间的间距,并可在显示屏上显示。控制盒30设有无线连接模块,可与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通信连接,稳定同步传输视频信号。
[0037]优选地,图1所示实施例中,内窥镜2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组件抓具、至少一个内窥镜、具有显示屏的控制盒;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抓取端上的导向销内设有通孔,所述内窥镜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燃料组件抓具的操作端上,并且与所述内窥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通过软线连接所述控制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线为柔性电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燃料组件接收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内窥镜外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配合在所述通孔内,将所述内窥镜定位在所述通孔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潘哲魏佳林吴卫红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