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单元、移动体用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135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13
光源单元(10)具备:射出激励光(Le)的光源部(11);通过被激励光(Le)照射而发出生成光(Lg)的发光部(32);支撑该发光部并且将激励光(Le)导向发光部的支撑部(31);以及设置在该支撑部中与生成光(Lg)的射出方向(De)相反侧的背面(31c)的反射部(34)。背面(31c)的反射部(34)。背面(31c)的反射部(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源单元、移动体用发光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光源单元以及移动体用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源单元例如是作为尾灯等具有信号灯功能的车辆用灯具来使用,考虑面发光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该光源单元具备:光源;引导来自该光源的光的板状的导光透镜;以及射出所引导的光的透镜部件。该光源单元通过导光透镜在内部引导来自光源的扩散的光并从倾斜面射出,从而通过透镜部件而大致均匀地发光。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92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上述的现有的光源单元是大致均匀地发光的部件,从均匀地发光即适当地进行面发光的观点出发尚有改善的余地。
[0008]因此,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事情而提出的而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面发光的光源单元。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其射出激励光;发光部,其通过被上述激励光照射而发出生成光;支撑部,其支撑上述发光部,并且将上述激励光导向上述发光部;以及反射部,其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中与上述生成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的背面。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能够适当地进行面发光。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在具备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的实施例1的光源单元的作为移动体用发光装置的一例的车辆用灯具中设有光源单元的情形的说明图。
[0014]图2是概略地表示实施例1的光源单元的说明图。
[0015]图3是概略地表示实施例2的光源单元的与图2相同的说明图。
[0016]图4是与图1相同地概略地表示实施例3的光源单元的说明图。
[0017]图5是概略地表示实施例4的光源单元的与图2相同的说明图。
[0018]图6是与图1相同地概略地表示实施例5的车辆用灯具的说明图。
[0019]图7是概略地表示实施例5的车辆用灯具的另一例的车辆用灯具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应用于作为移动体用发光装置的一例的车辆用灯具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生成光Lg向射出方向De射出的情形,不必与实际的情形一致。
[0021]实施例1
[0022]使用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光源单元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光源单元10用作作为移动体的一例的汽车等的车辆的车辆用灯具50,适合于信号灯、位置灯、标记灯,在实施例1中表示用于后组合灯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车辆用灯具50中,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将所搭载的车辆前进时的行进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前侧设为F、将后侧设为B),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上侧设为U、将下侧设为D),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驾驶员的右侧设为R、将左侧设为L)。
[0023]车辆用灯具50配置在车辆的后部的左右两侧,采用在灯室52设有光源单元10的结构,该灯室52通过由外部透镜从敞开的一侧覆盖一方敞开的灯壳体来形成。该灯壳体为一端敞开而且另一端封闭的中空形状,构成光源单元10的安装部位,并且收纳用于光源单元10(其光源21)的点亮控制的点亮驱动装置。外部透镜51能够使来自收纳于灯壳体(灯室52)的光源单元10的光(后述的生成光Lg)射出并且对其进行覆盖。外部透镜51设有滤波部53,该滤波部53具有阻止紫外线的透过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截止、即阻止(抑制)紫外线的波长帯域的光的透过的功能。在实施例1中,滤波部53由设于外部透镜51的表面的具有UV截止的功能的涂层形成,为透明的。因此,光源单元10使光(生成光Lg)向设有外部透镜51的一侧射出,将朝向外部透镜51的方向设为射出方向De。
[0024]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光源单元10具有光源部11、光生成部12以及散热部件13。该散热部件13是使来自光源部11(其光源21)的热向外部放射的散热器。散热部件13由金属、树脂等导热性优异的材料(热阻小的材料)形成,也可以具有用于确保放热面积的梳齿形状的散热翅片。散热部件13安装有光源部11,设于灯室52。
[0025]光源部11射出激励光Le,该激励光Le用于从光生成部12(其发光层32(发光部))发出(激励)生成光Lg,上述光源部11具有光源21和支撑基板22。光源21例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OEL(organice lectro-luminescence)、OLED(有机EL(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半导体型光源构成。光源21配置在光生成部12的下方,发光面21a朝向上方即光生成部12侧,以形成朗伯分布的方式从发光面21a朝向上方射出光。作为激励光Le的一例,光源21从发光面21a射出蓝色光。此外,光源21并不限定于射出蓝色光,只要是与在发光层32(光生成部12)中生成的生成光Lg的波长相比射出短波长的光(在实施例1中为紫色光、紫外光等)的光源即可。
[0026]支撑基板22是安装有光源21的部件,设有进行向光源21的通电的配线图案。支撑基板22经由托架等设于散热部件13。支撑基板22能够从经由配线图案的点亮控制电路向光源21供给电力,从而能够进行光源21的适当点亮以及熄灭。
[0027]光生成部12具有支撑部件31(支撑部)、发光层32、封固部33、第一反射部34、以及第二反射部35。支撑部件31通过托架等而与光源部11独立地设于灯室52。支撑部件31由能够透过从光源21射出的激励光Le的材料形成,在实施例1中为长方体形状。支撑部件31例如
可以是由玻璃等形成的刚性部件,也可以是使用丙烯系树脂、热可塑性塑料材料等形成的柔性部件,但在实施例1中为刚性部件。支撑部件31也能够透过由发光层32发光的生成光Lg。支撑部件31将与光源部11的光源21对置的面设为射入面31a。射入面31a是使来自光源部11的光源21的激励光Le向支撑部件31的内部射入的面,以使该激励光Le效率良好地射入的方式设定相对于光源21的发光面21a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该激励光Le通过在支撑部件31的内部被引导而能够遍及整面地照射发光层32。
[0028]在支撑部件31中,将与生成光Lg的射出方向De侧(射出方向De的前侧)、即与外部透镜51对置的面设为正面31b,将位于与该正面31b相反侧(射出方向De的后侧)的面设为背面31c。另外,在支撑部件31中,将连接正面31b和背面31c的四个侧面中位于与下方的射入面31a相反侧的面设为上表面31d,将正面观察图1以及图2时的近前侧(在左右方向上为左侧)的侧面设为第一侧面31e,将正面观察图1以及图2时位于进深侧(在左右方向上为右侧)的面设为第二侧面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其射出激励光;发光部,其通过被上述激励光照射而发出生成光;支撑部,其支撑上述发光部,并且将上述激励光导向上述发光部;以及反射部,其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中与上述生成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的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反射部设为第一反射部,在上述支撑部,且在与使来自上述光源部的上述激励光射入的射入面不同的位置,在架设在上述射出方向侧的正面和上述背面的侧面设有第二反射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面以至少一部分朝向上述正面侧的状态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部是设于上述正面的第一发光部,上述支撑部具有第二发光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持丸治美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