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高效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67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4
低能耗高效风机,包括增压外壳、进风扇、涡轮扇、增压扇、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外壳的内部中部设有增压腔道,进风扇设置在涡轮扇的前端,进风扇和涡轮扇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内部的前端,增压扇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的增压腔道内,驱动电机设置在增压外壳的前部腔道内,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同轴驱动进风扇和涡轮扇以及增压扇,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外部设有保护外壳,本方案可以通过单个驱动电机来输出工作,通过同轴转动不同形式的风叶搭配风腔的增压效果来实现排风的高速通过,在单一驱动电机的输出情况下来实现高速高效的通风效果。机的输出情况下来实现高速高效的通风效果。机的输出情况下来实现高速高效的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能耗高效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排烟风机相关
,具涉及一种低能耗高效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目前风机已广泛到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通风、排尘和冷却等,如今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节能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关键,传统轴流风机都是通过大功率输出单一的叶片来实现抽风和排风的功效,功耗大,而且风通量一致,通量速度一定,功效交差,不能达到高效即节能的工作方式,并且多个不同功率的风机如果放在一个上面虽然做到了高效,但是无法达到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高效风机,用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0004]低能耗高效风机,包括增压外壳、进风扇、涡轮扇、增压扇、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外壳的内部中部设有增压腔道,进风扇设置在涡轮扇的前端,进风扇和涡轮扇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内部的前端,增压扇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的增压腔道内,驱动电机设置在增压外壳的前部腔道内,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同轴驱动进风扇和涡轮扇以及增压扇,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外部设有保护外壳,涡轮扇为漏斗状,并且涡轮扇的主体为由上往下的向内弯曲状,涡轮扇的内面上排列设有螺旋状叶片,进风扇和增压扇的边缘设有框架,涡轮扇的前端边缘和进风扇的后端边缘连接,驱动电机和增压扇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增压扇和涡轮扇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进风扇的前方设有转轴支撑架。
[0005]优选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外壳的内部增压腔道中部直径小于增压腔道前后的直径。
[0006]优选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周围与增压外壳内部之间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穿过驱动电机的保护外壳。
[0007]优选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扇的框架外边缘为斜面。
[0008]优选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保护外壳前端为锥面。
[0009]优选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撑架的中部设有轴承座,驱动轴穿过轴承座,驱动电机保护外壳的前端连接在轴承座边缘上。
[0010]优选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扇中部为通透式结构,涡轮扇的底部设有与驱动轴连接的固定梁。
[0011]有益效果:本方案可以通过单个驱动电机来输出工作,通过同轴转动不同形式的风叶搭配风腔的增压效果来实现排风的高速通过,在单一驱动电机的输出情况下来实现高速高效的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涡轮扇立体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涡轮扇侧视图;
[0015]图中:增压外壳1、进风扇2、涡轮扇3、增压扇4、驱动电机5、增压腔道6、驱动轴7、螺旋状叶片8、框架9、支撑架10、保护外壳11、固定支架12、轴承座13、固定梁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如图1

3所示的低能耗高效风机,包括增压外壳1、进风扇2、涡轮扇3、增压扇4、驱动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外壳1的内部中部设有增压腔道6,进风扇2设置在涡轮扇3的前端,进风扇2和涡轮扇3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1内部的前端,增压扇4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1的增压腔道6内,驱动电机5设置在增压外壳1的前部腔道内,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轴7同轴驱动进风扇2和涡轮扇3以及增压扇4,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外部设有保护外壳11,涡轮扇3为漏斗状,并且涡轮扇3的主体为由上往下的向内弯曲状,涡轮扇3的内面上排列设有螺旋状叶片8,进风扇2和增压扇4的边缘设有框架9,涡轮扇3的前端边缘和进风扇2的后端边缘连接,驱动电机5和增压扇4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10,增压扇4和涡轮扇3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10,进风扇2的前方设有转轴支撑架10。
[0019]进一步的,增压外壳1的内部增压腔道6中部直径小于增压腔道6前后的直径。
[0020]进一步的,驱动电机5的周围与增压外壳1内部之间设有固定支架12,固定支架12穿过驱动电机5的保护外壳11。
[0021]进一步的,增压扇4的框架9外边缘为斜面。
[0022]进一步的,驱动电机5的保护外壳11前端为锥面。
[0023]进一步的,转轴支撑架10的中部设有轴承座13,驱动轴7穿过轴承座13,驱动电机5保护外壳11的前端连接在轴承座13边缘上。
[0024]进一步的,涡轮扇3中部为通透式结构,涡轮扇3的底部设有与驱动轴7连接的固定梁14。
[0025]增压外壳1的内部中部设有增压腔道6,增压外壳1的内部增压腔道6中部直径小于增压腔道6前后的直径,进风扇2设置在涡轮扇3的前端,进风扇2和涡轮扇3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1内部的前端,增压扇4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1的增压腔道6内,此时中间直径细两端直径粗的腔道形成一个增压的流通方式,驱动电机5设置在增压外壳1的前部腔道内,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轴7同轴驱动进风扇2和涡轮扇3以及增压扇4,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外部
设有保护外壳11,驱动电机5的周围与增压外壳1内部之间设有固定支架12,固定支架12穿过驱动电机5的保护外壳11,涡轮扇3为漏斗状,并且涡轮扇3的主体为由上往下的向内弯曲状,涡轮扇3的内面上排列设有螺旋状叶片8,进风扇2和增压扇4的边缘设有框架9,涡轮扇3的前端边缘和进风扇2的后端边缘连接,驱动电机5和增压扇4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10,增压扇4和涡轮扇3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10,进风扇2的前方设有转轴支撑架10,增压扇4的框架9外边缘为斜面,驱动电机5的保护外壳11前端为锥面,为了减小保护外壳11带来的风阻,转轴支撑架10的中部设有轴承座13,驱动轴7穿过轴承座13,驱动电机5保护外壳11的前端连接在轴承座13边缘上,涡轮扇3的中部为通透式的设计,通过涡轮扇3底部的固定梁13与驱动轴7连接固定,涡轮扇3的漏斗式的设计再搭配螺旋状风叶在高速转动时可以做到增大风速和增大风压的作用。
[0026]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低能耗高效风机,包括增压外壳(1)、进风扇(2)、涡轮扇(3)、增压扇(4)、驱动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外壳(1)的内部中部设有增压腔道(6),进风扇(2)设置在涡轮扇(3)的前端,进风扇(2)和涡轮扇(3)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1)内部的前端,增压扇(4)转动设置在增压外壳(1)的增压腔道(6)内,驱动电机(5)设置在增压外壳(1)的前部腔道内,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轴(7)同轴驱动进风扇(2)和涡轮扇(3)以及增压扇(4),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外部设有保护外壳(11),涡轮扇(3)为漏斗状,并且涡轮扇(3)的主体为由上往下的向内弯曲状,涡轮扇(3)的内面上排列设有螺旋状叶片(8),进风扇(2)和增压扇(4)的边缘设有框架(9),涡轮扇(3)的前端边缘和进风扇(2)的后端边缘连接,驱动电机(5)和增压扇(4)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10),增压扇(4)和涡轮扇(3)之间设有转轴支撑架(10),进风扇(2)的前方设有转轴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朋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隆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