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40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结构。墙体结构包括界定户型居住空间的户型外墙,所述户型外墙包括剪力墙、现浇墙以及独立柱,所述剪力墙与所述现浇墙交替连接,所述户型外墙还设有飘窗,所述独立柱与所述现浇墙或剪力墙连接,并且所述独立柱设于所述飘窗旁。上述墙体结构减少住宅内部的剪力墙以及独立柱的数量,使得建筑物内部获得较大的居住空间,从而更好地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更便于住户对住宅内部进行按需自行改造。部进行按需自行改造。部进行按需自行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在施工技术和住房功能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住宅外墙主要采用砌筑砖墙,施工效率低下。而铝模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高层住宅的建设速度并提高了建筑的建设技术,为全现浇外墙的施工技术成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0003]然而在传统的全现浇外墙结构体系中,为了保证对楼板的支撑力强度,建筑内部的剪力墙较多,限制了施工空间,对于采用机器施工也存在空间制约,施工效率低下。并且建筑内部剪力墙多,会使得建筑内部户型开间小,不能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户很难对户型进行自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问题,提供一种墙体结构,该墙体结构能在保证防震支撑力的要求下,有效减少室内剪力墙及结构梁等结构构件在建筑内部的数量,简化了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5]一种墙体结构,包括用于界定户型居住空间的户型外墙,所述户型外墙包括剪力墙、现浇墙以及独立柱,所述剪力墙与所述现浇墙交替连接,所述户型外墙还设有飘窗,所述独立柱与所述现浇墙或剪力墙连接,并且所述独立柱设于所述飘窗旁。
[0006]上述墙体结构通过剪力墙与现浇墙围合形成户型外墙,现浇墙体可以大大减轻户型外墙自重,进而降低对住宅的楼板支撑力要求。同时通过将独立柱设置在户型外墙中且位于飘窗位置旁,从而增强户型外墙在飘窗位置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在满足建筑物支撑力的要求下,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的剪力墙数量,避免了在户型内部的居住空间内设置独立柱,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减少了住宅内部的剪力墙与独立柱的数量,使得建筑物内部获得较大的居住空间,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同时便于住户对住宅内部进行按需自行改造。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飘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结构梁,所述第一结构梁包括梁本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梁本体的两侧的两个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梁本体呈夹角连接,所述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独立柱以及所述剪力墙连接,所述翼板与所述现浇墙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梁本体与两个所述翼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力墙还包括第一剪力墙,所述第一剪力墙包括墙本体以及设在所述墙本体的一侧的端柱,所述墙本体与所述现浇墙连接,所述端柱位于所述飘窗远离所述独立柱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结构梁连接所述端柱与所述独立柱。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柱与所述独立柱之间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现浇墙,多个所述现浇墙分别为与所述端柱连接的第一现浇墙,与所述独立柱连接的第二现浇墙,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现浇墙与所述第二现浇墙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现浇墙,所述第一现浇墙、所述第二现浇墙以及所述第三现浇墙与所述翼板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现浇墙在楼面标高处设有水平结构拉缝,所述第一现浇墙锚入所述第一剪力墙内;和/或,所述第二现浇墙在楼面标高处设有水平结构拉缝,所述第二现浇墙锚入所述独立柱内;和/或,所述第三现浇墙在楼面标高处设有水平结构拉缝,所述第三现浇墙锚入所述第一结构梁。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力墙包括第二剪力墙,所述第二剪力墙包括第一部以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呈夹角连接以形成所述户型外墙的转角。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剪力墙的第二结构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独立柱与所述第二剪力墙的第三结构梁。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现浇墙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剪力墙的第四现浇墙,第四现浇墙在楼面标高处设有水平结构拉缝,所述水平结构拉缝锚入第二结构梁中,所述第四现浇墙在与所述剪力墙连接处设有竖向结构拉缝,并且所述竖向结构拉缝锚入所述剪力墙中。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户型外墙围合形成居住空间,所述居住空间内设有可拆的填充墙,所述填充墙用于将所述居住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功能区,所述至少两个功能区包括固定功能区,所述固定功能区设有所述剪力墙。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一;
[0019]图2为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二;
[0020]图3为图2中所示的墙体结构在A

A截面的截面图;
[0021]图4为一实施例的飘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1、第二剪力墙;111、第一部;112、第二部;12、第一剪力墙;121、墙本体;122、端柱;13、现浇墙;131、第一现浇墙;132、第二现浇墙;133、第三现浇墙;134、第四现浇墙;14、独立柱;15、飘窗;21、第二结构梁;22、第一结构梁;221、梁本体;222、翼板;23、第三结构梁;30、固定功能区;41、水平结构拉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具体地,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结构,墙体结构用于界定形成住宅户型。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示意图。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包括包括用于界定户型居住空间的户型外墙。具体地,所述户型外墙包括剪力墙、现浇墙13以及独立柱14,剪力墙与所述现浇墙13交替连接,进一步地,墙体结构包括多个现浇墙13以及多个剪力墙,现浇墙13与剪力墙可以为一一交替连接。也可以是在相邻两个剪力墙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现浇墙13。进一步地,所述户型外墙还设有飘窗15,独立柱14与所述现浇墙13或剪力墙连接,并且所述独立柱14设于所述飘窗13旁。
[0026]具体地,现浇墙13体是采用发泡混凝土作墙体材料的墙体,同等体积的现浇墙13体的重量是普通混凝土的重量的1/5

1/10左右,因此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自重,增加楼层高度,降低基础造价10%左右。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剪力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界定户型居住空间的户型外墙,所述户型外墙包括剪力墙、现浇墙以及独立柱,所述剪力墙与所述现浇墙交替连接,所述户型外墙还设有飘窗,所述独立柱与所述现浇墙或剪力墙连接,并且所述独立柱设于所述飘窗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飘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结构梁水平结构拉缝,所述第一结构梁包括梁本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梁本体的两侧的两个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梁本体呈夹角连接,所述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独立柱以及所述剪力墙连接,所述翼板与所述现浇墙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与两个所述翼板为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还包括第一剪力墙,所述第一剪力墙包括墙本体以及设在所述墙本体的一侧的端柱,所述墙本体与所述现浇墙连接,所述端柱位于所述飘窗远离所述独立柱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结构梁水平结构拉缝连接所述端柱与所述独立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柱与所述独立柱之间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现浇墙,多个所述现浇墙分别为与所述端柱连接的第一现浇墙,与所述独立柱连接的第二现浇墙,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现浇墙与所述第二现浇墙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现浇墙,所述第一现浇墙、所述第二现浇墙以及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刘威宏周诗迪龙兵利强兰朱志坚杨晓宇任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