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散货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73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燃料散货船,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甲板和船尾,设在船尾的所述甲板向所述双燃料散货船的最宽处延伸,所述船尾吃水线以上的线型,同时向所述甲板、以及远离船体的方向延伸,所述船尾延伸形成加飘部。将尾部甲板由收缩型变为全宽型,甲板外延展部分满足尾部甲板的储存罐的位置,提高安全距离,满足保护要求。营运吃水线以下线型保持不动,增大空间的同时满足水动力要求。横剖面面积曲线和形状都可满足快速性要求,船舶拥有优良的航行性能。甲板向外延展的加飘部高出水面,减少了拍击和冲击负载。了拍击和冲击负载。了拍击和冲击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燃料散货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燃料散货船。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大型LNG常规散货船多采用储存罐布置在船舶尾部区域,由于LN液罐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船舶布置有更高的位置保护和安全距离要求。
[0003]而船舶在满载出港时为平浮状态,中途以及到港工况进行压载调整,船舶进行一定的纵倾。现有大型双燃料散货船难以满足LNG储存罐空间布置要求和LNG系统布置要求,同时现有的散货船也难以满足和常规燃料线型同样的纵向位置设定,难以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常规散货船不满足空间布置和安全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燃料散货船。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双燃料散货船,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
[0007]甲板,设在船尾的所述甲板向所述双燃料散货船的最宽处延伸;
[0008]船尾,所述船尾吃水线以上的线型,同时向所述甲板、以及远离船体的方向延伸,所述船尾延伸形成加飘部。
[0009]本技术方案中,将尾部甲板由收缩型变为全宽型,甲板外延展部分满足尾部甲板的储存罐的位置,提高安全距离,满足保护要求。营运吃水线以下线型保持不动,增大空间的同时满足水动力要求。横剖面面积曲线和形状都可满足快速性要求,船舶拥有优良的航行性能。甲板向外延展的加飘部高出水面,减少了拍击和冲击负载。
[0010]较佳地,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加飘部内。
[0011]本技术方案中,加飘部内设有加强件,可以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
[0012]较佳地,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
[0013]舱室,所述舱室设在所述甲板上;
[0014]两个储存罐,两个所述储存罐设在所述舱室两侧。
[0015]本技术方案中,储存罐设在舱室两侧,使得储存罐的空间布置均匀合理,双燃料散货船的受力均匀,双燃料散货船承载更加稳定。
[0016]较佳地,所述舱室包括居住舱、机舱棚和供气系统房间,所述居住舱、所述机舱棚和所述供气系统房间沿所述双燃料散货船的船首至船尾依次排列。
[0017]本技术方案中,供气系统房间远离居住舱,保证了居住舱的安全性,避免供气系统房间万一发生事故,影响居住舱内的人和物品的安全。
[0018]较佳地,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鞍座支撑,所述鞍座支撑设在所述甲板上,所述储存罐设在所述鞍座支撑上,所述鞍座支撑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储存罐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9]本技术方案中,鞍座支撑设在所述储存罐上,避免储存罐与甲板直接接触。以免储存罐在甲板上旋转或摩擦造成损害。
[0020]较佳地,所述鞍座支撑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储存罐的延伸方向垂直。
[0021]本技术方案中,鞍座支撑的延伸方向与储存罐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鞍座支撑可以给储存罐支撑,从而更好地放置和取走储存罐。
[0022]较佳地,所述鞍座支撑包括多组,多组所述鞍座支撑在所述储存罐下方均匀分布。
[0023]本技术方案中,多组鞍座支撑在储存罐下方均匀分布,使得储存罐受力均匀,储存罐在甲板上的位置更加稳定。同时避免过少的鞍座支撑因受力过大被压损。
[0024]较佳地,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舷梯登乘区,所述舷梯登乘区设在所述双燃料散货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0025]本技术方案中,舷梯登乘区设在双燃料散货船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使得双燃料散货船受力均匀,舷梯登乘区的重力可以均匀分担在双燃料散货船两侧。
[0026]较佳地,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燃气准备间,所述燃气准备间设在所述甲板上。
[0027]本技术方案中,储存罐和燃气准备间设在甲板上,便于灭火和防范危险。大大降低了火灾爆炸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0028]较佳地,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系泊设置区,所述系泊设置区设在所述甲板的延伸区域。
[0029]本技术方案中,系泊设置区设置在甲板的延伸区域,系泊设置区的面积增大,可以承载更多的系泊部件。
[0030]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1]将尾部甲板由收缩型变为全宽型,甲板外延展部分满足尾部甲板的储存罐的位置,提高安全距离,满足保护要求。营运吃水线以下线型保持不动,增大空间的同时满足水动力要求。横剖面面积曲线和形状都可满足快速性要求,船舶拥有优良的航行性能。甲板向外延展的加飘部高出水面,减少了拍击和冲击负载。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燃料散货船的俯视图。
[0033]图2为现有技术中最接近现有技术常规散货船的俯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燃料散货船的剖面视图。
[0035]图4为现有技术中最接近现有技术常规散货船的剖面视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燃料散货船的尾部线型俯视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燃料散货船与常规散货船的尾部线型剖视对比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甲板1
[0040]船尾2
[0041]加飘部3
[0042]舱室4,居住舱41,机舱棚42,供气系统房间43
[0043]储存罐5
[0044]鞍座支撑6
[0045]舷梯登乘区7
[0046]系泊设置区8
[0047]吃水线9
[0048]常规散货船吃水线以上线型10
[0049]双燃料散货船吃水线以上线型11
[0050]常规散货船吃水线以下线型12
[0051]双燃料散货船吃水线以下线型13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53]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燃料散货船,双燃料散货船的包括上层建筑居住区域、机舱棚42、舷梯登乘区7、系泊设置区8、储存罐5布置区域和供气系统区域。双燃料散货船包括甲板1和船尾2,设在船尾2的甲板1向双燃料散货船的最宽处延伸,使得船尾2的甲板1由收缩型变为全宽型,甲板1外延展部分提供设置储存罐5的区域,使得储存罐5具有更大的设置区域,提高了安全距离,满足保护要求。
[0054]如图1和图3所示,船尾2吃水线9以上的线型,沿吃水线9向甲板1方向,向远离船体的方向延伸,船尾2吃水线9以上的线型,延伸形成加飘部3。双燃料散货船营运吃水线9以下的线型保持不动,保证和常规燃料线型同样的浮心纵向位置设定,船尾2在增大空间的同时满足水动力要求。船舶线型横剖面曲线和形式都可以满足快速性要求,船舶拥有优良的航行性能。船舶线型和甲板1向外延伸形成加飘部3,向外延展的甲板1满足尾部甲板1上的储存罐5布置和LNG系统布置。向外延伸的加飘部3高出水面,减小了拍击和冲击负载。
[0055]如图4和图5所示,常规散货船的船尾没有进行加宽,船尾向船体内部延伸,常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散货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甲板,设在船尾的所述甲板向所述双燃料散货船的最宽处延伸;船尾,所述船尾吃水线以上的线型,同时向所述甲板、以及远离船体的方向延伸,所述船尾延伸形成加飘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散货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加飘部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散货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舱室,所述舱室设在所述甲板上;两个储存罐,两个所述储存罐设在所述舱室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散货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包括居住舱、机舱棚和供气系统房间,所述居住舱、所述机舱棚和所述供气系统房间沿所述双燃料散货船的船首至船尾依次排列。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散货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燃料散货船包括鞍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先锐卢华陈骞乔利标罗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