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防水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79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渗防水隧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管片单体的径向侧面上制有平行该管片单体轴向且通长布置的第一凹槽;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上制有沿该管片单体环向通长布置的第二凹槽,该管片单体环向侧面制有从第二凹槽延伸至管片单体内侧面的注浆半孔;所述衬砌圈中相邻两管片单体之间通过径向侧面接触,且相接触的两径向侧面上第一凹槽位置对应,并在第一凹槽内充填有止水条;所述隧道管片衬砌结构中相邻两衬砌圈之间通过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接触,且相接触的两环向侧面上第二凹槽位置对应,注浆半孔拼合形成注浆孔,第二凹槽内经注浆孔填充有防水砂浆,注浆孔孔口塞入有密封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隧道防水结构技术领域。结构技术领域。结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防水隧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渗防水隧道结构。适用于隧道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片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掘进过程中,衬砌支护用的预制弧形片状构件;其可作为TBM开挖的临时支护措施,也可作为隧道的永久支护措施。TBM开挖时可在掘进后立即进行暴露岩壁的管片安装。管片衬砌由沿隧道纵向的多环管片构成,每环管片又由多块管片通过环向螺栓连接而成;后期,在管片与岩壁间充填豆砾石和注浆,使岩壁和管片构成一个整体,此时管片可起支撑局部失稳岩体、抵抗外界岩石压力、地下水压力,保持洞型的作用。
[0003]目前实际生产工作中,与TBM配套生产的管片外形为瓦片状,其内、外两侧表面为光滑的弧形面,另外四个侧面上贴设有止水条和止水片。隧道管片置于地表下面,容易发生渗水。而隧道管片的拼接处难免存在缝隙,因此隧道管片的拼接处是渗水最严重的地方,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渗防水隧道结构。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渗防水隧道结构,具有隧道管片衬砌结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包括若干组衬砌圈,每组衬砌圈均由若干首尾相连的管片单体围成一圈,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管片单体的径向侧面上制有平行该管片单体轴向且通长布置的第一凹槽;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上制有沿该管片单体环向通长布置的第二凹槽,该管片单体环向侧面制有从第二凹槽延伸至管片单体内侧面的注浆半孔;
[0007]所述衬砌圈中相邻两管片单体之间通过径向侧面接触,且相接触的两径向侧面上第一凹槽位置对应,并在第一凹槽内充填有止水条;
[0008]所述隧道管片衬砌结构中相邻两衬砌圈之间通过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接触,且相接触的两环向侧面上第二凹槽位置对应,注浆半孔拼合形成注浆孔,第二凹槽内经注浆孔填充有防水砂浆,注浆孔孔口塞入有密封堵头。
[0009]所述管片单体外表面制有沿管片单体轴向布置的条型肋和沿管片单体环向布置的弧形肋。
[0010]所述条型肋对应所述管片单体的两径向侧面布置;所述弧形肋对应所述管片单体的两环向侧面布置。
[0011]所述第一凹槽制于所述条型肋上,所述第二凹槽制于所述弧形肋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管片单体的径向侧面和环向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邻两块管片单体拼接时,在第一凹槽内填充止水条;相邻
两组衬砌圈拼接后,在第二凹槽内注入防水砂浆,止水条和防水砂浆用于封堵相邻管片单体的拼接缝隙,避免隧道管片拼接缝隙出现渗水的问题。
[0013]本技术管片单体的外侧面设有条型肋和弧形肋,与传统隧道管片的表面均采用光滑的结构相比,条型肋和弧形肋的设置增加了管片单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6]图3为图2的A

A剖面图。
[0017]图4为图2的B

B剖面图。
[0018]图5为实施例中管片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实施例中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视图。
[0020]1、隧道管片衬砌结构;11、管片单体;12、条型肋;13、弧形肋;14、注浆半孔;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防水砂浆;18、止水条;19、密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施例为一种防渗防水隧道结构,包括隧道管片衬砌结构1,隧道管片衬砌结构1包括若干组衬砌圈,每组衬砌圈均包括六块首尾相连围成一圈的管片单体11。
[0022]本例中管片单体11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管片单体11整体呈弧形结构,管片单体11的外侧面边缘制有条型肋12和弧形肋13,其中条型肋12与管片单体11的径向侧面对应且条型肋12侧面与径向侧面齐平,形成一个整体;弧形肋13与管片单体11的环向侧面对应且弧形肋13侧面与环向侧面齐平,形成一个整体。
[0023]本实施例中在条型肋12侧面上制有平行该管片单体11轴向且通长布置的第一凹槽15,第一凹槽15的深度为条型肋12宽度的1/2;弧形肋13的侧面设有沿管片单体11环向且通长布置的第二凹槽16,弧形肋13的弧度以及第二凹槽16的弧度均与管片单体11的弧度相同,第二凹槽16的深度为弧形肋13厚度的1/2;管片单体11环向侧面上制有从第二凹16槽延伸至该管片单体内侧面的注浆半孔14,注浆半孔14为半圆形孔。
[0024]衬砌圈中相邻两块管片单体11拼接时,两块管片单体11的径向侧面接触,相接触的两径向侧面上的第一凹槽15相互对应,且第一凹槽15内填充止水条18;相邻两组衬砌圈拼接时,两组衬砌圈中管片单体11环向侧面接触,相接触的两环向侧面上的第二凹槽16相互对应,注浆半孔14相互对应且拼成一个圆形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往第二凹槽16内填充防水砂浆17,防水砂浆17填充至注浆孔的1/2深度,注浆孔的孔口塞入密封堵头19。
[0025]本实实施例中防渗防水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一:工厂预制管片单体11,预制过程中,将条型肋12和弧形肋13一同预制成型,并按照尺寸预先留好注浆半孔14、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
[0027]步骤二:采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进行衬砌圈的组装,组装过程中,每安装好一块管片单体11后,在两侧的第一凹槽15内填入止水条18,止水条18的1/2厚度卡入该管片单体11的第一凹槽15内,另外1/2厚度的止水条18暂时暴露在外,安装下一片管片单体11时,将剩余的1/2厚度的止水条18塞入下一片管片单体11的第一凹槽15内,然后用螺栓连接两片管
片单体11,逐一安装管片单体11直至管片单体11围成一个圆形封闭结构,完成一圈衬砌圈施工;
[0028]步骤三:采用步骤二的方法再施工一圈衬砌圈,施工时应注意两圈衬砌圈的第二凹槽16的位置相互对应,每个管片单体11上的注浆半孔14也相互对应;
[0029]步骤四:相邻的两圈衬砌圈施工完成后,立即从注浆孔处向第二凹槽16内注入防水砂浆17,直到防水砂浆17从注浆孔14溢出,用密封堵头19封堵注浆孔,防止防水砂浆17继续溢出;
[0030]步骤五:重复步骤二和步骤四,完成整个隧道管片衬砌结构1。
[0031]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防水隧道结构,具有隧道管片衬砌结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包括若干组衬砌圈,每组衬砌圈均由若干首尾相连的管片单体围成一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单体的径向侧面上制有平行该管片单体轴向且通长布置的第一凹槽;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上制有沿该管片单体环向通长布置的第二凹槽,该管片单体环向侧面制有从第二凹槽延伸至管片单体内侧面的注浆半孔;所述衬砌圈中相邻两管片单体之间通过径向侧面接触,且相接触的两径向侧面上第一凹槽位置对应,并在第一凹槽内充填有止水条;所述隧道管片衬砌结构中相邻两衬砌圈之间通过管片单体的环向侧面接触,且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烨晟李伟成广谋赵焕张文君张雄健李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