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51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方且用于驱动车架沿轨道移动的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上方且用于检测外侧减速顶的加载测压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上方的控制器和供电装置,车架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行程开关、光电开关、读写机构和抓轨机构,行走机构、加载测压机构、供电装置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加载测压机构包括加载电缸、压头,加载电缸位于压头的上方,且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压头位于外侧减速顶的上方,且压头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现场进行检测;并且检测车行驶平稳、检测结果准确。检测结果准确。检测结果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

技术介绍

[0002]减速顶是一种在轨道交通现场频繁使用的运输安全设备。减速顶调速系统是个由许多减速顶构成的连续式调速系统。虽然每个减速顶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但最终的调速效果是依靠每股道减速顶群体的系统能力来实现的。但是要保证调速系统的调速效果能够稳定工作,就必须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减速顶都要正常的工作。因此,铁路部门会对现场减速顶调速设备和调速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目前在铁路系统中的每个编组站中都有成千上万台减速顶在使用,当前检测维修人员采用最多的检测方式是通过脚踩的方法完成,这种方式容易受到检测人员身高体重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科学的对减速顶进行故障判断;目前能够准确测试减速顶性能的手段只能满足减速顶新产品的研究和出厂检验,但长期缺乏适用于现场的减速顶性能检测设备,特别是缺乏适用于对站场安装使用中的减速顶进行检测的设备。且人工检测时间成本较高,劳动强度较大,并且精度较低,操作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以解决现有减速顶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方且用于驱动车架沿轨道移动的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上方且用于检测外侧减速顶的加载测压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上方的控制器和供电装置,车架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行程开关、光电开关、读写机构和抓轨机构,行程开关、光电开关以及读写机构与加载测压机构位于同一侧,行走机构、加载测压机构、供电装置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06]加载测压机构包括加载电缸、压头,加载电缸位于压头的上方,且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压头位于外侧减速顶的上方,且压头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检测车放在互相平行的轨道上,供电装置对控制器和行走机构供电,控制器向行走机构发出指令,驱动检测车沿轨道移动,当行程开关的触发器碰到外侧减速顶上的滑动油缸时,将采集的信号发送到控制器上,控制器进一步向行走机构发送减速指令,当光电开关的触发器检测到外侧减速器的滑动油缸时,将采集的信号反馈到控制器上,此时控制器对行走机构发出停车指令,同时控制器向抓轨机构发出指令,使抓轨机构勾住轨道的翼缘,使检测车处于平衡且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误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然后控制器对加载测压机构上的加载电缸发出指令,加载电缸推动压头向下直线运动,对外侧减速顶施加压力,从而推动外侧减速顶向下移动,当压头向下移
动至控制器设定的最低位置时,压头内的压力传感器记录外侧减速顶的压力值,读写机构记录外侧减速顶的编码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上,并通过压头下行的总距离减去压头在下行时与外侧减速顶接触之前的下行距离即为外侧减速顶的安装高度,使检测更准确,操作简单。检测完毕后,控制器收到压力传感器、读写机构采集的数据信息后,控制器驱动加载电缸复位,抓轨机构复位,从而使压头复位,控制器驱动行走机构启动,开始下一轮检测。
[0008]进一步地,行走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动件,电机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电机通过传动件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设置在车架的底部且分别设置在轨道上,从动轮设置在车架的底部且远离主动轮的一侧,从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控制器对电机发出指令,使电机启动,从而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与主动轮连接,从而带动主动轮的转动,主动轮、从动轮设置在车架的底端且位于轨道上,主动轮的转动会推动检测车沿轨道移动,从而带动从动轮的转动,实现了检测车能沿轨道移动,通过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使检测车移动更灵活,检测更快速,方便操作,提高了检测车的可靠性。
[0010]进一步地,传动件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传动轴、常啮合传动齿轮、齿轮轴,传动轴与电机连接,齿轮轴通过常啮合传动齿轮与主动轮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检测车时,电机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对电机发出指令,驱使电机转动,电机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齿轮轴转动,齿轮轴的转动会带动常啮合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的转动,主动轮转动会驱使从动轮转动,通过传动件实现了检测车能沿轨道移动。当光电开关的触发器检测到外侧减速顶上的滑动油缸时,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上,控制器对电机发出指令,使电机停止转动,从而使行走机构暂停移动,方便后续对外侧减速顶的油气压力和安装高度进一步检测,当检测完毕时,控制器再次驱动电机转动,继续下一次检测操作,使装置更灵活。
[0012]进一步地,供电装置包括支撑架、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且为控制器提供电源的电池,箱体通过支撑架与车架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箱体,使电池能更好的保护,并不被外界环境影响,避免电池被腐蚀,同时能向控制器提供更稳定的电源。
[0014]进一步地,抓轨机构包括抓钩、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抓钩连接,抓钩与轨道的翼缘相对应,电动推杆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电动推杆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电动推杆通过控制器的指令,抓钩与轨道的翼缘相对应,电动推杆驱动抓钩移动,从而勾住轨道的翼缘,用于保持检测车处于平衡且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误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0016]进一步地,读写件上设置有第三支架、读写器,读写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读写器通过第三支架与车架铰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读写器,方便读取外侧减速顶的编码信息,并将编码信息记录反馈到控制器上,通过读写器可以记录不同外侧减速顶的编码信息,方便工作人员查看和记录。
[0018]进一步地,行程开关上设置有第一支架,行程开关通过第一支架与车架连接。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支架,检测车在轨道上移动的过
程中,会产生振动,避免由于振动影响行程开关的位置,且导致外侧减速顶上的滑动油缸定位不准确,使检测的数据不准确,通过第一支架,使提高了行程开关的稳定性,为后续的检测提供了方便。
[0020]进一步地,光电开关上设置有第二支架,光电开关通过第二支架与车架铰接。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二支架,检测车在轨道上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避免由于振动影响光电开关的位置,且导致外侧减速顶上的滑动油缸定位不准确,使检测的数据不准确;通过铰接,在使用时方便工作人员调整光电开关的位置。
[0022]进一步地,车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把手、第二把手。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方便工作人员搬运检测车,使用更便捷。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设置在所述车架(1)下方且用于驱动所述车架(1)沿轨道(13)移动的行走机构(2)、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方且用于检测外侧减速顶(3)的加载测压机构(4)、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方的控制器(5)和供电装置(6),所述车架(1)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5)通信连接的行程开关(7)、光电开关(8)、读写机构(9)和抓轨机构(10),所述行程开关(7)、所述光电开关(8)以及所述读写机构(9)与所述加载测压机构(4)位于同一侧,所述行走机构(2)、所述加载测压机构(4)、所述供电装置(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5)通信连接;所述加载测压机构(4)包括加载电缸(401)、压头(402),所述加载电缸(401)位于所述压头(402)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器(5)通信连接,所述压头(402)位于所述外侧减速顶(3)的上方,且所述压头(402)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包括电机(201)、主动轮(202)、从动轮(203)、传动件(204),所述电机(201)与所述控制器(5)通信连接,所述电机(201)通过所述传动件(204)与所述主动轮(202)连接,所述主动轮(202)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底部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13)上,所述从动轮(203)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底部且远离所述主动轮(202)的一侧,所述从动轮(203)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1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外侧减速顶现场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04)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传动轴(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怀文陈盛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