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563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排油系统和回油系统;排油系统包括电机液压泵和排油油路,液压泵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液压泵的进油口与内油箱连接,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排油油路与外皮囊连接;回油系统包括回油油路和低压电磁阀,低压电磁阀的进油口通过回油油路与外皮囊连接,低压电磁阀的出油口与内油箱连接;回油系统还包括高压电磁阀,该高压电磁阀与低压电磁阀并联在回油油路上;本申请在回油时,通过低压电磁阀可实现快速回油,通过高压电磁阀可实现精准回油,克服了仅依靠低压电磁阀因回油量大而精度不高的弊端,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探测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滑翔机、ARGOS剖面浮标等水下潜器是常见的海洋探测设备。浮力调节装置是这些水下潜器的主要动力部件,其通过调节液压油在外皮囊和内油箱之间置换,从而调节水下潜器的浮力,使其下潜和上浮,不需要外加其他动力装置,使其能耗低,续航时间长。
[0003]水下潜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任务要求处于悬停状态,这有利于延长水下潜器续航时间,并有效降低自身噪声,提高有效探测范围。现有技术中,往往是根据多次下水的经验值确定水下潜器在目标深度的悬停浮力,从而计算出需要的回油量,水下潜器下潜时,通过浮力调节装置中的低压电磁阀实现回油,达到预设回油量时停止,实现水下潜器在目标深度悬停;然而,由于低压电磁阀为大口径电磁阀,单位时间内回油量大,精度不高,在实际应用中,水下潜器往往无法达到目标深度,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准回油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排油系统和回油系统;所述排油系统包括电机、液压泵和排油油路,所述液压泵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内油箱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排油油路与外皮囊连接;所述回油系统包括回油油路和低压电磁阀,所述低压电磁阀的进油口通过回油油路与外皮囊连接,所述低压电磁阀的出油口与内油箱连接;所述回油系统还包括高压电磁阀,该高压电磁阀与所述低压电磁阀并联在所述回油油路上。
[0007]进一步,还包括阀块体,所述阀块体上设有接头,所述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均设置在所述阀块体内,所述液压泵、高压电磁阀和低压电磁阀均安装在所述阀块体上、且分别与对应的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连接,所述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内油箱连接。
[0008]进一步,还包括过滤器,该过滤器为插装式过滤器,该插装式过滤器插入所述阀块体内、且与所述阀块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液压泵与排油油路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插装式过滤器包括过滤器阀体、滤筒、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过滤器阀体内设有油液通道,所述滤筒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器阀体上、且与所述油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过滤器阀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过滤器阀体的另一端,所述过滤器阀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滤筒之间设有装配部,该装配部上设有外螺纹。
[0010]进一步,沿所述过滤器阀体周向、且位于所述过滤器阀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沟槽内;沿所述过滤器阀体周向、且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装配部之间设有第二沟槽,所述油液通道沿所述过滤器阀体轴向设置,其入口位于所述第二沟槽、并与所述排油油路连接,出口位于过滤器阀体的一端,所述滤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沟槽内。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器阀体的另一端内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过滤器阀体的另一端、且在所述插装式过滤器装配在所述阀块体上后由所述阀块体的端面压入所述凹槽内。
[0012]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侧视图;
[0017]图4为图3的G

G剖视图;
[0018]图5为图3的H

H剖视图;
[001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0021]其中,阀块体1、接头2、过滤器3、过滤器阀体31、装配部311、第一头草312、第二沟槽313、油液通道314、滤筒32、第一密封圈33、第二密封圈34、液压泵4、泵架5、电机6、联轴器7、高压电磁阀8、低压电磁阀9、堵头10、接口11、排油油路12、回油油路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技术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技术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参见图1~图7,本申请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
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排油系统和回油系统;排油系统包括电机6、液压泵4和排油油路12,液压泵4与电机6输出轴连接,液压泵4的进油口与内油箱连接,液压泵4的出油口通过排油油路12与外皮囊连接;回油系统包括回油油路13和低压电磁阀9,低压电磁阀9的进油口通过回油油路13与外皮囊连接,低压电磁阀9的出油口与内油箱连接;回油系统还包括高压电磁阀8,该高压电磁阀8与低压电磁阀9并联在回油油路13上。
[0026]当水下无人潜器需要上浮时,电机6驱动液压泵4工作,将液压油从内油箱排入外皮囊中,水下无人潜器排水体积增大,浮力增大,进行上浮运动;当水下无人潜器需要下潜时,通过低压电磁阀9或高压电磁阀8上电工作,使液压油从外皮囊回流入内油箱中,水下无人潜器排水体积减小,浮力减小,进行下潜运动。
[0027]本申请通过增设高压电磁阀8,该高压电磁阀8与低压电磁阀9并联,在回油时,通过低压电磁阀9可实现快速回油,通过高压电磁阀8可实现精准回油,克服了仅依靠低压电磁阀9因回油量大而精度不高的弊端,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
[0028]内油箱和外皮囊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内油箱可采用公开号为CN212766640U公开的波纹管油箱。使用时,内油箱安装在水下无人潜器的耐压舱内,外皮囊安装在浸水舱内;耐压舱内为略低于常压的负压环境,其压力低于浸水舱内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内油箱、外皮囊以及连接在内油箱与外皮囊之间的排油系统和回油系统;所述排油系统包括电机、液压泵和排油油路,所述液压泵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内油箱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排油油路与外皮囊连接;所述回油系统包括回油油路和低压电磁阀,所述低压电磁阀的进油口通过回油油路与外皮囊连接,所述低压电磁阀的出油口与内油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系统还包括高压电磁阀,该高压电磁阀与所述低压电磁阀并联在所述回油油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体,所述阀块体上设有接头,所述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均设置在所述阀块体内,所述液压泵、高压电磁阀和低压电磁阀均安装在所述阀块体上、且分别与对应的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连接,所述排油油路和回油油路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内油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该过滤器为插装式过滤器,该插装式过滤器插入所述阀块体内、且与所述阀块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液压泵与排油油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无人潜器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式过滤器包括过滤器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昌宋庆月尹云龙吴显辉辛爱学孙风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蔚海明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