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48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排水装置和止水带,所述排水装置和止水带分体式连接,具有排水、止水功能,采用先排后堵的型式,先将地质渗水收集在排水槽,将水排走,避免形成积水,减小隧道接缝处的水压,再进行止水。排水装置与止水带分体设计,止水带单独使用可满足一般地质环境下的止水带功能;组合使用,可满足富水地质条件下的排止水功能。结构简单,可适用于多种情况,解决了隧道工程中的渗漏水问题。决了隧道工程中的渗漏水问题。决了隧道工程中的渗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止水带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到一种组合型止水带。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工程中渗漏水是比较严重的病害。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渗漏水主要部位为衬砌过程中的施工缝、沉降缝等接缝处,作为接缝处止水材料的止水带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常用的中埋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均为“一”字型,安装过程中工艺复杂、操作难度大、对端头模板的要求高、安装质量难以保证,大部分在安装时就出现扭转、倾斜甚至偏出,不能达到理想的止水效果,导致隧道工程的“十隧九漏”的问题。
[0003]中埋式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均是利用止水带材料的阻水性达到止水效果,不具排水功能,在富水地质环境下,被阻挡的水积存在隧道二衬与初期支护间的缝隙中,积水会绕渗过止水带形成渗漏水并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腐蚀性;水压较大时,积水会沿止水带附近的缝隙渗漏进隧道中,随着压力增大,导致渗漏越严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组合型止水带,通过分体式连接的排水装置和止水带,解决了水压较大情况下的隧道漏水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包括排水装置和止水带,所述排水装置和止水带分体式连接,
[0007]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侧板,所述第一基板和侧板分别在两个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基板和侧板连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分别作为排水槽和安装槽,所述排水槽上方设有滤水条,所述安装槽用于与止水带连接,
[0008]所述止水带包括第二基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止水翼和第二止水翼,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置在第二基板的两端,且与第二基板形成槽型结构,用于与安装槽装配,所述第一止水翼一端连接第一侧壁的自由端,另一端向同时远离安装槽、第二止水翼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水翼一端连接第二侧壁的自由端,另一端向同时远离安装槽、第一止水翼的方向延伸。
[0009]所述第一基板数量为1,所述侧板数量为2,所述侧板呈H型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在第一基板上方形成所述排水槽,在第一基板下方形成所述安装槽。
[0010]所述第一基板数量为2,所述侧板数量为3,所述侧板与第一基板首尾连接,在排水装置一侧形成所述排水槽,在排水装置另一侧形成所述安装槽。
[0011]所述第一基板数量为3,所述侧板数量为4,所述侧板与第一基板首尾连接,在排水装置两侧形成所述排水槽,在排水装置中间形成所述安装槽。
[0012]所述第一止水翼和第二止水翼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止水棱。
[0013]所述第一止水翼和第二止水翼的上下表面均设有止水条,所述止水条遇水膨胀。
[0014]还包括支撑卡,所述支撑卡的断面形状与止水带形状一致并具有一定宽度,所述
支撑卡设置在止水带内部或外部,且沿止水带长度方向一定间距布置。
[0015]还包括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一止水翼之间,所述第二加强肋连接在第二侧壁和第二止水翼之间。
[0016]所述第一止水翼的长度小于第二止水翼的长度。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具有排水、止水功能,采用先排后堵的型式,先将地质渗水收集在排水槽,将水排走,避免形成积水,减小隧道接缝处的水压,再进行止水。排水装置与止水带分体设计,止水带单独使用可满足一般地质环境下的止水带功能;组合使用,可满足富水地质条件下的排止水功能。结构简单,可适用于多种情况,解决了隧道工程中的渗漏水问题。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止水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加强肋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1、第一基板,2、侧板,3、排水槽,4、安装槽,5、滤水条, 6、第二基板,7、第一侧壁,8、第二侧壁,9、第一止水翼,10、第二止水翼,11、止水棱,12、止水条,13、支撑卡,14、第一加强肋,15、第二加强肋,16、排水装置,17、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为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包括排水装置16和止水带17,所述排水装置16和止水带17分体式连接,排水装置16与止水带17的分体式设计,止水带17单独使用可满足一般地质环境下的止水功能;组合使用,可满足富水地质条件下的排止水功能。
[0030]如图4所示,所述排水装置16包括第一基板1和侧板2,所述第一基板1和侧板2分别在两个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基板1和侧板2连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分别作为排水槽3和安装槽4,所述排水槽3上方设有滤水条5,所述安装槽4用于与止水带17连接,滤水条5设置在排水槽3的上部,对水起到渗透作用,阻挡了泥浆穿过,造成排水槽3的堵塞,渗透到水经由排水槽3排到隧道外,先排后堵,使防水安全可靠。
[0031]具体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数量为1,所述侧板2数量为2,所述侧板2呈H型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的两侧,在第一基板1上方形成所述排水槽3,在第一基板1下方形成所述安装槽4。排水装置16包括两个侧板2和一个第一基板1,两个侧板2和一个基板以H结构连接,形成基板上部的排水槽3和基板下部的安装槽4。
[0033]具体实施例2,
[0034]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数量为2,所述侧板2数量为3,所述侧板2与第一基板1首尾连接,在排水装置16一侧形成所述排水槽3,在排水装置16另一侧形成所述安装槽4。排水装置16包括两个第一基板1和三个侧板2,相互交错设置,形成右侧的排水槽3和左侧的安装槽4。
[0035]具体实施例3,
[0036]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数量为3,所述侧板2数量为4,所述侧板2与第一基板1首尾连接,在排水装置16两侧形成所述排水槽3,在排水装置16中间形成所述安装槽4。排水装置16包括三个第一基板1和四个侧板2,相互交错设置,形成了左右两侧的排水槽3和中间的安装槽4。多种排水装置的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渗漏情况,本技术使排水装置和止水带分体式连接,在生产中,只需要生产不同的排水装置,使用时,和止水带进行连接即可投入使用。并且具体实施例2和具体实施例3中排水装置的设置,使排水槽和安装槽处于大致同一水平,相较于传统的H结构,更加节省空间,便于运输和存放。
[0037]上述说明对排水装置16进行三种实施方案的描述,但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限于本方案提及的三种实施例。
[0038]进一步,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包括排水装置(16)和止水带(17),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16)和止水带(17)分体式连接,所述排水装置(16)包括第一基板(1)和侧板(2),所述第一基板(1)和侧板(2)分别在两个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基板(1)和侧板(2)连接形成的槽型结构分别作为排水槽(3)和安装槽(4),所述排水槽(3)上方设有滤水条(5),所述安装槽(4)用于与止水带(17)连接,所述止水带(17)包括第二基板(6)、第一侧壁(7)、第二侧壁(8)、第一止水翼(9)和第二止水翼(10),所述第一侧壁(7)和第二侧壁(8)分别设置在第二基板(6)的两端,且与第二基板(6)形成槽型结构,用于与安装槽(4)装配,所述第一止水翼(9)一端连接第一侧壁(7)的自由端,另一端向同时远离安装槽(4)、第二止水翼(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水翼(10)一端连接第二侧壁(8)的自由端,另一端向同时远离安装槽(4)、第一止水翼(9)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数量为1,所述侧板(2)数量为2,所述侧板(2)呈H型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的两侧,在第一基板(1)上方形成所述排水槽(3),在第一基板(1)下方形成所述安装槽(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数量为2,所述侧板(2)数量为3,所述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肖赵世锋赵世猛陈乾张彪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鑫盛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