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63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下料机构、端子定位机构、扣板机构、第一功能测试机构、第二功能测试机构和端子检测机构;所述端子定位机构位于上下料机构和扣板机构之间,所述扣板机构位于第一功能测试机构和第二功能测试机构之间,所述端子检测机构位于第二功能测试机构一侧;所述第一功能测试机构包括第一功能测试平台,所述第二功能测试机构包括第二功能测试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端子的第一功能测试、第二功能测试及端子检测集成在同一台设备上,减少上下料次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每一工序作业前无需再次定位,减少机构的设置,降低投入成本。降低投入成本。降低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人们的生活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人们对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池生产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提高电池性能的同时,也要提高生产效率。
[0003]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常涉及对电池上的端子进行不同的功能测试以及对端子进行外形检测,以确保电池的整体质量。
[0004]目前行业内对于端子的不同功能测试及外形检测,通常是设置多台设备进行依次作业,如由设备一完成端子的一种功能测试后,将产品搬运至设备二完成端子的另一功能测试,接着再将产品搬运至设备三完成端子的外形检测,在每一次将产品搬运至下一设备进行作业时,不仅涉及多次上下料操作,同时还需要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不仅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机构的设置及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及成本投入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能够减少上下料次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每一工序作业前无需再次定位,减少机构的设置,降低投入成本。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7]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下料机构、端子定位机构、扣板机构、第一功能测试机构、第二功能测试机构和端子检测机构;
[0008]所述端子定位机构位于上下料机构和扣板机构之间,所述扣板机构位于第一功能测试机构和第二功能测试机构之间,所述端子检测机构位于第二功能测试机构一侧;
[0009]所述第一功能测试机构包括第一功能测试平台,所述第一功能测试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微针模组和第一端子压合模组;
[0010]所述第二功能测试机构包括第二功能测试平台,所述第二功能测试平台上设置有第二微针模组和第二端子压合模组。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子压合模组包括第一前压合单元和第一后压合单元,所述第一前压合单元包括第一前压块和与第一前压块连接的第一前压合气缸,所述第一后压合单元包括第一后压块和与第一后压块连接的第一后压合气缸,所述第一后压块位于第一前压块的上端,第一后压块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前压块进行避让的避空位,先通过第一前压合单元压住端子的测试位的一小部分后扣板机构释放端子并离开,避免扣板机构释放端子后,端子发生位移,接着第一后压合单元压住端子的整体测试位,使其与第一微针模组完整贴合。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端子压合模组包括第二前压合单元和第二后压合单元,所述第
二前压合单元包括第二前压块和与第二前压块连接的第二前压合气缸,所述第二后压合单元包括第二后压块和与第二后压块连接的第二后压合气缸,所述第二后压块位于第二前压块的上端,第二后压块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前压块进行避让的避空位,先通过第二前压合单元压住端子的测试位的一小部分后扣板机构释放端子并离开,避免扣板机构释放端子后,端子发生位移,接着第二后压合单元压住端子的整体测试位,使其与第二微针模组完整贴合。
[0013]可选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上下料机械手模组和位于上下料机械手模组下端的上料CCD定位模组,通过上下料机械手模组将端子移动至上料CCD定位模组进行位置检测,以便于后续对端子进行定位。
[0014]可选的,所述上下料机械手模组包括上下料机械手,所述上下料机械手上设置有上下料安装板,所述上下料安装板上设置有上料光源和上下料真空吸取模块;
[0015]所述上料CCD定位模组包括上料CCD安装架,所述上料CCD安装架上设置有上料镜头和上料相机,上下料真空吸取模块对端子进行吸取,并通过上料光源、上料镜头和上料相机的配合,获得端子的位置信息,上下料机械手根据端子的位置信息进行纠偏,并将端子放置在端子定位机构上进行定位。
[0016]可选的,所述扣板机构包括扣板机械手,所述扣板机械手上设置有扣板安装板,所述扣板安装板上设置有扣板CCD模组和扣板模块,扣板CCD模组获取端子定位机构上端子的位置信息,扣板机械手进行纠偏后,扣板模块将端子取走并在扣板机械手的带动下,将端子放置到第一功能测试机构上。
[0017]可选的,所述扣板CCD模组包括扣板CCD安装架,所述扣板CCD安装架上设置有扣板相机、扣板镜头和扣板光源;
[0018]所述扣板模块包括扣板升降气缸,所述扣板升降气缸的下端连接有扣板真空吸取模块,通过扣板相机、扣板镜头和扣板光源的配合,获取端子的位置信息,扣板真空吸取模块对端子进行吸取与释放。
[0019]可选的,所述端子定位机构包括横移模组和设于横移模组上的端子定位模组;
[0020]所述端子定位模组包括端子定位平台,所述端子定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夹紧单元和第二定位夹紧单元,通过第一定位夹紧单元对电池进行夹紧,第二定位夹紧单元对端子进行夹紧,完成整个电池的定位。
[0021]可选的,所述端子检测机构包括端子检测安装架,所述端子检测安装架上设置有端子检测光源、端子检测镜头和端子检测相机,通过端子检测光源、端子检测镜头和端子检测相机的配合,对端子的外形进行检测,判断端子是否受损。
[0022]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合格品传送机构和NG品传送机构,将完成第一功能测试和第二功能测试的端子进行检测后,将合格品和NG品进行分开收集,确保产品的质量。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将端子的第一功能测试、第二功能测试及端子检测集成在同一台设备上,减少上下料次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每一工序作业前无需再次定位,减少机构的设置,降低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功能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功能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料CCD定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上下料机械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扣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端子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端子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为机架;2为上下料机构;21为上下料机械手模组;211为上下料机械手;212为上料光源;213为上下料真空吸取模块;22为上料CCD定位模组;221为上料CCD安装架;222为上料镜头;223为上料相机;3为端子定位机构;31为横移模组;32为端子定位模组;321为端子定位平台;322为第一定位夹紧单元;323为第二定位夹紧单元;4为扣板机构;41为扣板机械手;42为扣板CCD模组;42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上下料机构(2)、端子定位机构(3)、扣板机构(4)、第一功能测试机构(5)、第二功能测试机构(6)和端子检测机构(7);所述端子定位机构(3)位于上下料机构(2)和扣板机构(4)之间,所述扣板机构(4)位于第一功能测试机构(5)和第二功能测试机构(6)之间,所述端子检测机构(7)位于第二功能测试机构(6)一侧;所述第一功能测试机构(5)包括第一功能测试平台(51),所述第一功能测试平台(51)上设置有第一微针模组(52)和第一端子压合模组(53);所述第二功能测试机构(6)包括第二功能测试平台(61),所述第二功能测试平台(61)上设置有第二微针模组(62)和第二端子压合模组(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压合模组(53)包括第一前压合单元(531)和第一后压合单元(532),所述第一前压合单元(531)包括第一前压块(5311)和与第一前压块(5311)连接的第一前压合气缸(5312),所述第一后压合单元(532)包括第一后压块(5321)和与第一后压块(5321)连接的第一后压合气缸(5322),所述第一后压块(5321)位于第一前压块(5311)的上端,第一后压块(5321)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前压块(5311)进行避让的避空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扣板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压合模组(63)包括第二前压合单元(631)和第二后压合单元(632),所述第二前压合单元(631)包括第二前压块(6311)和与第二前压块(6311)连接的第二前压合气缸(6312),所述第二后压合单元(632)包括第二后压块(6321)和与第二后压块(6321)连接的第二后压合气缸(6322),所述第二后压块(6321)位于第二前压块(6311)的上端,第二后压块(6321)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前压块(6311)进行避让的避空位。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豫川刘朝贤聂龙如游国富李搌龙曾祥威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