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827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路面的发热电缆,发热电缆通过卡带分别与导热格栅和隔热格栅固定连接;导热格栅设置于上面层底部,隔热格栅设置于中面层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采用双螺旋结构,与传统发热电缆相比,采用双层格栅,上层设置导热格栅,传导热量,下层使用隔热格栅,降低热量损失,提高了融雪化冰效果输入功率恒定,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路面融雪化冰的效率。面融雪化冰的效率。面融雪化冰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冬天路面的积雪和结冰对人们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给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冰雪天气中,路面附着能力大大降低,对车辆行驶的动力性及安全性极为不利。现有常用的路面融雪除冰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或机械清除法、撒融雪剂等,融雪效果都不理想,且只能在出现冰雪路面的情况下再进行融雪,不能在冰雪积在路面之前进行预防。
[0003]目前较为成熟的发热电缆的铺设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刻槽,通过刻槽方式将碳纤维线镶嵌于中面层内部,不影响上面层摊铺碾压施工,且对层间粘结的影响较小,但是刻槽的深度与宽度需要根据所选取的碳纤维发热线规格确定,且破坏了中面层本身的结构,增加了施工的工作流程,无法适用于多种电缆类型;另一种是制成发热电缆格栅进行铺设,市场上大多数的预制格栅是由高强非隔热材料制成,为方便施工绑扎,发热电缆多置于格栅的空格处,进行蛇形排布,其热量传递相当分散,电缆加热效率低、耗时长、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解决了现有电加热路面系统加热效率低、耗能大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的加热组件。
[0007]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路面的发热电缆,发热电缆通过卡带分别与导热格栅和隔热格栅固定连接。
[0008]导热格栅设置于上面层底部,隔热格栅设置于中面层顶部。
[0009]本技术采用双层格栅,上层设置导热格栅,传导热量,下层使用隔热格栅,降低热量损失,提高了融雪化冰效果,结构输入功率恒定,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路面融雪化冰的效率。
[0010]进一步地,发热电缆沿矩形格栅立体设置。
[0011]发热电缆按路面平面形状设置。
[0012]进一步地,加热组件为预制成型的整体构件。
[0013]本技术预制成型的整体构件可以直接安装于路面进行加热,安装便利,施工高效。
[0014]进一步地,发热电缆为双螺旋交叉立体式结构。
[0015]发热电缆热量传输的时间长,融雪化冰效率更高。
[0016]进一步地,发热电缆呈双股立体式螺旋排布于隔热格栅上。
[0017]发热电缆可以进行梯度加热,双股工作时,可短时间内融化大量冰雪。单股工作
时,清除路面轻微积雪积冰情况,减少能量损耗。
[0018]进一步地,隔热格栅包括矩形格栅、等距间隔设置于矩形格栅上的若干横向栅条和与相邻横向栅条之间垂直连接的若干纵向栅条。
[0019]本技术结构形式大大减少了自身面积。
[0020]进一步地,横向栅条垂直于行车方向,所述纵向栅条平行于行车方向。
[0021]本技术结构形式有效增加了道路上面层和道路中面层的接触面积。
[0022]进一步地,发热电缆在矩形边框栅条以及每两道相邻的横向栅条上铺设形成口部与底部等宽的“V”形区域。
[0023]本技术结构形式增强层间稳定性。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螺旋结构,可单股工作,也可双股工作;根据路面积雪积冰情况,进行梯度加热,双股工作时,可短时间内融化大量冰雪;单股工作时,清除路面轻微积雪积冰情况,减少能量损耗。
[0025]本技术采用双螺旋立体加热结构,将加热源由面加热上升为体加热,延长了持续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路面融雪化冰的效率。
[0026]本技术将加热源由加热面上升为加热体,使受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发热电缆与格栅排布方式示意图。
[0030]图4为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的格栅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发热电缆立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表面层;2、发热电缆;3、卡带;4、底面层;5、基层;6、垫层;7、导热格栅;8、隔热格栅;9、矩形格栅;10、横向栅条;11、纵向栅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34]本技术实施一,如图1所示,包括上面层1、中面层4、卡带3、加热组件、基层5和垫层6。
[0035]上面层1底部设置导热格栅7,导热格栅7由导热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保证温度的传递。
[0036]中面层4顶部设置隔热格栅8,隔热格栅8由隔热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减少温度的散失。
[0037]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电缆2,发热电缆2提供热量用于清除路面积雪和积冰。
[0038]卡带3用于将发热电缆2与隔热格栅8和导热格栅7固定连接。
[0039]本技术采用双层格栅,上层设置导热格栅,传导热量,下层使用隔热格栅,降
低热量损失,提高了融雪化冰效果,结构输入功率恒定,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路面融雪化冰的效率。
[0040]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全部方案。
[0041]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发热电缆2沿矩形格栅9立体设置,将加热源由面加热上升为体加热,延长了持续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路面融雪化冰的效率。
[0042]发热电缆2铺设在按路面平面形状设置的导热格栅7与隔热格栅8之间,并利用卡带3与导热格栅7进行固定上连接,与隔热格栅8进行固定下连接,构成预制成型的整体构件。
[0043]预制成型的整体构件可以直接安装于路面进行加热,安装便利,施工高效。
[0044]导热格栅7由导热材料制成,隔热格栅8由隔热材料制成,利用导热格栅7与隔热格栅8设定形状,将发热电缆2沿格栅矩形立体排布,铺装于路面中。
[0045]本技术预制成型的整体构件可以直接安装于路面进行加热,采用双螺旋立体加热结构,将加热源由面加热上升为体加热,延长了持续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路面融雪化冰的效率。
[0046]本技术将加热源由加热面上升为加热体,使受热更加均匀。
[0047]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的全部方案。
[0048]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发热电缆2在导热格栅7与隔热格栅8之间呈双螺旋立体式布置,通过卡带3固定。发热电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上面层(1)和中面层(4)之间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路面的发热电缆(2),发热电缆(2)通过卡带(3)分别与导热格栅(7)和隔热格栅(8)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格栅(7)设置于上面层(1)底部,隔热格栅(8)设置于中面层(4)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缆(2)沿矩形格栅(9)立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预制成型的整体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立体式电加热路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缆(2)为双螺旋交叉立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友李泽仁朱安琪许书铭郭启骋卢立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