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扭拉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扭拉杆。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制造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普遍采用三点吊挂式的悬置布置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发动机做功时产生的振动向车内传递和限制动力总成的运动。三点吊挂式布置中抗扭拉杆结构呈一体式,通过圆形通孔安装于副车架开口梁内,整体为水平布置方式。
[0003]抗扭拉杆属于二力杆结构,运动方向为大、小端连接点的连线方向。目前,吊挂式的悬置系统布置形式中悬置抗扭拉杆一般安装于副车架开口梁内,呈水平布置方式,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0004]安装于副车架开口梁内,垂向空间受副车架上下面限制,导致拉杆只能沿整车前后方向运动,那么抗扭拉杆只能设计成水平布置结构。这种布置方式导致副车架安装高度确定后,拉杆布置高度即同步确定,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实现悬置系统抗扭跨距最优调整,导致悬置受力增大,耐久性及隔振效果不佳。
[0005]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拉杆,用于连接副车架(200)和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拉杆包括拉杆支架(10)和装设在所述拉杆支架(10)上的叉臂(20),所述叉臂(20)和所述拉杆支架(10)活动连接在一起,能够相对所述拉杆支架(10)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为螺栓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支架(10)具有副车架连接端(11),所述副车架连接端(11)上具有第一腰形孔(14),所述拉杆支架(10)和所述副车架(200)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腰形孔(14)和所述副车架(200)的固定件连接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形孔(14)沿所述副车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支架(10)还具有叉臂连接端(12),所述副车架连接端(11)包括设于所述叉臂连接端(12)上下两侧的两块钢板(13),所述第一腰形孔(14)设于所述钢板(13)上。6.如权利要求1
‑
5任一项所述的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20)具有支架连接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泉福,黄颖,田子龙,熊敏,勾中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