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80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回收颗粒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专用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很多汽车的内饰都是由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组成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塑料。平时散发出来的异味主要来自于PP,而这些难闻的味道我们又可以叫做VOC,就是可挥发性有机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丙烯通过催化剂发生了聚合反应变成了聚丙烯,为了运输方便还需要通过挤压变成塑料颗粒,而这个VOC就是在造粒时产生的。废弃塑料垃圾质轻又体积庞大,化学性质稳定,废弃后难以被环境消除,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废弃塑料垃圾随处可见,通常采用填埋的方法处理塑料垃圾,废弃塑料垃圾的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塑料垃圾性质比较稳定,难以降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妨碍作物呼吸和吸收养分,甚至减产;此外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
[0003]一般来说,以目前的技术和工艺都是无法保证聚合反应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的,所以聚合不了的那些物质就会以挥发的方式进行运动,所以也就产生了难闻的气味,汽车内饰专用料原料中含有芳香烃和烯烃类物质,是汽车内饰难闻气味的主要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0008]回收颗粒80

100份、增强剂40

45份、间苯二甲酸0.2

0.4份、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4

6份、抗氧剂1

3份和光稳定剂1

3份;
[0009]该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0010]第一步、将回收颗粒、增强剂、间苯二甲酸、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抗氧剂和光稳定剂,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在转速600r/min下混合15min,即得预混料;
[0011]第二步、将预混料倒入热混机,热混至100

110℃时,排料至冷混机,然后开始冷混至室温,得到干混料;将干混料在145℃

155℃下熔融共混,经双螺杆挤出机后,造粒,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00r/min,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45℃、二区165℃、三区170℃、四区175℃、五区180℃以及机头175℃切粒;得到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
[0012]进一步,所述的回收颗粒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0013]将PP和PE回收料经水洗后,用乙二醇洗涤2次,洗涤温度为35℃,洗涤结束后在100

120℃干燥2

4h后破碎,破碎成粒径为2

4mm的颗粒得到回收颗粒。
[0014]进一步,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2002。
[0015]进一步,增强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0016]步骤A11、将石墨粉加入三口烧瓶中,在温度为0

5℃加入混合酸,然后缓慢加入高锰酸钾,控制高锰酸钾的加入速度,使得反应体系的温度不超过5℃,高锰酸钾加完后,保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30

40min,然后将温度升至25℃,继续搅拌2

4h,搅拌结束后,加入两倍反应液体积的去离子水稀释,将温度升为100℃,加入质量分数20%的双氧水溶液,搅拌6

10min,搅拌结束后趁热过滤,将得到的滤饼用质量分数3%的盐酸溶液洗涤3遍,用去离子水洗涤3遍,50℃干燥至恒重得到载体a;
[0017]步骤A12、将微晶纤维素和无水乙醇混合后,设置温度为48

50℃、转速为400r/min,依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搅拌4h,将反应液调节至中性,然后减压抽滤,将得到的滤饼和硝酸铈铵等质量混合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30min,然后加入与滤饼等质量的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磺酸,室温搅拌50min,然后在40℃条件下,继续搅拌3h,减压抽滤,将得到的滤饼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b;
[0018]步骤A13、在室温条件下,将载体a、固体b、助剂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5:2:5

10:15混合后在60kHz的频率条件下超声分散40min,

70℃冷冻8h,得到增强剂。
[0019]进一步,步骤A11中混合酸为质量分数80%的硫酸和质量分数78%的硝酸按体积比9:1混合而成;石墨粉、混合酸、高锰酸钾和质量分数20%的双氧水溶液的用量比为1g:26

30mL:5g:150mL。
[0020]进一步,步骤A1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

10%;微晶纤维素、无水乙醇、氢氧化钠溶液、3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比为1g:10

14mL:1mL:2g;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体积相等。
[0021]进一步,助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0022]步骤A21、将盐酸多巴胺和去离子水混合后,设置温度为50℃、转速为200r/min,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结束后,保持温度和转速不变,继续搅拌5h,搅拌结束后,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3

5遍,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40℃真空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即可得到粉末c;
[0023]步骤A22、将步骤A21得到的粉末c和质量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混合,混合后在频率为40

5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6

10min得到分散液,向分散液中加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设置温度为50℃、转速为300r/min,搅拌12

14h,搅拌结束后,将得到的反应液在12000r/min条件下,离心16

20min,将离心得到的固体在40℃真空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助剂。
[0024]进一步,步骤A21中盐酸多巴胺、去离子水和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比为0.2g:100mL:0.5

0.7mL;步骤A22中粉末c、质量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用量比为60mg:120mL:1.3

1.5g。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以石墨粉经过高锰酸钾以及双氧水的氧化后,引入了大量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等含氧官能团,碳平面的共轭大π键被含氧官能团破坏,石墨平面内的sp2区域变小导致其无序度增大,并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回收颗粒80

100份、增强剂40

45份、间苯二甲酸0.2

0.4份、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4

6份、抗氧剂1

3份和光稳定剂1

3份;增强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步骤A11、将石墨粉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混合酸,再缓慢加入高锰酸钾,搅拌,升温继续搅拌,搅拌结束后,加入去离子水稀释,继续升温,加入双氧水溶液,搅拌,搅拌结束后趁热过滤,将得到的滤饼用盐酸溶液洗涤3遍,用去离子水洗涤3遍,干燥至恒重得到载体a;步骤A12、将微晶纤维素和无水乙醇混合后,依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搅拌,将反应液调节至中性,然后减压抽滤,将得到的滤饼和硝酸铈铵等质量混合加入去离子水中,室温搅拌然后加入与滤饼等质量的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磺酸,室温搅拌,然后升温搅拌,减压抽滤,将得到的滤饼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b;步骤A13、在室温条件下,将载体a、固体b、助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超声分散,充分分散后,冻干得到增强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11中混合酸为质量分数80%的硫酸和质量分数78%的硝酸按体积比9:1混合而成;石墨粉、混合酸、高锰酸钾和质量分数20%的双氧水溶液的用量比为1g:26

30mL:5g:150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改性PP、PE汽车内饰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1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鹏申辉高森森刘情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