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用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217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用的电缆,采用冷却剂进行强制冷却,操作容易,可防止冷却管路受到损伤。在由绞合线46绞合形成的内芯线41的外周面上设置层间绝缘层42,绞合线58以螺旋状包在该层42的外面,并设置外芯线43。冷却管48,49与构成外芯线43的绞合线58并行呈螺旋状设备。充电用电缆40设置于外部的高频电源51和充电联接器30之间。在充电过程中,冷却水在冷却管48,49中进行循环,使发热的线圈34、铁芯33被快速冷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电磁感应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用的电缆。就采用电磁感应对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的联接器(connector)来说,由于它可对机动车在不通过电接点的情况下以非接触的方式提供电能,故其具有多种优点,并且人们设计了各种结构。如日本特开平5-258962号文献,日本特开平5-260671号文献,日本特开平6-14470号文献等中所描述的那样,其基本结构采用的是变压器的原理,该原理为分别在初级线圈铁芯和次级线圈铁芯上卷绕线圈,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时,使交流电流流过初级线圈,通过在次级线圈中的电磁结合,产生电动势。但是,在上述的充电方式中,由于充电时铁芯或线圈会发热,所以为了增加充电的容量,则必须采用冷却水等冷却剂将上述热量去除。然而,当相对电能供给用电缆单独设置使冷却剂产生流动的管路时,在增加电缆的根数后,则很难进行操作,或容易产生因不小心而拌脚,另外很容易使冷却用管路受到损伤,从而发生冷却剂泄漏的事故。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用制冷剂强制冷却,同时操作简便,并可防止制冷管路损伤的电动汽车用充电电缆。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一种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用的电缆,其外层内部设置有导电线,它设置于安装有电动汽车上的感应充电用充电联接器和外部充电用电源之间,其中导电线和柔性冷却管设置在该电缆的外层内侧,该冷却管用于使冷却剂在上述充电联接器内部进行循环。第二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是在第一种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冷却管以螺旋状设置于上述外层内部。第三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是在第一种或第二种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导电线由内芯线和外芯线构成,该内芯线设置于共用的外层内部,它是由多根绞合线绞合形成,该绞合线由多根绝缘线成束形成,上述外芯线由多根绞合线形成,它按照下述方式与上述内芯线同轴设置,该方式为该外芯线包覆在设置上述内芯线的外周面上的层间绝缘层的外面。第四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是在第三种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冷却管设置于上述内芯线内部。第五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是在第三种或第四种结构的基础上,构成上述外芯线的绞合线以螺旋状设置于上述层间绝缘层的外面,另外上述冷却管与构成外芯线的绞合线一起按照并行的方式以螺旋状设置。第六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一种至第五种结构中任一种的基础上,上述冷却管与设置于上述外部充电用电源上的冷却装置相连接,从而通过上述冷却管而进行循环的冷却剂在上述冷却装置中放热。按照第一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电缆内部设置有导电线和用于使冷却剂产生循环的冷却管,这样可采用一根电缆便可对电动式机车进行充电,以及对线圈或铁芯等部件进行冷却。另外,由于与独立于充电用的电缆的方式配备冷却管的场合相比较,很容易进行操作,并且冷却管接纳于外层内部,这样可防止出现因悬挂或摩擦等对冷却管造成损伤的现象。按照第二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冷却管以螺旋状设置于电缆内部,这样在电缆弯曲时,冷却管的阻力很小,从而很容易使电缆弯曲。因此,在电动汽车充电,或收藏时容易进行操作。按照第三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每根芯线由绞合线构成,很少产生高频电流流动的场合的集肤效应产生的阻抗增加的情况,从而通电损失较小。另外,由于外芯线按照同轴方式包覆于内芯线外面,这样即使在没有设置屏蔽层的情况下,由于流过每个芯线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磁通不会泄漏到外部,这样仍可防止上述芯线变成噪音源。当采用第三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那样的同轴结构时,则会产生内芯线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开的倾向,但是按照第四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冷却管设置于内芯线内部,这样很容易实现内芯线和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可确实防止电缆温度的上升。按照第五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冷却管在电缆内部,按照与构成外芯线的绞合线并行的方式以螺旋状设置,这样与其按照直线状设置的场合相比较,很容易使电缆弯曲,从而可提高电缆使用,或收藏时的操作性。此外,由于在制作外芯线时,在与绞合线一起设置冷却管的同时,制作电缆,这样很容易制作电缆。按照第六种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冷却剂可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同时进行循环,这样不会白白地使用冷却剂,从而很经济。附图说明图1为电动汽车充电时的状态侧面图;图2为第1实施例中的充电联接器和电动汽车一侧的接纳部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管连接部的放大侧面图;图4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5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6为第2实施例中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7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剖面图;图8为第3实施例中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剖面图;图9为另一实施例(1)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剖面图;图10为另一实施例(2)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剖面图;图11为另一实施例(3)的充电用的电缆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下面参照图1~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进行描述。在对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用的电缆40说明之前,首先通过图1和图2对电动汽车EV进行充电时的状态进行描述。在电动汽车EV的车体外部形成有可通过盖11实现开闭的接纳部12,该接纳部12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可将后面将要描述的充电联接器30插入该接纳部12中。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用的电缆40的一端与充电联接器30连接,其另一端与充电装置50连接。充电装置50中设置有高频电源51,该电源51相当于可输出100KHz的高频电压的外部电源,另外上述充电装置50还设有风冷式冷却装置52及其气冷风扇53,上述冷却装置52对作为后面将要描述的冷却水放出的热量进行冷却。在上述电动汽车EV中的接纳部12中安装有联接器存放盒13,该盒13具有凹部13a,该凹部开口朝向外侧,在其内设置有次级线圈单元20。上述次级线圈单元20是这样形成的,即在铁氧体形成的次级线圈铁芯21上绕制次级线圈22,它通过设置于车内的气冷风扇53进行冷却。次级线圈22的输出端子与下述的充电电路连接,该充电电路用于对作为电动汽车EV的动力蓄电装置的动力电池(图中未示出)进行充电,它是通过对由次级线圈22感应产生的高频电动势进行整流而对电池进行充电的。上述次级线圈铁芯21呈将截面为方形的柱弯曲成L形后的形状,该L形状的长边沿横向延伸,它固定于电缆接纳盒13中,上述L形状的短边向下延伸,其端部穿过电缆接纳盒13而在凹部13a内部稍稍伸出。另外,L形状的长边的前端通过形成于接纳盒13的前端的开口13b,而朝向凹部13a内部露出。此外,在上述接纳盒13的凹部13a的底部设置有板形弹簧14,该弹簧14的弹力将插入凹部13a内部的充电联接器30朝向上方(次级线圈装置20一侧)推动。充电联接器30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外壳31中接纳有初级线圈32和初线圈铁芯33。该初级线圈铁芯33采用与上述次级线圈铁芯21相同的材料形成,其按照下述形状固定于外壳31中,该形状为其L形状中的长边沿外壳内部延伸,上述L形状中的短边在外壳31的底部朝向上方延伸,该短边的顶面穿过外壳31而伸出到外部。另外,L形状中的长边的前端通过形成于外壳31前端的开口31a,而在上面露出。因此,当上述充电联接器30插入电动汽车EV中的接纳盒13的凹部13a内部时,初级线圈铁芯33的长边的前端顶面处于与次级线圈铁芯21中的短边的底端面相对的状态,并且初级线圈铁芯33的短边的顶面处于与初级线圈铁芯21中的长边的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用的电缆,其外层内部设置有导电线,该电缆设置于安装于电动汽车上的感应充电用充电联接器和外部充电用电源之间,其特征在于:在该电缆中的外层内侧设置导电线和柔性冷却管,该冷却管用于使冷却剂在上述导电线和上述充电联接器内部进行循 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6-8-7 208601/96;JP 1996-10-9 268863/96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用的电缆,其外层内部设置有导电线,该电缆设置于安装于电动汽车上的感应充电用充电联接器和外部充电用电源之间,其特征在于在该电缆中的外层内侧设置导电线和柔性冷却管,该冷却管用于使冷却剂在上述导电线和上述充电联接器内部进行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管以螺旋状设置于上述外层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线由内芯线和外芯线构成,该内芯线设置于共用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邦彦九鬼平次有坂秋司田俊郎义村昌伸金川收一出口洋成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