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27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前配合槽和后接收腔的绝缘壳体及容纳在所述后接收腔内的端子模块组件,所述端子模块组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一对高速端子模组及夹在所述一对高速端子模组之间的边带端子模组,每个所述高速端子模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彼此组装的上单元和下单元,所述上单元和所述下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前端子子单元和后端子子单元,所述前端子子单元和所述后端子子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差分对端子、与所述差分对端子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接地端子,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分离设置的金属接地件,所述金属接地件机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接地端子。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接地端子。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接地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速端子模组和边带端子模组的电连接器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接地件连接到线缆的高速端子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美国专利第10,559,930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设置成两排的高速端子和边带端子。美国专利第10,069,262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密度端子排列的电连接器。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第63/004,068公开了如何通过单个端子载体来制造高速端子排列。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具有上述三种类型的连接器的组合特征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速端子模组和边带端子模组的电连接器组件,其高速端子模组机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金属接地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前配合槽和后接收腔的绝缘壳体及容纳在所述后接收腔内的端子模块组件,所述端子模块组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一对高速端子模组及夹在所述一对高速端子模组之间的边带端子模组,每个所述高速端子模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彼此组装的上单元和下单元,所述上单元和所述下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前端子子单元和后端子子单元,所述前端子子单元和所述后端子子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差分对端子、与所述差分对端子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接地端子,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分离设置的金属接地件,所述金属接地件机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接地端子。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与所述接地端子分离设置的金属接地件机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接地端子,能起到更好的作屏蔽保护作用,从而使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电性性能。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08]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0009]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0]图5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和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1]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分解图。
[0012]图7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3]图8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4]图9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15]图10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立体图。
[0016]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图12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分解图。
[0018]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9]图14是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又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0]图15是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1]图16是图15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2]图17是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3]图18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边带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0024]图19是图18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边带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5]图20是图18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边带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0026]图21是图2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边带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7]图22是图2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块组件的边带端子模组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8]图2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端子及对应的线缆的侧视图。
[0029]图24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0]图25是图24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1]图26是图24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立体图。
[0032]图27是图24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分解图。
[0033]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内端子子单元的立体图。
[0034]图29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5]图30是图2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分解图。
[0036]图31是图3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37]图32是图3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进一步分解图。
[0038]图33是图32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速端子模组的上单元的另一视角的进一步分解图
[003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40]电连接器组件
ꢀꢀꢀꢀꢀꢀꢀꢀꢀ
100
ꢀꢀꢀꢀꢀꢀ
绝缘壳体
ꢀꢀꢀꢀꢀꢀꢀꢀꢀꢀꢀꢀꢀ
110
[0041]端子模块组件
ꢀꢀꢀꢀꢀꢀꢀꢀꢀ
120
ꢀꢀꢀꢀꢀꢀ
高速端子模组
ꢀꢀꢀꢀꢀꢀꢀꢀꢀ
122
[0042]边带端子模组
ꢀꢀꢀꢀꢀꢀꢀꢀꢀ
180
ꢀꢀꢀꢀꢀꢀ
前配合槽
ꢀꢀꢀꢀꢀꢀꢀꢀꢀꢀꢀꢀꢀ
111
[0043]后接收腔
ꢀꢀꢀꢀꢀꢀꢀꢀꢀꢀꢀꢀꢀ
112
ꢀꢀꢀꢀꢀꢀ
引导槽
ꢀꢀꢀꢀꢀꢀꢀꢀꢀꢀꢀꢀꢀꢀꢀ
116
[0044]固定孔
ꢀꢀꢀꢀꢀꢀꢀꢀꢀꢀꢀꢀꢀꢀꢀ
114
ꢀꢀꢀꢀꢀꢀ
上单元
ꢀꢀꢀꢀꢀꢀꢀꢀꢀꢀꢀꢀꢀꢀꢀ
130
[0045]下单元
ꢀꢀꢀꢀꢀꢀꢀꢀꢀꢀꢀꢀꢀꢀꢀ
130
’ꢀꢀꢀꢀ
金属壳体
ꢀꢀꢀꢀꢀꢀꢀꢀꢀꢀꢀꢀꢀ
140
[0046]外端子子单元
ꢀꢀꢀꢀꢀꢀꢀꢀꢀ
160
ꢀꢀꢀꢀꢀꢀ
内端子子单元
ꢀꢀꢀꢀꢀꢀꢀꢀꢀ
170
[0047]端子单元
ꢀꢀꢀꢀꢀꢀꢀꢀꢀꢀꢀꢀꢀ
150
ꢀꢀꢀꢀꢀꢀ
外绝缘体
ꢀꢀꢀꢀꢀꢀꢀꢀꢀꢀꢀꢀꢀ
162
[0048]端子
ꢀꢀꢀꢀꢀꢀꢀꢀꢀꢀꢀꢀꢀꢀꢀꢀꢀ
164
ꢀꢀꢀꢀꢀꢀ
端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前配合槽和后接收腔的绝缘壳体及容纳在所述后接收腔内的端子模块组件,所述端子模块组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一对高速端子模组及夹在所述一对高速端子模组之间的边带端子模组,每个所述高速端子模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彼此组装的上单元和下单元,所述上单元和所述下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前端子子单元和后端子子单元,所述前端子子单元和所述后端子子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差分对端子、与所述差分对端子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的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分离设置的金属接地件,所述金属接地件机械及电性地连接至所述接地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高速端子模组连接的线缆和与所述边带端子模块连接的外部电路板,所述线缆包括一对内导体、一对内绝缘层及公共金属屏蔽层,所述内导体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所述差分对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层机械地及电性地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地件包括凸起部分和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臂,每个所述凸起部分可至少部分地覆盖相应的所述线缆。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子子单元和所述后端子子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倫斯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