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轮机组技术方案_技高网

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轮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1574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轮机组,所述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用于将至少一个轴承箱内多余的润滑油输送回主油箱,包括回油管道、至少一个吸油管道以及至少一个抽油泵,所述回油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箱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抽油泵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吸油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抽油泵的进口端以及所述轴承箱相连通;所述主油箱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至少一个抽油泵。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轴承箱内润滑油液位过高所导致的涌流问题,还可以使得通过抽油泵泵出的润滑油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回主油箱,润滑回油平稳顺畅,状态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轮机组


技术介绍

1、核电机组中的汽轮机共有四个轴承箱,轴承布置在轴承箱内的轴承座上,轴承座中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保持润滑油交换,为转子端部提供恒定的润滑及降温。转子从油槽接收油,从轴承壳体出来的油通过油头进入轴承箱,然后通过对回油管设置一定的坡度,通过重力回油方式回到润滑油主油箱。

2、随着汽轮机功率的提升,汽轮机转子对轮尺寸也同样进行了增大,导致对轮与轴承座回油管道中心线的距离更为接近。由于回油管布置、轴承座回油管相对于前期核电机组镜像布置、转子联轴器最低处离设计回油液位安全距离过低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轴承座内液位高、转子泡在润滑油里,导致转子在1500转速下甩油产生涌流效应,对缸壁上安装电缆产生油冲击。长时间的冲击下会导致电缆先发生松脱,松脱线缆继续受油冲击,在轴承箱内部自由晃动,与转子对轮边缘发生碰磨破损,导致探头故障汽轮机停机。另外涌流效应使顶轴油管摆动产生磨损,金属编织层磨损后强度降低,在顶轴油投运后压力冲击下产生破口,盘车无法启动,无法对汽轮机转子进行盘轴。

3、为了消除涌流效应对核电机组带来的运行隐患,有必要对汽轮机轴承箱回油液位高采取控制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轮机组。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构造一种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用于将至少一个轴承箱内多余的润滑油输送回主油箱,包括:

4、回油管道、至少一个吸油管道以及至少一个抽油泵,所述回油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油箱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抽油泵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吸油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抽油泵的进口端以及所述轴承箱相连通;

5、其中,所述主油箱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至少一个抽油泵。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道的管径大于所述吸油管道。

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给所述抽油泵注油的注油管道,所述注油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打破所述抽油泵下游的真空环境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道相连通。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设置于所述抽油泵的下游。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油泵为气动隔膜泵,所述抽油泵的出口端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回油管道相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道的坡度为2%。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箱包括第一轴承箱以及第二轴承箱,所述吸油管道包括第一吸油管道以及第二吸油管道,所述抽油泵包括第一抽油泵以及第二抽油泵,所述第一吸油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油泵的进口端以及所述第一轴承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油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抽油泵的进口端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箱相连通;

13、所述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以及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油泵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油泵的出口端相连通;

14、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回油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还设有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一逆止阀与所述第一抽油泵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还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排气管道;

16、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还设有第二逆止阀与所述第二抽油泵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还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二排气管道。

17、构造一种汽轮机组,包括主油箱以及至少一个轴承箱,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所述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箱以及所述主油箱;

18、所述轴承箱的盖板上设置有轴承箱观察孔以及具有法兰接口的轴承箱抽油管;和/或,所述主油箱回油区的盖板上设置有主油箱观察孔以及具有法兰接口的主油箱抽油管。

19、实施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构造抽油泵,使得汽轮机轴承箱内多余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抽油泵的动力泵出轴承箱,解决了轴承箱内润滑油液位过高所导致的涌流问题;

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主油箱与抽油泵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该回油管道具有一定的坡度,可以使得通过抽油泵泵出的润滑油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回主油箱,润滑回油平稳顺畅,状态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用于将至少一个轴承箱内多余的润滑油输送回主油箱(16),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道(7)的管径大于所述吸油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给所述抽油泵注油的注油管道,所述注油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打破所述抽油泵下游的真空环境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道(7)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设置于所述抽油泵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泵为气动隔膜泵,所述抽油泵的出口端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回油管道(7)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道(7)的坡度为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箱包括第一轴承箱(14)以及第二轴承箱(15),所述吸油管道包括第一吸油管道(1)以及第二吸油管道(2),所述抽油泵包括第一抽油泵(3)以及第二抽油泵(4),所述第一吸油管道(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油泵(3)的进口端以及所述第一轴承箱(14)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油管道(2)分别与所述第二抽油泵(4)的进口端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箱(15)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上还设有第一逆止阀(12),所述第一逆止阀(12)与所述第一抽油泵(3)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上还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排气管道(10);

10.一种汽轮机组,包括主油箱(16)以及至少一个轴承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所述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箱以及所述主油箱(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用于将至少一个轴承箱内多余的润滑油输送回主油箱(16),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道(7)的管径大于所述吸油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给所述抽油泵注油的注油管道,所述注油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打破所述抽油泵下游的真空环境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道(7)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设置于所述抽油泵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泵为气动隔膜泵,所述抽油泵的出口端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回油管道(7)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箱辅助回油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潭王跃飞黄健平卢尚军杨刚薛晓光华树明赵富豪钟文胡衡姜涛邹乐彬叶敬东郑华海梁富强庄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