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10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件、气缸以及回油装置,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吸气管和吸油管,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吸油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吸气管内,所述吸油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提高了回油率,减小了吐油量,从而提升了旋转式压缩机的可靠性。转式压缩机的可靠性。转式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旋转式制冷压缩机采用将储液器单独外置于压缩机主体一侧,通过铜弯管连接为一体的方式以形成冷媒流通回路,在冷媒的进/出口处都以铜管焊接的形式连接到冷凝器、蒸发器等对应的冷媒通道,这样导致压缩机的整机尺寸较大,所占的空间大。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采用将储液器内置。然而,采用此方式虽然可以减小压缩机的整机尺寸,但是存在回油不畅的问题,导致压缩机的吐油量较大,严重影响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旨在解决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存在回油不畅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
[0006]壳体;
[0007]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
[0008]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以及
[0009]回油装置,包括吸气管和吸油管,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吸油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吸气管内,所述吸油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副轴承,所述副轴承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且位于所述气缸的下方,所述副轴承上设有与所述吸气口连通的安装通孔;
[0011]所述吸气管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吸气管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吸气管的下端穿设所述分隔件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连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自上而下呈渐扩设置。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套设于所述吸气管外,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吸气管之间形成有隔热间隙。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副轴承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外围,所述隔热管的上端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隔热管的下端与所述吸气管密封连接。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开设有供所述吸气管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隔热罩的下端设有供所述吸油管穿过的第二穿孔。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油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吸油孔,所述第一吸油孔位于所述隔热罩内且对应所述隔热罩的底部设置,用于吸取所述隔热罩底部的油。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油管的下端设有第二吸油孔,所述第二吸油孔位于所述隔热罩的下方,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底部的油。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储液腔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吸气管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安装于所述排气口,所述吸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设有安装过口,所述吸气管穿过所述安装过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的内壁面上设有隔热层。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用以将进气气流导引至所述储液腔的内壁面。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压缩机腔的下方,所述储液腔的高度与所述壳体高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0.3。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
[0024]和/或,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主轴承,所述主轴承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且位于所述气缸的上方,所述主轴承、所述副轴承、所述气缸共同限定出压缩腔,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压缩腔连通。
[002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
[0027]壳体;
[0028]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
[0029]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以及
[0030]回油装置,包括吸气管和吸油管,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吸油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吸气管内,所述吸油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0031]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件、气缸以及回油装置,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吸气管和吸油管,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吸油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吸气管内,所述吸油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如此,制冷系统中的冷媒混合物(气态冷媒和油的混合物)进入储液腔后,气态冷媒被吸入吸气管内,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储液腔的底部,而流至储液腔底部的油被吸入吸油管内,并经由吸油管流至吸气管内,之后在气态冷媒的高速气流的带动下进入所述气缸的吸气口内,最后由吸气口进入气缸的压缩腔内,从而提高了回油率,减小了吐油量,从而提升了旋转式压缩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旋转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旋转式压缩机的内部细节图;
[0035]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4为图1中旋转式压缩机的剖面图;
[0037]图5为本技术旋转式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图5中回油装置的装配细节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
[004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旋转式压缩机126导流件165吸油管110壳体130气缸166第一吸油孔111上端盖131吸气口167第二吸油孔112第一壳体140主轴承168隔热管113第二壳体150副轴承169隔热间隙114下端盖151安装通孔170隔热罩120分隔件152凹槽171第一罩体121压缩机腔160回油装置172第二罩体122储液腔161吸气管180曲轴123进气口162第一管段181活塞124排气口163第二管段182电机125连接管164连接管段190油池
[004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隔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压缩机腔和储液腔;气缸,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气缸上设有吸气口;以及回油装置,包括吸气管和吸油管,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吸油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吸气管内,所述吸油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副轴承,所述副轴承设于所述压缩机腔内且位于所述气缸的下方,所述副轴承上设有与所述吸气口连通的安装通孔;所述吸气管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吸气管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吸气管的下端穿设所述分隔件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连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自上而下呈渐扩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套设于所述吸气管外,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吸气管之间形成有隔热间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承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外围,所述隔热管的上端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隔热管的下端与所述吸气管密封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开设有供所述吸气管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隔热罩的下端设有供所述吸油管穿过的第二穿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吸油孔,所述第一吸油孔位于所述隔热罩内且对应所述隔热罩的底部设置,用于吸取所述隔热罩底部的油。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淑敏张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