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镍粉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镍粉的聚合物PTC元 件。该镍粉适合作为导电糊料和导电树脂用的导电性粒子使用,特别 适合作为聚合物PTC元件用的导电性填料使用。
技术介绍
以往,电子器械的连接使用锡铅(Sn-Pb)系钎焊,但近年来,对 应于无铅化的要求,研究了在电子器械的连接中使用导电糊料。另夕卜, 近年来,广泛使用利用了导电树脂的器件。导电糊料是将导电性粒子和各种树脂进行混炼而得到的糊料,导 电树脂是使其固化而得到的成型体。作为导电性粒子所要求的特性, 可列举粒子本身的导电性高、在与树脂混炼的状态下电阻低、耐迁移 性高、耐候性优异等。现在,作为导电性粒子,使用了金属粉或碳粉。金属粉中,贵金属粉虽然导电性高,电阻低,但问题是较昂贵。 另外,以镍(Ni)或铜(Cu)为代表的贱金属粉虽然在成本上便宜, 且具有高的导电性,但由于耐候性差,如果与树脂混炼制成导电糊料 或导电树脂而长期使用,则存在电阻升高这样的问题。另外,碳粉虽然便宜且耐候性高,但存在导电性低、与树脂混炼 时的电阻变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专利文献l (特开2002-025345号公报)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镍粉,其特征在于,含有1~20质量%的钴,余量包含镍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由一次粒子凝聚而得到的二次粒子构成,平均一次粒径为1.0~3.0μm,一次粒径的标准偏差σ和平均一次粒径d↓[1]之比σ/d↓[1]的值为0.4以下,平均二次粒径为5~60μm,震填密度为1.0~3.5g/mL,比表面积为2.0m↑[2]/g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29 344631/20051.一种镍粉,其特征在于,含有1~20质量%的钴,余量包含镍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由一次粒子凝聚而得到的二次粒子构成,平均一次粒径为1.0~3.0μm,一次粒径的标准偏差σ和平均一次粒径d1之比σ/d1的值为0.4以下,平均二次粒径为5~60μm,震填密度为1.0~3.5g/mL,比表面积为2.0m2/g以下。2. 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粉,其特征在于,上述平均一次粒径山 和上述平均二次粒径cb之比d2/山的值为5~60的范围内。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镍粉,其特征在于,存在于上述二次粒 子的表层部的一次粒子的钴含量为该表层部的总质量的1~40质量%。4. 一种镍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 含有还原剂的水溶液中添加2价的镍盐,使镍析出的第1还原析出步 骤;在第1还原析出步骤后的水溶液中添加至少2价的镍盐,进一步 使镍析出的笫2还原析出步骤,在上述第1和第2还原析出步骤中, 至少在第l还原析出步骤中添加HLB值为IO以下的低亲水性的表面 活性剂,同时至少在第2还原析出步骤中,向使镍析出的水溶液中添 加2价的钴盐,使镍析出而得到镍粉,再使得到的镍粉在惰性气氛或 真空中于80 23(TC下干燥,或者在空气中于80 15(TC下干燥后,在还 原气氛中进行200 400 °C的热处理。5. 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 还原析出步骤中,添加了 2价钴盐的水溶液中的钴离子的含量相对于 该水溶液中的镍离子和钴离子总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敏弘,伊藤研哉,冈田修二,田中新,野村圭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