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76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首先进行场地选择、划分养殖区域,在每个养殖区域边缘修建育雏舍,在育雏舍内设置温湿度调节模块,在每个养殖区域的中心位置修建育成鸡舍,在每个养殖区域和育成鸡舍内设置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定期对每个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并结合对鸡群的抽样体检,确定养殖场的环境信息对鸡群生长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育雏舍内设置温湿度调节模块,便于对雏鸡生长环境进行自动控制,便于管理,而且通过设置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可以对鸡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生态养殖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养殖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养殖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鸡是人类需用量比较大的商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鸡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农村放养鸡其养殖规模小并且不集中,大多养殖户未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养殖方法不科学、产量低、价格高但利润率低。因此急需一种科学合理的鸡生态养殖的方法,使养殖户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养殖。
[0003]现有技术中的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通过延长鸡养殖生产周期和野外放牧,一是鸡长时间野外活动,抗逆性增强、减少了皮下脂肪量、提高了肌间脂肪和血红蛋白量;二是鸡养殖到120~150天,基本处于性成熟和体成熟阶段,羽色光亮、貌相美观漂亮、肉质富有弹性,市场接受度较高。但是由于鸡林下生态养殖受林地资源条件和野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之养殖生产时间周期较长,不利于养殖管理、环境控制、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现有的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并不能对鸡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不能对生态养殖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现有的鸡林下生态养殖受林地资源条件和野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利于养殖管理、环境控制、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0006](2)现有的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并不能对鸡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不能对生态养殖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包括:
[0009]步骤一,选择坡度在45度以下的乔木林地为养殖场,根据养殖场的林地面积划分为多个相同大小的养殖区域,每个养殖区域用金属围网或栅栏隔离封闭;
[0010]步骤二,在每个养殖区域边缘修建育雏舍,在育雏舍内设置温湿度调节模块,通过温湿度调节模块使得育雏舍内维持在雏鸡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
[0011]步骤三,在每个养殖区域的中心位置修建育成鸡舍,在每个养殖区域和育成鸡舍内设置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
[0012]步骤四,在养殖场的下风口方向修建鸡粪无害化处理池,定期对养殖区域内的育雏舍和育成鸡舍进行清扫消毒;
[0013]步骤五,定期对每个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并结合对鸡群的抽样体检,确定养殖场的环境信息对鸡群生长的影响。
[0014]进一步,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进行温湿度调节的方法包括:
[0015](1)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温度和湿度设定参数,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获取育雏舍内的实时温度和湿度;
[0016](2)将获取的实时温度和湿度的数值与设定参数的数值进行对比;
[0017](3)根据实时温度与湿度的数值与设定数值的差值判断对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的动作控制;
[0018](4)在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进行运转时,对温度、湿度的实时数值进行定时检测,当检测到实时数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暂停运转。
[0019]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育雏舍内的实时温度进行采集,所述湿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湿度传感器对育雏舍内的实时湿度进行采集;
[0020]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进行使用前先进行传感器校正,所述传感器校正的方法具体包括:
[0021]利用标准传感器对雏鸡舍的实际数值进行采集,读取标准传感器检测出的数值设为校正基准的物理量;
[0022]将物理量变换为基准测定值,通过待校正传感器对物理量进行测定而取得的校正对象测定值,
[0023]将基于基准测定值和校正对象测定值的校正指示输出至待校正传感器,实现传感器的校正。
[0024]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育成鸡舍周围挖深度20~30厘米、宽度40~50厘米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用于雨季山水排放。
[0025]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育成鸡舍内用木头或钢管搭建0.6~2米高的人字形栖息架,所述人字形栖息架用于增强鸡群活动量和体重控制。
[0026]进一步,所述养殖场的下风口方向修建用于对病死鸡进行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池,所述无害化处理池内设置有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的排烟口连通有用于废气处理的废气处理模块。
[0027]进一步,所述废气处理模块进行废气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8]通过初级过滤单元对废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过滤;
[0029]通过异味消除单元对废气中的异味进行消除;
[0030]通过消毒单元对废气中存在的病毒进行灭杀。
[0031]进一步,在每个养殖区域的边缘位置设置饲料桶和饮水器,所述饲料桶和饮水器高度以不影响鸡采食为准,不能直接将饲料桶、饮水器放在地面上,避免水、料污染。
[0032]进一步,步骤五中,所述定期对每个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具体包括:
[0033]通过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对育成鸡舍内一定时间段内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按照类别绘制曲线图;
[0034]通过影像采集模块采集育成鸡舍内鸡群的活动影像信息,通过活动影像信息分析鸡群的活动量;
[0035]通过绘制的曲线图分析环境数据与鸡群活动量的关系,确定影像鸡群活动量大小的环境因素。
[0036]进一步,所述养殖场在进行使用前先用专用消毒剂季铵盐碘、戊二醛或氯制剂对鸡舍和周边外环境进行喷撒消毒,场地经消毒后停场半年以上再使用。
[0037]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育雏舍内设置温湿度调节模块,通过温湿度调节模块使得育雏舍内维持在雏鸡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便于对雏鸡生长环境进行自动控制,便于管理,而且通过在每个养殖区域和育成鸡舍内设置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可以对鸡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生态养殖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依据。
[0039]本专利技术结合不同地域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建立养殖生产模式,可以根据鸡群的生长状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节,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的流程图。
[004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湿度调节模块进行温湿度调节的方法流程图。
[004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校正的方法流程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步骤一,选择坡度在45度以下的乔木林地为养殖场,根据养殖场的林地面积划分为多个相同大小的养殖区域,每个养殖区域用金属围网或栅栏隔离封闭;步骤二,在每个养殖区域边缘修建育雏舍,在育雏舍内设置温湿度调节模块,通过温湿度调节模块使得育雏舍内维持在雏鸡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步骤三,在每个养殖区域的中心位置修建育成鸡舍,在每个养殖区域和育成鸡舍内设置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步骤四,在养殖场的下风口方向修建鸡粪无害化处理池,定期对养殖区域内的育雏舍和育成鸡舍进行清扫消毒;步骤五,定期对每个环境信息监测模块和影像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并结合对鸡群的抽样体检,确定养殖场的环境信息对鸡群生长的影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进行温湿度调节的方法包括:(1)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温度和湿度设定参数,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获取育雏舍内的实时温度和湿度;(2)将获取的实时温度和湿度的数值与设定参数的数值进行对比;(3)根据实时温度与湿度的数值与设定数值的差值判断对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的动作控制;(4)在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进行运转时,对温度、湿度的实时数值进行定时检测,当检测到实时数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热风单元、加湿单元和通风单元暂停运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鸡林下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育雏舍内的实时温度进行采集,所述湿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湿度传感器对育雏舍内的实时湿度进行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进行使用前先进行传感器校正,所述传感器校正的方法具体包括:利用标准传感器对雏鸡舍的实际数值进行采集,读取标准传感器检测出的数值设为校正基准的物理量;将物理量变换为基准测定值,通过待校正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正常王璇潘淑惠张杨子张晓可冉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