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318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液压油路,所述内油箱设置在耐压舱内,所述外皮囊设置在浸水舱内,还包括气路,所述外皮囊包括油囊和气囊,油囊和气囊均一端敞口;所述油囊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密封固定,油囊与端盖形成用于储油的储油腔,该储油腔通过液压油路与内油箱连通;所述气囊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密封固定、且套设在油囊外,油囊与气囊之间的空间以及端盖形成用于储气的储气腔,该储气腔通过气路与耐压舱连通;本申请油囊和气囊可交替工作,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有效节约水下潜器的成本,减少浮力系统的体积以便适用于更多型号的水下潜器。体积以便适用于更多型号的水下潜器。体积以便适用于更多型号的水下潜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探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滑翔机、ARGOS剖面浮标等海洋探测设备,因为其体积小、长时序、大范围且高自治性的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海洋信息观测以及海洋开发利用之中。传统的水下潜器采用的浮力系统存在体积及重量大、能耗占比高等缺点,水下潜器无法小型化、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可有效减少水下潜器浮力系统的尺寸和重量,有效的实现浮力系统模块化。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液压油路,所述内油箱设置在耐压舱内,所述外皮囊设置在浸水舱内,还包括气路,所述外皮囊包括油囊和气囊,油囊和气囊均一端敞口;所述油囊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密封固定,油囊与端盖形成用于储油的储油腔,该储油腔通过液压油路与内油箱连通;所述气囊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密封固定、且套设在油囊外,油囊与气囊之间的空间以及端盖形成用于储气的储气腔,该储气腔通过气路与耐压舱连通。
[0006]进一步,所述液压油路包括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所述内油箱上设有排油口和回油口,所述油囊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气囊上设有气孔;所述内油箱上的排油口通过排油油路与油囊上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内油箱上的回油口通过回油油路与油囊上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气囊上的气孔通过气路与耐压舱连通。
[0007]进一步,所述排油油路包括电机、液压泵和油路单向阀,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出油口通过油路单向阀与油囊进油口连通。
[0008]进一步,还包括滤片,该滤片通过液压泵转换块压紧在液压泵的进油口前端。
[0009]进一步,所述液压泵固定在端盖上,并通过液压泵拉紧环固定。
[0010]进一步,所述油路单向阀埋入端盖内。
[0011]进一步,所述气路包括气泵、气路三通和气路单向阀;所述气泵为单向泵,气泵的进气口与耐压舱连通,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气路三通的第一端口,气路三通的第二端口与气囊的气孔连通;气路单向阀的进口段与气囊的气孔连通,其出口端通过气路三通的第三端口与耐压舱连通。
[0012]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囊内设有油囊金属件,所述油囊的敞口上设有向其中心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油囊通过油囊金属件与端盖连接,所述延伸部密封在油囊金属件与端盖之间。
[0013]进一步,所述气囊的敞口端向其径向弯折,形成弯折部,气囊在该弯折部的横向尺
寸大于其直筒部的横向尺寸;气囊弯折部的厚度大于其直筒部的厚度。
[0014]进一步,所述气囊的出口端设有环状金属件,气囊通过该环状金属件与端盖固连。
[0015]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爆炸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一个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另一个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皮囊安装爆炸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囊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气囊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气囊剖视图。
[0024]其中,气囊1、环状金属件101、第三固定孔102、油囊2、延伸部201、第二固定孔202、端盖3、液压泵转换块4、滤片5、液压泵接头6、液压泵拉紧环7、拉紧螺钉8、液压泵9、进油管10、联轴器11、泵架12、电机13、油箱上端盖14、导向杆15、波纹管16、油箱下端盖17、油箱堵头18、回油管19、泵罩20、气泵21、油路电磁阀22、气路软管23、气路三通24、气路电磁阀25、油路单向阀26、油囊金属件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技术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技术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8]参见图1~图7,本申请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液压油路,所述内油箱设置在耐压舱内,所述外皮囊设置在浸水舱内,还包括气路,所述外皮囊包括油囊2和气囊1,油囊2和气囊1均一端敞口;所述油囊2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3密封固定,油囊2与端盖3形成用于储油的储油腔,该储油腔通过液压油路与内油箱连通;所述气囊1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3密封固定、且套设在油囊2
外,油囊2与气囊1之间的空间以及端盖3形成用于储气的储气腔,该储气腔通过气路与耐压舱连通。
[0029]本申请浮力系统可作为水下滑翔机、Argo剖面浮标等水下潜器的浮力驱动装置,通过液压油在油囊2与内油箱之间的运动来改变水下潜器的浮力,为水下潜器在水下的运行提供动力。
[0030]工作时,在水下潜器需要上浮通讯时,控制液压油从内油箱排入外皮囊的油囊2内,油囊2增大,将后浸水舱内的水排出,浮力增大,水下潜器上浮;在水面通讯时,水下潜器处于常压环境,控制气泵21工作,将耐压舱内的空气泵21入气囊1中使气囊1膨胀,外皮囊体积进一步增大,同时油囊2内的液压油回流至内油箱内,为水下潜器提供更多的浮力使设置在后浸水舱上的天线露出水面保证通讯质量;当水下潜器通讯结束需要下潜时,控制气囊1内的气体回收至耐压舱内,气体相对于液体排放更快,水下潜器下潜动作更加迅速,缩短露在水面的时间,减小了被误捞或者被过往船只撞击的风险。
[0031]本申请浮力系统将油囊2和气囊1嵌套设置,油囊2位于气囊1内,油囊2和气囊1可交替工作,整体体积较小、质量轻、效率高,可靠性高、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低成本等优点,能够有效节约水下潜器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液压油路,所述内油箱设置在耐压舱内,所述外皮囊设置在浸水舱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路,所述外皮囊包括油囊和气囊,油囊和气囊均一端敞口;所述油囊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密封固定,油囊与端盖形成用于储油的储油腔,该储油腔通过液压油路与内油箱连通;所述气囊的敞口端与耐压舱的端盖密封固定、且套设在油囊外,油囊与气囊之间的空间以及端盖形成用于储气的储气腔,该储气腔通过气路与耐压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路包括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所述内油箱上设有排油口和回油口,所述油囊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气囊上设有气孔;所述内油箱上的排油口通过排油油路与油囊上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内油箱上的回油口通过回油油路与油囊上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气囊上的气孔通过气路与耐压舱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油路包括电机、液压泵和油路单向阀,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出油口通过油路单向阀与油囊进油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潜器一体化浮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片,该滤片通过液压泵转换块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昌尹云龙宋庆月辛爱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蔚海明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