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10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安装组件,两组所述安装组件的内壁分别设置有放卷轴和收卷轴,所述机架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导向轴和分切组件,所述机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在固定座的限位作用下使传动框移动,通过传动框带动最右侧的第二支撑杆移动,进而改变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角度,进而使转动柱做圆弧运动,通过转动柱带动移动杆沿滑孔的内壁滑动,并带动刀座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位移,进而使切刀之间的距离得到调整,从而使该不干胶自动分切机解决了人工调整切刀位置容易产生误差并造成误伤的问题。切刀位置容易产生误差并造成误伤的问题。切刀位置容易产生误差并造成误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


[0001]本申请涉及不干胶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

技术介绍

[0002]不干胶也叫自粘标签材料,是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胶粘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一种复合材料,不干胶生产时需要利用分切机将宽幅不干胶分切成多条窄幅的不干胶。
[0003]现有的分切机使用时通常是人工根据加工的需要对切刀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固定,然而人工调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且人工在调整时存在被误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安装组件,两组所述安装组件的内壁分别设置有放卷轴和收卷轴,所述机架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导向轴和分切组件,所述机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组件;
[0007]所述分切组件包括与机架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表面设置有分切部,所述转动筒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调节部和动力部,所述转动筒内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盖。
[0008]优选的,每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个安装部,每个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与机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机架一侧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机架的内壁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所述分切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机架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连接杆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表面设置有同一条传动带,所述从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动带轮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与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机架的内壁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转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正面与第二调节杆的背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表面与转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滑动座与转动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
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与动力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转动筒的表面开设有与移动杆相适配的通孔。
[0012]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所述封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固定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最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框,所述传动框的一侧开设有内螺纹孔,且内螺纹孔的内壁与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框的前后侧内壁与固定座的正面和背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的一侧并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分切部包括刀座,所述刀座的内壁与转动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刀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刀,所述刀座的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与移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刀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传感器。
[0014]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中,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在固定座的限位作用下使传动框移动,通过传动框带动最右侧的第二支撑杆移动,进而改变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角度,进而使转动柱做圆弧运动,通过转动柱带动移动杆沿滑孔的内壁滑动,并带动刀座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位移,进而使切刀之间的距离得到调整,以适应加工需求,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测出刀座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外界系统主机计算出切刀之间的距离,并控制调节电机的启停,使分切机能够自动对刀,从而使该不干胶自动分切机解决了人工调整切刀位置容易产生误差并造成误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安装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驱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分切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转动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调节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动力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分切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机架;2、放卷轴;3、收卷轴;4、导向轴;5、分切组件;51、转动筒;52、分切部;521、刀座;522、切刀;523、滑孔;524、红外测距传感器;53、调节部;531、第一支撑杆;532、第二支撑杆;533、第三支撑杆;534、第一调节杆;535、第二调节杆;536、转动柱;537、滑动座;538、固定座;539、移动杆;54、动力部;541、固定板;542、支撑板;543、丝杆;544、传动框;545、调节电机;55、封盖;6、驱动组件;61、主动带轮;62、从动带轮;63、传动带;64、驱动电机;7、安装部;71、安装座;72、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8]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技术方案:
[0029]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安装组件,两组安装组件的内壁分别设置有放卷轴2和收卷轴3,机架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导向轴4和分切组件5,机架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组件6;
[0030]分切组件5包括与机架1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筒51,转动筒51的表面设置有分切部52,转动筒5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调节部53和动力部54,转动筒51内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安装组件,两组所述安装组件的内壁分别设置有放卷轴(2)和收卷轴(3),所述机架(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导向轴(4)和分切组件(5),所述机架(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组件(6);所述分切组件(5)包括与机架(1)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筒(51),所述转动筒(51)的表面设置有分切部(52),所述转动筒(5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调节部(53)和动力部(54),所述转动筒(51)内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盖(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个安装部(7),每个所述安装部(7)包括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71)的一侧与机架(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71)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7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与机架(1)一侧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机架(1)的内壁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7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61),所述分切组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机架(1)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62),所述连接杆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61)与从动带轮(62)的表面设置有同一条传动带(63),所述从动带轮(62)通过传动带(63)与主动带轮(61)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还包括驱动电机(64),所述驱动电机(64)的一侧与机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4)的输出端贯穿机架(1)的内壁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71)的一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干胶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53)包括第一支撑杆(531)、第二支撑杆(532)和第三支撑杆(533),所述第二支撑杆(532)的两端分别与转动筒(5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31)、第二支撑杆(532)和第三支撑杆(533)的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韦国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通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