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喷灌浆与粘土心墙结合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91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戗堤填筑:采用抛填法进行戗堤填筑;(2)戗堤加高:在戗堤合龙后,先从戗堤两侧填筑下层围堰,之后于下层围堰的中间填筑下层粘土心墙,以填筑形成厚度为0.5~2m的土石围堰底层结构对戗堤加高;(3)高压喷射灌浆施工;(4)土石围堰顶层填筑;(5)护面及护脚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综合了粘土心墙防渗及高压旋喷防渗的优点,施工工艺简单,切实可行,确保土石围堰防渗效果满足永久水工建筑物干地施工的要求。效果满足永久水工建筑物干地施工的要求。效果满足永久水工建筑物干地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喷灌浆与粘土心墙结合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砾石覆盖层上对土石围堰进行防渗处理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围堰是一种临时性挡水水工建筑物,用来围护永久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在基坑排水后,形成干地施工条件,以保证永久建筑物施工顺利进行。根据筑堰材料不同,可分为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钢板桩围堰、浆砌石围堰、竹笼围堰、木笼围堰、土工布袋围堰及草土围堰等。其中土石围堰因其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对基础适应性强,堰基易于处理,施工工艺简单,围堰拆除也较简单等优势,在设计时往往优先选用。
[0003]土石围堰的防渗填料可根据坝址料源情况确定,当坝址附近有渗透系数小于 1
×
10
‑4cm/s的土料即可考虑采用,若在坝址附近有砾石土料或风化页岩石渣,填筑密实后渗透系数达到5
×
10
‑3~1
×
10
‑4cm/s时,采用加大防渗体断面的措施也可满足围堰防渗要求。如果当地无防渗土料或受各种条件影响无法开采填筑,可选用钢板桩心墙、混凝土心墙、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或土工膜心墙等形式防渗。
[0004]在众多土石围堰防渗形式中,钢板桩心墙施工简单,且可重复使用,施工高度以12~15m为宜,适合于砂质及软土质基础,在砂砾石及岩石质基础中施工难度较高;混凝土心墙、沥青混凝土防渗墙及土工膜心墙防渗多用于堰体水上部分;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可用于围堰水下部位,其中混凝土防渗墙在施工过程中相邻墙段之间的连接工艺是难点,接缝质量不良常常会形成渗水隐患,而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施工速度快,造价低,防渗效果好的优势,但当围堰填筑料为砂砾石时,往往会因截流流水冲刷带走大量砂料导致高压旋喷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在以砂砾石为填筑料的土石围堰中上述单一防渗形式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该方法综合了粘土心墙防渗及高压旋喷防渗的优点,施工工艺简单,切实可行,确保土石围堰防渗效果满足永久水工建筑物干地施工的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戗堤填筑:采用抛填法进行戗堤填筑;
[0009](2)戗堤加高:在戗堤合龙后,先从戗堤两侧填筑下层围堰,之后于下层围堰的中间填筑下层粘土心墙,以填筑形成厚度为0.5~2m的土石围堰底层结构对戗堤加高;
[0010](3)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戗堤加高后,于围堰轴线进行钻孔,所钻孔依次贯穿下层粘土心墙、戗堤和砂卵石覆盖层,直至深入砂卵石覆盖层下方的岩层 0.5~1m,之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施工;
[0011](4)土石围堰顶层填筑:先对高喷灌浆顶面浮浆进行清理,之后对土石围堰底层结构中的下层粘土心墙表面施工防渗粘结带,然后于土石围堰底层结构上继续填筑上层粘土心墙与上层围堰(即于下层粘土心墙上方继续填筑上层粘土心墙,从而形成倒梯形的粘土心墙整体结构;并且于下层围堰上方继续填筑上层围堰,从而形成倒梯形的围堰整体结构),以形成土石围堰顶层结构;
[0012](5)护面及护脚施工。
[001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抛填法包括从河道两头向中间直接向水中抛填进占的双戗堤施工方式和由一端向另一端进占的单戗堤施工方式。
[0014]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防渗粘结带的施工步骤具体如下:于下层粘土心墙表面每隔0.3~0.5m开凿一条纵向沟槽,并于纵向沟槽的槽内表面进行刨毛处理,之后于沟槽内填满浓粘土浆,同时于下层粘土心墙表面涂刷一层厚3~5mm的浓粘土浆。
[0015]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纵向沟槽的截面为V形,且所述纵向沟槽的顶面宽度为15~25cm,深度为20~30cm;
[0016]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泥浆的制备方式为:将泥土按固液质量1:0.8~1加入至水中,浸泡6~10h,之后搅拌均匀用筛网过滤,收集筛下物即得所需的泥浆;所述泥浆的比重控制为1.43~1.52g/cm3。
[0017]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和步骤(4)中,下层围堰和上层围堰均采用砂卵石料填。
[001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和步骤(4)中,上层粘土心墙和下层粘土心墙的填筑原料包括黏性土、砾质土、风化料和掺合料。
[001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和步骤(4)中,上层粘土心墙和下层粘土心墙的填筑原料铺筑时沿坝轴线方向进行,采用自卸汽车卸料,推土机平料。
[002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和步骤(4)中,上层粘土心墙和下层粘土心墙的填筑原料铺筑后碾压时沿坝轴线方向进行,分段碾压碾迹搭接宽度垂直碾压方向不小于0.3~0.5m,顺碾压方向应为1.0~1.5m,碾压行车速度一般为 2~3km/h,不得超过4km/h。
[002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和步骤(4)中,填筑上层粘土心墙与上层围堰时,或填筑下层粘土心墙与下层围堰时,粘土心墙应与上、下游围堰砂卵石料同步填筑,跨缝碾压。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是将粘土心墙及高压喷射灌浆防渗相结合提出一种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在以砂卵石为主要填料的土石围堰中的防渗施工方法。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粘土心墙和围堰进行分层施工,在高喷灌浆施工前,先施工下层粘土心墙和下层围堰,形成土石围堰底层结构以对戗堤先进行加高,可以使高喷灌浆与下层粘土心墙有效搭接,从而提高了防渗效果;另外,通过对下层粘土心墙施工防渗粘结带,其中V形纵向沟槽可利于上层粘土心墙填筑料的填充,不容易出现填充孔隙,并增加了上下层粘土心墙接触带的接触面积;同时于纵向沟槽和下层粘土心墙表面进行刨毛处理,并分别填充和涂刷浓粘土浆,可以使上、下层粘土心墙有效搭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渗效果。
[0025](3)本专利技术通过粘土心墙结合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墙的方法,在保持防渗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可大幅缩短建设工期、节省施工用料、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且具有适应性广和防
渗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高喷墙的结构形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纵向沟槽、浓粘土浆的施工示意图;
[0029]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1

粘土心墙,101

下层粘土心墙,102

上层粘土心墙,2

围堰,201

下层围堰,202

上层围堰,3

土石围堰底层结构,4

戗堤, 5

砂卵石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戗堤填筑:采用抛填法进行戗堤填筑;(2)戗堤加高:在戗堤合龙后,先从戗堤两侧填筑下层围堰,之后于中间填筑下层粘土心墙,以填筑形成厚度为0.5~2m的土石围堰底层结构对戗堤加高;(3)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戗堤加高后,于围堰轴线进行钻孔,所钻孔依次贯穿下层粘土心墙、戗堤和砂卵石覆盖层,直至深入砂卵石覆盖层下方的岩层0.5~1m,之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施工;(4)土石围堰顶层填筑:先对高喷灌浆顶面浮浆进行清理,之后对土石围堰底层结构中的下层粘土心墙表面施工防渗粘结带,然后于土石围堰底层结构上继续填筑上层粘土心墙与上层围堰,以形成土石围堰顶层结构;(5)护面及护脚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抛填法包括从河道两头向中间直接向水中抛填进占的双戗堤施工方式和由一端向另一端进占的单戗堤施工方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防渗粘结带的施工步骤具体如下:于下层粘土心墙表面每隔0.3~0.5m开凿一条纵向沟槽,并于纵向沟槽的槽内表面和下层粘土心墙表面进行刨毛处理,之后于沟槽内填满浓粘土浆,同时于下层粘土心墙表面涂刷一层厚3~5mm的浓粘土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喷防渗结合粘土心墙的土石围堰防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沟槽的截面为V形,且所述纵向沟槽的顶面宽度为15~25cm、深度为20~30cm。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卫王鹏李宁李明周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