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275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2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涉及防疲劳驾驶的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信息准备:接收驾驶员的人员信息,并作为预存人员信息储存;预设驾驶时长极限值;S2:锁定驾驶员:接收待行驶驾驶员的人员信息,并作为待行驶人员信息储存;调取预存人员信息,并将预存人员信息与待行驶人员信息比对,锁定驾驶员;S3:驾驶时长比对:记录已锁定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实际值,为驾驶时长实际值;将驾驶时长实际值与驾驶时长极限值进行比对: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小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保持解锁状态;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大于或等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锁定。本申请具有对驾驶人员状态判断更加准确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防疲劳驾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其因生理、心理机能失调而出现驾驶机能下降的现象,被称为疲劳驾驶;驾驶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反应迅捷度降低的情况,从而驾驶时的危险系数升高。
[000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1449339.4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公开人脸数据集对疲劳检测系统进行预训练,使得检测系统的获取单元检测到是否人脸的精度达到99%;步骤二、将预训练完毕的疲劳检测系统获取当前驾驶员的面部数据,采用STN空间变换网络,对面部数据中的不同姿势的面部的鲁棒性进行调整;步骤三、将面部数据进行压缩、扩展,以至少进行一次卷积、池化以及Relu函数的处理,以得出当前面部所处的状态;所述面部所处的状态包括正常、瞌睡或疲劳三种状态:当眼睛睁开同时嘴巴闭合,认定为正常状态;当眼睛睁开同时嘴巴张开,认定为瞌睡状态;当眼睛闭合,认定为疲劳状态;若获取的面部特征为瞌睡或睡眠状态,则启动报警装置进行警示。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驾驶人员用嘴呼吸时,驾驶人员处于眼睛睁开同时嘴巴张开的状态,而此时,驾驶人员未必处于瞌睡状态,存在有对驾驶人员的驾驶状态判断较为不准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驾驶人员的驾驶状态判断更加准确,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信息准备:接收驾驶员的人员信息,并作为预存人员信息储存;预设驾驶时长极限值;S2:锁定驾驶员:接收待行驶驾驶员的人员信息,并作为待行驶人员信息储存;调取预存人员信息,并将预存人员信息与待行驶人员信息比对,锁定驾驶员;S3:驾驶时长比对:记录已锁定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实际值,为驾驶时长实际值;将驾驶时长实际值与驾驶时长极限值进行比对: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小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保持解锁状态;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大于或等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锁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同驾驶员的人员信息收集并作为预存人员信息储
存;待行驶的驾驶员在开车前,首先将待行驶的驾驶员的人员信息接收,并将待行驶人员信息与预存人员信息进行比对,从而锁定待行驶的驾驶员;锁定待行驶的驾驶员后,驾驶员的实际驾驶时长被记录;若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实际值小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可以继续行驶,若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实际值大于或等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被锁死,该驾驶员无法继续行驶;因此,本申请通过对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实际值进行测量,从而判断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并强制性将该驾驶员驾驶的汽车锁死,从而使得疲劳状态的驾驶员无法继续驾驶汽车;此种方式采用驾驶员的驾驶时长进行判别,准确度较高,且强制锁死汽车,使疲劳状态的驾驶员无法继续驾驶汽车,提高了安全性。
[0008]可选的,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预设解锁值;疲劳驾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记录驾驶员停止驾驶的时长,为休息时间值;若休息时间值小于解锁值,则汽车保持锁定状态;若休息时间值大于或等于解锁值,则汽车解锁。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驾驶员停止驾驶一段时间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得到缓解,因此,当驾驶员的休息时间值大于或等于解锁值时,驾驶员可以解锁汽车,当驾驶员的休息时间值小于解锁值时,驾驶员无法解锁汽车,因此,驾驶员继续休息,此种方式有利于驾驶员安全行驶。
[0010]可选的,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预设驾驶时长警戒值;所述S3还包括以下步骤:若驾驶时长实际值低于驾驶时长警戒值,则提醒装置保持关闭状态;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大于或等于驾驶时长警戒值,则提醒装置开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驾驶时长警戒值,可以在驾驶员的驾驶时长还未达到驾驶时长极限值时,提醒驾驶员休息,为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提供了保证。
[0012]可选的,汽车座椅包括折叠椅背,所述折叠椅背包括固定板和转动板,所述提醒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沿所述固定板转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醒装置开启时,电机驱动转动板转动一定角度,因此驾驶人员倚靠折叠椅背时,转动板对驾驶人员提供的倚靠角度有所改变;若驾驶人员在驾驶时长警戒值时已经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折叠椅背角度的改变,会改变驾驶员倚靠时的舒适度,因此驾驶员昏昏欲睡的情况可能会得到缓解,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睡眠感会有所降低,从而使得驾驶员保持更为清醒的状态。
[0014]可选的,所述转动板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固接于所述第一主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延伸板转动,且所述第一延伸板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一延伸板的转动轴线远离所述第一主板的一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板远离第一主板的一侧朝向靠近驾驶员一侧转动时,第一主板会朝向远离驾驶员的一侧转动,从而第一主板对驾驶员部分身体部位有推动作用,第一主板朝向远离驾驶员一侧运动时又会使得驾驶员部分身体部位失去依靠,因
此在协同作用下,会对驾驶员的提醒效果更加强烈。
[0016]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延伸板固定连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固定板侧壁并延伸至所述空腔内,所述提醒装置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提醒装置用于带动所述铰接轴转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醒装置带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带动转动板转动;将提醒装置设置于空腔内,可减少提箱装置在汽车座椅外部的占地面积,减少提醒装置对车内空间的占用。
[0018]可选的,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且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铰接轴沿转动,驱动轴再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因此,经由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后,输出至铰接轴更大的扭矩,从而可以使用尺寸及功率较小的电机即可转动铰接轴,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
[0020]可选的,所述转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垫。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板在转动的过程中,靠近固定板的一端会抵推驾驶员后背,因此,设置第一柔性垫可以减少将驾驶员的背部磕伤。
[0022]可选的,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语音播放器。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醒人员时,语音播放器进行播报,从而对人员进行提醒。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检测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实际值判定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不受驾驶员面部表情的影响,具有准确率较高的优点;2.通过设置驾驶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信息准备:接收驾驶员的人员信息,并作为预存人员信息储存;预设驾驶时长极限值;S2:锁定驾驶员:接收待行驶驾驶员的人员信息,并作为待行驶人员信息储存;调取预存人员信息,并将预存人员信息与待行驶人员信息比对,锁定驾驶员;S3:驾驶时长比对:记录已锁定驾驶员的驾驶时长,为驾驶时长实际值;将驾驶时长实际值与驾驶时长极限值进行比对: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小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保持解锁状态;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大于或等于驾驶时长极限值,则汽车锁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预设解锁值;疲劳驾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记录驾驶员停止驾驶的时长,为休息时间值;若休息时间值小于解锁值,则汽车保持锁死状态;若休息时间值大于或等于解锁值,则汽车解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预设驾驶时长警戒值,且驾驶时长警戒值小于驾驶时长极限值;所述S3还包括以下步骤:若驾驶时长实际值低于驾驶时长警戒值,则提醒装置(2)保持关闭状态;若驾驶时长实际值大于或等于驾驶时长警戒值,则提醒装置(2)开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车座椅包括折叠椅背(1),所述折叠椅背(1)包括固定板(11)和转动板(12),所述提醒装置(2)包括电机(21),所述电机(21)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12)沿所述固定板(11)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梦露梁幸张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汉唐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