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后悬置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架后悬置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车架后悬置支架主要是安装在汽车车架于驾驶室之间上,主要作用就是支撑驾驶室的重量并将驾驶室的重量传递或转移到车架上,以保证驾驶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原有的车架后悬置支架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只考虑强度要求,没有对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导致产品重量较重,工人装配时拿取不便,在进行大批量多频次装配操作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了产品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同时产品耗材较多,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再者,由于原有的车架后悬置支架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在铸造时需要工人借助其他工具配合模具来实现各工艺孔的铸造成型,铸造工艺繁琐,产品铸造效率较低,给工人实际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铸造出的产品一致性也较差,质量一般,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高品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通过全新轻量化设计,在保证了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铸造成型且包括下安装部、上安装部和套管;所述上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为一体;所述套管匹配设在所述上安装部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套管的外管壁上均匀凹陷形成有减重凹槽,所述套管与所述上安装部的正面相接部位正中央向外匹配凸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自顶面中央匹配设有定位孔;所述下安装部自背面向正面一侧凹陷形成有第一减重凹腔、第二减重凹腔和第三减重凹腔;所述第一减重凹腔和第三减重凹腔匹配位于所述第二减重凹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减重凹腔的外腔底中央凹陷形成有第四减重凹腔;所述上安装部与所述下安装部相连的一端正面向内凹陷后形成有第五减重凹腔;所述上安装部的背面中部凹陷后形成有第六减重凹腔;所述下安装部的正面在位于所述第六减重凹腔下方相对两侧的位置匹配对称凹陷形成有一对第七减重凹腔;所述第一减重凹腔靠外侧的腔壁中央向内凹陷并贯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减重凹腔靠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刚,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合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