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62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8
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中心有警示柱,底板的内部开设空腔,警示柱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警示柱上有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包括半球形警示块,警示块上开设凹槽,凹槽内有警示球,警示块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警示球的侧面上对应第二通孔处开设第三通孔,警示球上连接折叠管,警示球的侧面上对应折叠管处开设第四通孔,折叠管的上端连接警示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警示哨、折叠管和警示球对驾驶员和施工人员同时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示警,不仅能够警告驾驶员迅速停车,而且能够及时的提醒施工人员迅速躲闪,同时抛射的警示球还能够对后面的车辆进行示警,从而减少出现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减少施工人员和驾驶员的生命财产损失。的生命财产损失。的生命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安装防护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汽车的人不断的增多,道路交通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由于车辆的增多,道路长时间不维修导致许多路面产生裂纹和坑洼,不仅影响汽车的行驶,而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市政部门需要经常对破损道路进行施工维修,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误入施工区域而发生意外,施工人员会在施工区域外侧设置交通警示装置,从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绕行;现有的警示装置一般为警示牌和警示锥,仅能够起到简单的警示提醒和引导作用,一旦有汽车误入施工区域,警示锥不能警示和提醒施工人员躲避,警示效果比较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包括水平的底板,底板的顶面中心设置竖直的警示柱,底板的内部开设空腔,警示柱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空腔和第一通孔相通,警示柱的顶部设置警示装置,所述的警示装置包括平面朝上的半球形警示块,警示块固定安装在警示柱的顶面上,警示块的顶面开设半球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空心的警示球,警示块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警示球的侧面上对应第二通孔处开设第三通孔,第一通孔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与警示球的内腔相通,警示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折叠管,警示球的侧面上对应折叠管处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将警示球的内腔与折叠杆相通,上述部件均为弹性材料制作,折叠管的上端固定连接警示哨。
[0005]如上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所述的空腔内靠近警示柱处沿环形均布数个竖直的气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均顶在空腔的底面和顶面上,空腔内对应气压伸缩杆的外侧均设置气囊,气囊与伸缩杆之间通过软管相连。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所述的警示柱通过螺纹连接在底板上,警示柱为圆锥形。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所述的警示柱与底板为固定连接,警示柱为圆锥形,底板的底面设置圆锥形的收纳仓,收纳仓伸入空腔和第一通孔内。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所述的底板的侧面设置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扣,底板的侧面固定安装上连接扣,底板上与上连接扣相对的侧面上固定安装下连接扣。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所述的第三通孔内固定安装单向阀。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所述的警示柱的表面均占有放光条,警示装置的表面均涂抹荧光粉。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本装置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在路面上,当汽车的轮胎开始压在底板上时,底板受到挤压使空腔的空间迅速减小,空腔内的空气迅速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进入警示球的内腔,此时警示球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膨胀,此时空气会继续通过第四通孔进入折叠管,并通过警示哨排出,此时警示哨会被气流吹响,折叠管会迅速伸长,从而警示驾驶员停车并提醒施工人员迅速躲避;如图3所示,当汽车的轮胎完全压在底板上或汽车撞到警示柱上时,空腔的空间迅速缩小较多,空腔内的空气迅速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进入警示球的内腔,此时警示球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膨胀,当警示球膨胀到将凹槽撑开时,警示球会迅速弹出并抛射出去,进一步对驾驶员和施工人员进行警示;本专利技术通过警示哨、折叠管和警示球对驾驶员和施工人员同时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示警,不仅能够警告驾驶员迅速停车,而且能够及时的提醒施工人员迅速躲闪,从而降低了施工人员被汽车撞到的风险,同时抛射的警示球还能够对后面的车辆进行示警,从而减少出现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减少施工人员和驾驶员的生命财产损失,提高了驾驶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警示效果较好,而且本装置的底板较大,警示柱较细,摆放稳定,不易吹到,防风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被轮胎压到或被撞时的状态图;图4为本装置第一收纳实施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装置的第二收纳实施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水平的底板1,底板1的顶面中心设置竖直的警示柱2,底板1的内部开设空腔3,警示柱2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4,空腔3和第一通孔4相通,警示柱2的顶部设置警示装置5,所述的警示装置5包括平面朝上的半球形警示块51,警示块51固定安装在警示柱的顶面上,警示块51的顶面开设半球形的凹槽52,凹槽52内设置空心的警示球53,警示块51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54,警示球53的侧面上对应第二通孔54处开设第三通孔55,第一通孔4通过第二通孔54和第三通孔55与警示球53的内腔相通,警示球53的顶部固定连接折叠管56,警示球53的侧面上对应折叠管56处开设第四通孔
57,第四通孔57将警示球53的内腔与折叠杆56相通,上述部件均为弹性材料制作,折叠管56的上端固定连接警示哨58。当本装置使用时,将本装置放在路面上,当汽车的轮胎开始压在底板1上时,底板1受到挤压使空腔3的空间迅速减小,空腔3内的空气迅速通过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4、第三通孔55进入警示球53的内腔,此时警示球53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膨胀,此时空气会继续通过第四通孔57进入折叠管56,并通过警示哨58排出,此时警示哨58会被气流吹响,折叠管56会迅速伸长,从而警示驾驶员停车并提醒施工人员迅速躲避;如图3所示,当汽车的轮胎完全压在底板1上或汽车撞到警示柱2上时,空腔3的空间迅速缩小较多,空腔3内的空气迅速通过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4、第三通孔55进入警示球53的内腔,此时警示球53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膨胀,当警示球53膨胀到将凹槽52撑开时,警示球53会迅速弹出并抛射出去,进一步对驾驶员和施工人员进行警示;本专利技术通过警示哨、折叠管和警示球对驾驶员和施工人员同时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示警,不仅能够警告驾驶员迅速停车,而且能够及时的提醒施工人员迅速躲闪,从而降低了施工人员被汽车撞到的风险,同时抛射的警示球还能够对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的底板(1),底板(1)的顶面中心设置竖直的警示柱(2),底板(1)的内部开设空腔(3),警示柱(2)的底面开设第一通孔(4),空腔(3)和第一通孔(4)相通,警示柱(2)的顶部设置警示装置(5),所述的警示装置(5)包括平面朝上的半球形警示块(51),警示块(51)固定安装在警示柱的顶面上,警示块(51)的顶面开设半球形的凹槽(52),凹槽(52)内设置空心的警示球(53),警示块(51)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54),警示球(53)的侧面上对应第二通孔(54)处开设第三通孔(55),第一通孔(4)通过第二通孔(54)和第三通孔(55)与警示球(53)的内腔相通,警示球(53)的顶部固定连接折叠管(56),警示球(53)的侧面上对应折叠管(56)处开设第四通孔(57),第四通孔(57)将警示球(53)的内腔与折叠杆(56)相通,上述部件均为弹性材料制作,折叠管(56)的上端固定连接警示哨(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施工安全用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3)内靠近警示柱(2)处沿环形均布数个竖直的气压伸缩杆(6),气压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渝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