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37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表面固定有Y向滑槽和X向输送部,Y向滑槽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凸起,凸起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X向输送部包括输送带和过渡滑板,Y向滑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推块,过渡滑板与Y向滑槽交叉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推块,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的尾端均固定有驱动装置,通过在Y向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实立体上料,节省设备集成空间,由于纸盒工件体积小,每个推块行程终点即为一个工位,也缩短了推送行程,另外,通过将两道加工工序的节拍与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推送节拍合理交叉安排,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生产的效率。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纸盒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动上料就是把工件或毛坯定向排列,并按照机床工作循环的一定时间间隔,自动地送到机床的一定工作位置上,进行自动化加工,在包装纸盒的生产中,有许多环节需要用到自动上料装置,一块平面纸张经过多道工序的折叠和粘合,才能形成最终的立体包装盒,其间需要90
°
改变纸盒半成品的朝向,目前的纸盒生产线大都采用在一个平面内沿X向运输加Y向一次推送的方法,将流水线上的工件朝向改变,由于纸盒加工工序繁多,这种方法将导致纸盒的生产线冗长,设备占用空间较多,另外,各个工位相互分开输送距离较长,同时输送节拍与加工工序节拍之间也无法统一协调控制,都会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采用立体上料,节省设备空间,提供多工位,并统一协调控制加工和输送的节拍,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固定有Y向滑槽和X向输送部,所述Y向滑槽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X向输送部包括输送带和过渡滑板,所述输送带和过渡滑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过渡滑板的一端呈凹字状,且配合固定于凹槽的顶部,所述Y向滑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与过渡滑板顶部的工件中心平齐,所述过渡滑板与Y向滑槽交叉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与工作台表面的工件中心平齐,所述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的尾端均固定有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贯穿固定于工作台的开孔两侧,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皮带辊,所述皮带辊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所述驱动辊位于工作台的底部,且输入轴端设置有驱动电机。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带的顶部设置有挡条,所述挡条的两侧固定有可调节固定块,所述可调节固定块通过螺钉与定位板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渡滑板的顶部两侧通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所述过渡滑板的底部设置有垫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分别固定于Y向滑槽的一侧或底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无杆气缸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无杆气缸的滑块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丝与第一推块或穿过工作台开孔与第二推块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通过螺钉将定位板与工作台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钉固定于定位板的一
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设置有减速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在X向输送部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过渡滑板和挡条,保证工件输送整齐排列的同时,可调整间距适应不同尺寸产品的输送,满足多品种批量生产,通过在Y向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实立体上料,节省设备集成空间,由于纸盒工件体积小,每个推块行程终点即为一个工位,也缩短了推送行程,另外,通过将两道加工工序的节拍与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推送节拍合理交叉安排,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X向和Y向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Y向滑槽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X向运输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工作台;2、Y向滑槽;3、X向输送部;4、凹槽;5、凸起;6、传感器;7、输送带;8、过渡滑板;9、第一推块;10、第二推块;11、驱动装置;12、定位板;13、皮带辊;14、驱动辊;15、从动辊;16、驱动电机;17、挡条;18、可调节固定块;19、限位块;20、垫块;21、无杆气缸;22、连接杆;2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1]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有Y向滑槽2和X向输送部3,Y向滑槽2的中部设置有凹槽4,凹槽4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凸起5,凸起5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6,X向输送部3包括输送带7和过渡滑板8,输送带7和过渡滑板8的上表面平齐,过渡滑板8的一端呈凹字状,且配合固定于凹槽4的顶部,Y向滑槽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推块9,第一推块9与过渡滑板8顶部的工件中心平齐,过渡滑板8与Y向滑槽2交叉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推块10,第二推块10与工作台1表面的工件中心平齐,第一推块9和第二推块10的尾端均固定有驱动装置11,输送带7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12,定位板12贯穿固定于工作台1的开孔两侧,定位板12之间设置有皮带辊13,皮带辊13包括驱动辊14和从动辊15,驱动辊14位于工作台1的底部,且输入轴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6。
[0024]进一步的,输送带7的顶部设置有挡条17,挡条17的两侧固定有可调节固定块18,
通过改变可调节固定块18上固定轴的长度,调整挡条17之间的间距,进而适应多种尺寸系列产品的输送,可调节固定块18通过螺钉与定位板12固定连接。
[0025]过渡滑板8的顶部两侧通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19,通过改变螺钉固定位置,可调节限位块19之间的间距,适应多种尺寸系列产品,过渡滑板8的底部设置有垫块20,垫块20的高度与凹槽4底边的高度相同,通过垫块20抬高过渡滑板8靠近输送带7一端的高度,使其上表面保持水平。
[0026]驱动装置11分别固定于Y向滑槽2的一侧或底部,驱动装置11包括无杆气缸21和连接杆22,连接杆22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无杆气缸21的滑块固定,连接杆22的另一端通过螺丝与第一推块9或穿过工作台1开孔与第二推块10固定,通过无杆气缸21带动第一推块9和第二推块10沿着Y向直线运动,进而推动工件滑动。
[0027]定位板12的底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膜上料组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有Y向滑槽(2)和X向输送部(3),所述Y向滑槽(2)的中部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凸起(5),所述凸起(5)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6),所述X向输送部(3)包括输送带(7)和过渡滑板(8),所述输送带(7)和过渡滑板(8)的上表面平齐,所述过渡滑板(8)的一端呈凹字状,且配合固定于凹槽(4)的顶部,所述Y向滑槽(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推块(9),所述第一推块(9)与过渡滑板(8)顶部的工件中心平齐,所述过渡滑板(8)与Y向滑槽(2)交叉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推块(10),所述第二推块(10)与工作台(1)表面的工件中心平齐,所述第一推块(9)和第二推块(10)的尾端均固定有驱动装置(11),所述输送带(7)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板(12),所述定位板(12)贯穿固定于工作台(1)的开孔两侧,所述定位板(12)之间设置有皮带辊(13),所述皮带辊(13)包括驱动辊(14)和从动辊(15),所述驱动辊(14)位于工作台(1)的底部,且输入轴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振华袁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嘉艺和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