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204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包括: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其一端与腋动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一水囊;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其一端与腋静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二水囊;透析器,在透析时分别通过穿刺针连接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形成持续开放的动静脉短路,不会造成长期回心血量的增加,有效减轻了心脏负担,从而解决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以及长期血流冲击导致的透析通路狭窄及由此导致透析血管通路丧失功能等问题。丧失功能等问题。丧失功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透析通道主要包括自体瘘和人工血管瘘,通过建立持续动静脉短路连接透析系统,从而进行代谢产物的交换。
[0003]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动静脉短路持续开放,即透析通路是持续开放的,长期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
[0004]此外,持续血流冲击常常会引起透析通路狭窄,常发生在吻合口及附近,使得继发血栓形成,导致透析瘘通道闭塞丧失功能。
[0005]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析通路动脉短路持续开放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及透析通路狭窄闭塞等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包括:
[0008]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其一端与腋动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所述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一水囊,以控制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
[0009]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其一端与腋静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所述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二水囊,以控制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
[0010]透析器,在透析时分别通过穿刺针连接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靠近腋动脉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血管过滤内网,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靠近腋静脉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二血管过滤内网。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血管过滤内网和所述第二血管过滤内网均采用肝素涂层线制作,且分别与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或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一体化制作。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水囊还连接有第一高压水泵,通过抽吸或注入生理盐水来调控所述第一水囊的压力,以控制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
[0014]所述第二水囊还连接有第二高压水泵,通过抽吸或注入生理盐水来调控所述第二水囊的压力,以控制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透析通路系统,通过设置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静脉端
透析人工血管分别独立地与腋动脉和腋静脉吻合,而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与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不相连,并在近吻合口处分别设置了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和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在透析结束后分别通过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和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来闭合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然后通过穿刺针注入肝素盐水封管。这样能够避免形成持续开放的动静脉短路,不会造成长期回心血量的增加,有效减轻了心脏负担,从而解决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以及长期血流冲击导致的透析通路狭窄及由此导致透析血管通路丧失功能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00、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110、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120、第一连接管路,130、第一水囊,140、第一血管过滤内网;
[0019]200、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210、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220、第二连接管路,230、第二水囊,240、第二血管过滤内网;
[0020]300、透析器,310、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
[0024]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100,其一端与腋动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110,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110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20连接有第一水囊130,以控制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
[0025]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200,其一端与腋静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210,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210通过第二连接管路220连接有第二水囊230,以控制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
[0026]透析器300,在透析时分别通过穿刺针310连接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100和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200。
[0027]本实施例中,该人工透析通路系统是以肾病透析患者为对象进行血液透析疗法(HD)的透析系统,尤其是针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该系统主要包括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
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透析器。
[0028]具体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一端的端侧与患者的腋动脉吻合,该端近吻合口处还设有一个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一水囊。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一端的端侧与患者的腋静脉吻合,该端近吻合口处也设有一个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二水囊。
[0029]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另一端为盲端,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另一端也为盲端,均处于闭合状态,因而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与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不相连。
[0030]透析器的结构与以往公知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其结构。透析器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时,分别通过穿刺针连接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形成血液流通的回路。
[0031]在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时,将透析器一端连接的穿刺针经皮肤刺入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中,同时将透析器另一端连接的穿刺针经皮肤刺入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中,能够较快地实现透析器与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连接以及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连接,使用较为方便快捷。在透析结束后,拔除该穿刺针即可,因为长期留置在皮肤内会产生感染。
[0032]其中,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均包埋在患者皮下组织中,透析器则设置在患者体外。
[0033]透析时,先抽空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中的水,此时与之分别连通的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和第二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透析通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其一端与腋动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所述第一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一水囊,以控制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其一端与腋静脉吻合,另一端为盲端;该端近吻合口处设有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所述第二人工血管闭合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有第二水囊,以控制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的开闭;透析器,在透析时分别通过穿刺针连接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和所述静脉端透析人工血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端透析人工血管靠近腋动脉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保平胡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吉妮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