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135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14
提供一种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提高安全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能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分别设置在车辆座椅两侧的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设置在第一气囊垫部的第一主动排气孔以及设置在第二气囊垫部的第二主动排气孔;控制部,其在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膨胀展开时,将第一主动排气孔和第二主动排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控制为开放状态,并将另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配备有在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运作的安全装置即安全气囊。例如,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设置在方向盘的中心部,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设置于车辆内的仪表内。
[0003]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其通过在发生碰撞时展开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车宽方向上的张力布,能够抑制乘员在车宽方向的移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99888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正在取得进展,根据乘员的喜好,可以想到在自动驾驶中移动或旋转车辆内的座椅。但是,如果座椅的位置发生变化,落座的乘员的方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对乘员的约束可能会变得不充分。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提高安全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能的安全气囊装置。
[0010]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分别设置在车辆座椅两侧的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垫部的第一主动排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垫部的第二主动排气孔;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膨胀展开时,将所述第一主动排气孔和所述第二主动排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控制为开放状态,并将另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乘员的约束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车辆的座椅配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15]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16]图3是示出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时的气囊垫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17]图4是示出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第二配置示例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时的气囊垫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18]图5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0019]图6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0020]图7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
[0021]图8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四示例的示意图。
[0022]图9A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五示例的示意图。
[0023]图9B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五示例的示意图。
[0024]图10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六示例的示意图。
[0025]图11是示出主动排气孔的结构的第七示例的示意图。
[0026]图12是示出在发生碰撞时头部垫部的状态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0027]图13是示出在发生碰撞时头部垫部的状态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0028]图14是示出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第三配置示例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时气囊垫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29]图15是示出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第四配置示例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时气囊垫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30]图16是示出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第五配置示例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时气囊垫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车辆的座椅配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在车辆1上配置有作为座椅的驾驶座10、副驾驶座20以及后座30,在驾驶座10的前方配置有方向盘3。在图1中示出了所谓的左座驾驶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右座驾驶。驾驶座10具备座:座椅靠背11;头枕12;收容部51,其收容驾驶座10的左右一侧的气囊垫部;收容部52,其收容驾驶座10的左右另一侧的气囊垫部。副驾驶座20具备:座椅靠背21;头枕22;收容部61,其收容副驾驶座20的左右一侧的气囊垫部;收容部62,其收容副驾驶座20的左右另一侧的气囊垫部。后座30具备:座椅靠背31;头枕3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也将驾驶座10、副驾驶座20以及后座30总称为座椅。
[0032]图1中的驾驶座10及副驾驶座20的位置即落座的乘员的朝向示出通常时的位置。即,驾驶座10的左右一侧的气囊垫部,在图中,收容在收容部51的气囊垫部,其位于接近车辆1的主体2的位置;驾驶座10的左右另一侧的气囊垫部,在图中,收容在收容部52的气囊垫部,其位于远离车辆1的主体2的位置。副驾驶座20的左右的气囊垫部也相同。车辆1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控制,例如,不需要驾驶员的操作的等级来行驶,驾驶席10和副驾驶座20设置成可旋转360度。
[0033]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作为控制部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100;第一气囊垫部511、第二气囊垫部521,其设置在驾驶座10上;第一主动排气孔512,其设置在第一气囊垫部511上;第二主动排气孔522,其设置在第二气囊垫部521上;充气器即气体产生装置15,其分别设置在第一气囊垫部511和第二气囊垫部521上。另外,安全气囊装置具备:第一气囊垫部611、第二气囊垫部621,其设置在副驾驶座20上;第一主动排气孔612,其设置在第一气囊垫部611上;第二主动排气孔622,其设置在第二气囊垫部621上;充气器即气体产生装置25,其分别设置在第一气囊垫部611和第二气囊垫部621上。ECU100上连接有用于检测车辆1的碰撞的传感器130、
用于检测驾驶座10的旋转位置的驾驶座旋转位置检测部110、用于检测副驾驶座20的旋转位置的副驾驶座旋转位置检测部120。另外,在图2中,为了方便起见,以虚线图示第一气囊垫部511、第二气囊垫部521、第一气囊垫部611和第二气囊垫部621的膨胀展开状态。
[0034]在车辆发生碰撞时,ECU100基于传感器130输出的信号来操作充气器15、25。充气器15例如填充有压缩气体,基于ECU100输出的工作信号,向第一气囊垫部511和第二气囊垫部521内供应气体,而使第一气囊垫部511和第二气囊垫部521膨胀展开。同样地,充气器25例如填充有压缩气体,基于ECU100输出的工作信号,向第一气囊垫部611和第二气囊垫部621内供应气体,而使第一气囊垫部611和第二气囊垫部621膨胀展开。
[0035]ECU100基于由驾驶座旋转位置检测部110输出的信号,将第一主动排气孔512和第二主动排气孔522中的任意一个控制为开放状态,并且将另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另外,ECU100基于由副驾驶座旋转位置检测部120输出的信号,将第一主动排气孔612和第二主动排气孔622中的任意一个控制为开放状态,并且将另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
[0036]图3是示出在驾驶座10和副驾驶座20的第一配置示例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时的气囊垫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第一配置示例是驾驶座10和副驾驶座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分别设置在车辆座椅两侧的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垫部的第一主动排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垫部的第二主动排气孔;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膨胀展开时,将所述第一主动排气孔和所述第二主动排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控制为开放状态,并将另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在车辆内可移动地设置的所述座椅的移动位置,将所述第一主动排气孔及所述第二主动排气孔中的任意一个控制为开放状态,将另一个控制为关闭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座椅的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垫部及第二气囊垫部中,将设置在距离车辆的主体较近的气囊垫部的主动排气孔控制为开放状态,将设置在距离所述主体较远的气囊垫部的主动排气孔控制为关闭状态。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第一头部垫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垫部中,用于对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第二头部垫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囊垫部中,用于对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当所述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膨胀展开时,使所述第一头部垫部和所述第二头部垫部中的任意一个膨胀展开。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气囊垫部和第二气囊垫部中的任意一个被控制为关闭状态时,使设置于被控制为关闭状态的气囊垫部中的头部垫部膨胀展开。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野上光男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