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207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根据停车场历史停车需求量,预测出目标日期内的停车需求量;向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的个体开放竞价以征求共享泊位,跟踪个体泊位共享的竞价结果,计算个体的竞价能够为停车场带来的经济效益期望以及自身获得的实际经济收益;引入条件风险价值函数刻画个体因风险而感知到的经济收益,在基于前景理论的竞价判定规则下,以所获取的风险感知收益总和最大化为目标,计算并分析弹性停车激励机制在不同情景下共享泊位的回收判定机理与对外租赁最优价位,实现停车泊位共享效益的动态判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确保停车场在租赁共享停车泊位时兼顾运营的经济效益与个体风险感知收益。知收益。知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交通领域通过经济激励的方 式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城市道路资源的协调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0003]特别是在城市停车共享方面,滥觞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aja Sengupta教授提出的弹 性停车激励机制,停车共享政策不仅可着眼于设计竞价激励模式降低共享泊位的经济成本, 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着意于改变驾车者出行行为选择偏好,引导人们从小汽 车出行方式转变为其他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其主要思想是将泊位共享者视为移动群智感 知网络中的个体,通过逆向密封拍卖的方式保障网络中个体竞价的真实性何可靠性,然后将 所回收的泊位重新投放入停车市场,从而在弥补停车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使停车场 可以通过租赁换取差额利润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停车场历史停车需求量,预测出目标日期内的停车需求量D;步骤2、向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的个体开放竞价以征求共享泊位,将目标日期内拟回收的共享泊位竞价集合记为B
P
={β1,β2,...,β
p
,...,β
P
},其中p为发起竞价的个体,P为可发起竞价的总体人数,B
P
即为停车场在目标日期内收到所有竞价价位;步骤3、跟踪个体泊位共享的竞价结果,计算个体p的竞价能够为停车场带来的经济效益期望π
p
以及自身获得的实际经济收益ε
p
;步骤4、根据前景理论设定χ
p
为停车场对个体p竞价价位β
p
的判定状态,并提出一套可满足B
P
即时产生竞价判定的规则,遴选出B
P
中的胜标者,将其状态集合记为X
P
={χ1,χ2,...,χ
p
,...,χ
P
},其中若χ
p
=1则说明停车场判定个体p的竞价可以被接受,反之χ
p
=0则判定为拒绝;步骤5、引入条件风险价值函数刻画个体因风险而感知到的经济收益CVaR
η

p
),在基于前景理论的竞价判定规则下,以所获取的风险感知收益总和最大化为目标,计算并分析弹性停车激励机制在不同情景下共享泊位的回收判定机理与对外租赁最优价位,实现停车泊位共享效益的动态判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预测停车需求量前,对所选取时段的停车泊位占有量进行波动率分析,波动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v
k
为波动率,d
k
为时间点k+1下的停车需求量,d
k
为时间点k下的停车需求量,历史停车需求量的数据集合为D0={d1,d2,...,d
k
‑1,d
k
,d
k+1
,...d
K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预测停车需求量前,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式中λ为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为第i时间步后需求量s
j
的最近邻点,p为与s
j+1
的非零个数,Δt为最小时间步长间隔,而则为以需求量为时间序列系统的最大预测时间步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停车泊位共享效益动态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预测停车需求量前,对停车需求量数据集合D0进行N个尺度的小波分解,得到一个尺度为N的低频系数向量d
N
和N个不同尺度下的高频系数向量w1,w2,

,w
N
,其中尺度数N为整数;然后对所述的低频系数向量d
N
和高频系数向量w1,w2,

,w
N
进行小波重构,得到N+1个重构的时间序列D
N
,W1,W2,

,W
N
,重构算法描述如下:D
m
=H
*
D
m+1
+G
*
W
m+1
,m=N

1,N

2,...,0(3)
式中H
*
和G
*
分别是低通滤波器H和高通滤波器G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良鹏叶习习张阳简文良吕英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