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除尘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井底部巷道在开凿岩壁、搬运机械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粉尘,且矿井巷道内的粉尘在空气中飘零一段时间后通常会因自身重力落至地面。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除粉尘设备仅注重于对空中漂浮的粉尘进行清除,导致落至地面这部分粉尘难以通过现有技术被有效排除。随着工程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进行来回走动、搬运设备时,地面粉尘很容易被重新吹起悬浮,进而对井下环境、精密设备器械寿命以及工程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0004]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矿井巷道地面的粉尘难以被有效清除,而导致地面粉尘会作为粉尘源头再次被吹起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包括巷道路面,所述巷道路面开设有工作容置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还包括:定位安装结构,其固定于所述工作容置基坑内;所述定位安装结构包括定位框架体以及开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体内部的安装腔;和吹吸驱动结构,其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体;所述吹吸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体内部的风机模块;所述风机模块的两侧端分别能够产生吸附气流和吹起气流,且所述风机模块产生吸附气流的一侧端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和气流传输管路,其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体;所述气流传输管路包括第一吹气传导管和第二吹气传导管;所述风机模块产生吹起气流的一侧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吹气传导管和所述第二吹气传导管之间相连通;和吹起捕集结构,其竖向滑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吹起捕集结构包括相固接的吹起座和吸附座,所述吸附座位于所述吹起座的上方;所述吸附座通过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风机模块产生吸附气流的一侧端相连通,且所述风机模块产生吸附气流的一侧端与所述安装腔之间设有粉尘过滤结构;所述吹起座通过所述第一吹气传导管与所述风机模块产生吹起气流的一侧端相连通;和升降模块,其固定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升降模块具有一个能够产生竖向位移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吹起座之间传动固接;和储尘结构,其设于所述工作容置基坑的外部;所述储尘结构包括粉尘外排通道和储尘布袋;所述粉尘外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之间相连通;所述粉尘外排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后与位于巷道路面上方的所述储尘布袋相接通,所述储尘布袋能够将粉尘储集于袋内并可使空气通过;所述粉尘外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吹气传导管远离所述风机模块的一端对向设置;以及电控结构,其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体;所述电控结构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风机模块和所述升降模块之间通过电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体的外壁与所述工作容置基坑的内壁之间相贴合,且所述定位框架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形成捕集安装腔和工作安装腔;所述捕集安装腔和所述工作安装腔共同组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吹起座和所述吸附座均设于所述捕集安装腔内;所述工作安装腔内固接有隔板部,所述隔板部的底端和侧端均固接于所述工作安装腔的内壁,通过所述隔板部在所述工作安装腔内分别隔断形成腔内安装空间和粉尘过滤沉降空间;所述升降模块对应设于所述腔内安装空间内;所述吸附座通过所述粉尘过滤沉降空间与所述风机模块产生吸附气流的一侧端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体内开设有总吹吸腔;所述粉尘过滤结构包括高密度滤网和百叶挡板;所述总吹吸腔的腔入口与所述工作安装腔中的粉尘过滤沉降空间相连通;所述风机模块固接于所述总吹吸腔的内部;所述高密度滤网和所述百叶挡板均可分离式固接设于所述总吹吸腔的腔入口,所述百叶挡板对应位于所述高密度滤网背离所述总吹吸腔的一侧,且
所述百叶挡板在所述粉尘过滤沉降空间至所述高密度滤网之间形成若干个斜向上的气体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井下矿巷低位粉尘的自动化吹吸捕集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传输管路还包括管路容置腔和自适应折叠管;所述管路容置腔设有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管路容置腔沿竖向开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体,且至少一个所述管路容置腔与所述吹起座的吹起中心部竖向对应;所述自适应折叠管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磊,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智汇贻成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