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67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包括底座、定位角铁、定位芯轴、分度板、第一定位插销、轴杆、第一键体、第二键体和两个钻套,底座安置于钻床工作台上,底座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定位角铁和分度板分别位于底座的竖直端面的两侧,轴杆的一端依次贯穿定位角铁、底座的竖直端面和分度板;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以此解决轴承壳两处斜油孔的加工存在的加工时无法直接定位;由于受轴承壳结构限制,无法直接测量控制斜油孔的轴向尺寸;斜油孔直径小,钻头强度低,钻削加工时容易造成钻头断裂;斜油孔钻孔深度较深,而钻头很小,钻削加工时容易造成加工出的斜油孔角度及轴向位置偏差的问题。工出的斜油孔角度及轴向位置偏差的问题。工出的斜油孔角度及轴向位置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
,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作为主要动力装置的柴油机的重要部件,增压器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效率。
[0003]轴承壳是增压器的重要组成部件,连接在压气机壳和涡轮壳之间,内部装有轴承体部件和涡轮轴等,起到前后连接,传递动力的作用。轴承壳上两个斜油孔主要是对主轴上两处轴承供油润滑,保证主轴顺利转动,同时还要控制斜油孔位置与进油孔连通,以保证供油充分。对于轴承壳两处斜油孔的加工来说主要有以下难点:在轴承壳的结构方面,毛坯为铸件,结构呈宝塔形,斜油孔在轴承壳内部,加工时无法直接定位;斜油孔的轴向位置直接影响供油是否充分,所以需严格控制斜油孔的轴向位置,但由于受轴承壳结构限制,无法直接测量控制斜油孔的轴向尺寸;斜油孔直径小(直径2mm),钻头强度低,钻削加工时容易造成钻头断裂;斜油孔钻孔深度较深,而钻头很小,钻削加工时容易造成加工出的斜油孔角度及轴向位置偏差,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包括底座、定位角铁、定位芯轴、分度板、第一定位插销、轴杆、第一键体、第二键体和两个钻套,所述底座安置于钻床工作台上,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定位角铁和所述分度板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的两侧,所述轴杆上具有两个槽体,所述轴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定位角铁、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和所述分度板;
[0006]所述定位角铁和所述分度板的轴向中心外边缘上均设置有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均与对应的所述槽体贴合,且所述轴杆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槽体和所述分度板上的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键体,所述轴杆上的另一个所述槽体和所述定位角铁上的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键体,所述分度板上具有两个第二销孔,所述第一定位插销的一端贯穿任一所述第二销孔,并置于所述第一销孔内,所述定位芯轴安置在所述定位角铁的下方,所述定位芯轴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斜孔,待需要钻取轴承壳上的斜油孔时,每个所述钻套装配在对应的所述斜孔上。
[0007]通过将轴承壳安置在所述定位角铁的下方,通过旋转所述分度板带动所述轴承壳一起旋转,所述分度板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销孔中心重合后,使用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固定位置,此时所述定位芯轴上其中一个所述斜孔的中心即为轴承壳其中一个斜油孔中心的位置,加工完成此斜油孔后,取出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再次旋转所述分度板,使得所述分度板上另一所述第二销孔的中心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销孔
的中心重合后使用所述定位插销固定位置,此时所述定位芯轴上另一个所述斜孔的中心即为轴承壳上另一个所述斜油孔的中心位置,然后在对其进行钻孔,完成对所述斜油孔的钻孔加工。
[0008]其中,所述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还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垫圈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锁定轴承壳,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角铁和所述第一垫圈,并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0009]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对轴承壳的外壁进行锁定,然后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角铁,并与所述第一螺母进行螺纹连接,以此对轴承壳位置进行限定,另外所述第一垫圈的设置,能够增大接触面积,使得轴承壳安装位置更加稳定。
[0010]其中,所述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角铁,并与定位芯轴螺纹连接。
[0011]所述螺钉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轴承壳安装位置更加稳定,利于后续对轴承壳上斜油孔进行加工。
[0012]其中,所述轴杆包括轴体和第一定位衬套,所述第一定位衬套与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转动连接,所述轴体贯穿所述第一定位衬套。
[0013]在所述轴体与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进行多次旋转后,会出现定位间隙增大,造成加工误差的情况,故在所述轴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衬套来减少后续使用过程中工装维修的时间及费用。
[0014]其中,所述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还包括第二定位衬套和第三定位衬套,所述第二定位衬套安置在所述第一销孔的内部,所述第三定位衬套安置在所述第二销孔的内部。
[0015]在所述第一销孔内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衬套内,所述第二销孔内设置所述第三定位衬套,能够有效避免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分别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之间的定位间隙增大,避免造成加工误差的情况,同时能减少后续使用过程中工装维修的时间及费用。
[0016]其中,所述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还包括第二垫圈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垫圈套设在所述轴杆的外部,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轴杆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母抵持所述第二垫圈。
[0017]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垫圈用于对所述分度盘的位置进行限定。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通过将轴承壳安置在所述定位角铁的下方,通过旋转所述分度板带动所述轴承壳一起旋转,所述分度板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销孔中心重合后,使用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固定位置,此时所述定位芯轴上其中一个所述斜孔的中心即为轴承壳其中一个斜油孔中心的位置,加工完成此斜油孔后,取出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再次旋转所述分度板,使得所述分度板上另一所述第二销孔的中心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销孔的中心重合后使用所述定位插销固定位置,此时所述定位芯轴上另一个所述斜孔的中心即为轴承壳上另一个所述斜油孔的中心位置,然后在对其进行钻孔,完成对所述斜油孔的钻孔加工。以此解决轴承壳两处斜油孔的加工存在的加工时无法直接定位;由于受轴承壳结构限制,无法直接测量控制斜油孔的轴向尺寸;斜油孔直径小,钻头强度低,钻削加工时容易造成钻头断裂;斜油孔钻孔深度较深,而钻头很小,钻削加工时容易造成加工出的斜油孔角度及轴向位置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本专利技术的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本专利技术的轴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本专利技术的分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本专利技术的分度板的剖面图。
[0024]图6本专利技术的定位芯轴的结构剖视图。
[0025]1‑
底座、2

第一螺栓、3

第一垫圈、4

第一螺母、5

定位角铁、6

定位芯轴、7

螺钉、8

第一定位衬套、9

轴杆、10

第二定位衬套、11

分度板、12

第三定位衬套、13

第一定位插销、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定位角铁、定位芯轴、分度板、第一定位插销、轴杆、第一键体、第二键体和两个钻套,所述底座安置于钻床工作台上,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定位角铁和所述分度板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的两侧,所述轴杆上具有两个槽体,所述轴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定位角铁、所述底座的竖直端面和所述分度板;所述定位角铁和所述分度板的轴向中心外边缘上均设置有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均与对应的所述槽体贴合,且所述轴杆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槽体和所述分度板上的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键体,所述轴杆上的另一个所述槽体和所述定位角铁上的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键体,所述分度板上具有两个第二销孔,所述第一定位插销的一端贯穿任一所述第二销孔,并置于所述第一销孔内,所述定位芯轴安置在所述定位角铁的下方,所述定位芯轴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斜孔,待需要钻取轴承壳上的斜油孔时,每个所述钻套装配在对应的所述斜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轴承壳斜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益李成科鲁建于蒋中亮刘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