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632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包括原料配比混合机构、稳定机构、成型机构以及便装封堵机构,所述原料配比混合机构包括防凝固组合和排料组合,所述防凝固组合包括导流件、插接在所述导流件内的弧形管。在导流件上安装蒸汽管,当导流件内部的中空腔体内注入水后,流经弧形管内并传导至内芯内部的糊状物质所散发的高温经过弧形管的外部传导至导流件内部的中空腔体内,使得中空腔体内水形成高温水蒸气并传导至导流件与内芯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从而能够保证在持续工作期间导流件内部水形成水蒸气后可对弧形管和内芯内部的糊状物质进行持续的加热处理,进而能够保证了内芯内部糊状物质不产生凝固现象。固现象。固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油焦时石油的减压渣油,并经过焦化装置在500到550度下进行裂解焦化而生成黑色的固体焦炭,一般认为它是无定形炭体,或是一种高度芳结构的高分子碳化物中,含有微小石墨结晶的针状或粒状结构的炭体物,而石墨化石油焦时将石油焦置于石墨化炉内经过3000度左右的高温使石油焦无定形的乱层结构碳晶体转变为六方层状结构晶型碳,即为石墨。
[0003]现今,石墨化石油焦时生产大型阴极块、大型碳电极、大型石墨化电极及高性能电极糊的原料,其中石墨化石油焦经过深加工可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制备大型石墨电极的过程,由于大型石墨电极呈圆柱状,因此需要使用外置的成型模具,在高温的糊状石墨化石油焦内添加树脂、金属等物质在增加石墨化石油焦粘稠度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糊状物质不会凝固。
[0004]根据上述所示,如何提高大型石墨电极的快速成型以及降低糊状物质发生在注入模具期间发生凝固,即为本专利技术人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包括原料配比混合机构、稳定机构、成型机构以及便装封堵机构,所述原料配比混合机构包括防凝固组合和排料组合,所述防凝固组合包括导流件、插接在所述导流件内的弧形管、连接在所述导流件上的蒸汽管以及内置于所述导流件内部的内芯,所述排料组合包括安装在所述导流件底部的球形筒以及内置于所述球形筒内的引流件,所述稳定机构位于所述原料配比混合机构外,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浇筑组合和固定部,所述浇筑组合包括主边框、插接在所述主边框外的副边框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边框外的第一定位环和安装在所述副边框外的第二定位环,所述便装封堵机构包括插接在所述成型机构内的固定件以及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件内腔的增压组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期间,操作人员需要预先网所述导流件一端内的环形空腔中注入水,然后将注水口封堵,接着需要将沿竖直方向最顶部的封堵塞向外抽出,接着操作人员可通过设置外置的提升机构将引流件底端的注扣插接在主边框和副边框内腔中,再注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另一处导料管内部糊状物质的溢出,直至所述主边框和所述副边框内部的空气被排出,接着将封堵塞固定在所述导料管的内腔即可。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原料配比混合机构还包括原料
筒,且所述原料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原料筒的外部可设置提升机构用于控制原料筒在导料过程中的竖直活动。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夹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可进行横向活动的支撑架和夹件将所述浇筑组合整体进行竖向固定,为了降低所述成型机构内腔糊状物质注入期间出现气泡,因此设置支撑架和夹件将所述成型机构进行固定,能够使得石墨电极成型期间的稳定。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便装封堵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内垫、插接在所述固定件内的导料管以及连接在所述导料管内的封堵塞。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成型后石墨电极的快速取出,因此设置可活动拆卸的固定件,并在所述固定件内腔的滑槽中活动安装呈环形分布的增压组合,里哦用调节螺旋杆来控制压块对内垫的压紧,从而能够使得主边框和副边框组成的柱形管道两端形成良好的密封。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增压组合还包括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件内腔滑槽中的压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压块内的螺旋杆,且所述螺旋杆外部通过螺套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所述螺旋杆设置为螺旋杆,且将所述螺旋杆的内端贯穿至所述压块的内部,同时将所述压块外的矩形凸起贯穿至固定件外,从而能够利用调节所述螺旋杆的旋转来控制压块对内垫的挤压。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件的一端内置有环形空腔,所述蒸汽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端头,且所述蒸汽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环形空腔内,所述蒸汽管另一端插接在所述导流件的另一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所述导流件一端的内腔开设环形空腔,同时利用蒸汽管将所述环形空腔与所述导流件另一端内的中空凹槽进行连通,当高温的糊状物质将热量传导至所述环形空腔内后,会使得水进行蒸发,此时高温的水蒸气会将经过空中凹槽内的内芯进行预热,能够避免了胡状物质发生凝固。
[001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流件内置有圆柱形腔体,且所述圆柱形腔体的中部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缠绕有螺旋导流层。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所述引流件内腔设置螺旋层,当糊状物质流经所述引流件的内腔后,经过螺旋层的疏导,从而能够降低糊状物质内部的气泡。
[002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边框和所述副边框均呈半圆环形,且所述主边框外部的两侧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定位环外部的两侧开设有向外凸起的卡扣。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所述主边框和所述副边框外部的两侧开设可以相互适配插接的组件,能够方便成型后的石墨电极进行快速取出。
[002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分别焊接在所述主边框和副边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沿水平方向呈对称分布。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上述所示,在所述主边框的外部焊接多个第一定位环,并在所述副边框的外部焊接多个第二定位环,利用固定螺母你讲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进行螺旋连接,在控制固定螺母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对主边框和副边框向外的作用力,进而将所述主边框和所述副边框进行夹紧。
[002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封堵塞的顶端与所述导料管顶端持平,且所述导料管的顶端与所述内垫内部的圆形槽口呈水平平行。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所述导料管和所述封堵塞的顶端与所述内垫内的圆形槽口进行持平安装,能够使得石墨电极成型后外部的平整性。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上述所示为保证石墨化石油焦在添加其他物质并向模具导流的过程中不产生凝固现象,因此,通过设置导流件,且在导流件靠近弧形管的一端内部开设呈环形的中空腔体,并将弧形管的底端贯穿至导流件的内部,使得弧形管的底端与内芯进行对接,并在导流件上安装蒸汽管,当导流件内部的中空腔体内注入水后,流经弧形管内并传导至内芯内部的糊状物质所散发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配比混合机构(100),包括防凝固组合(120)和排料组合(130);所述防凝固组合(120),包括导流件(121)、插接在所述导流件(121)内的弧形管(122)、连接在所述导流件(121)上的蒸汽管(123)以及内置于所述导流件(121)内部的内芯(124);所述排料组合(130),包括安装在所述导流件(121)底部的球形筒(131)以及内置于所述球形筒(131)内的引流件(132);稳定机构(200),所述稳定机构(200)位于所述原料配比混合机构(100)外;成型机构(300),包括浇筑组合(310)和固定部;所述浇筑组合(310),包括主边框(311)、插接在所述主边框(311)外的副边框(312)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边框(311)外的第一定位环(313)和安装在所述副边框(312)外的第二定位环(314);便装封堵机构(400),包括插接在所述成型机构(300)内的固定件(410)以及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件(410)内腔的增压组合(4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比混合机构(100)还包括原料筒(110),且所述原料筒(110)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支撑架(320)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20)上的夹件(3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石油焦制备电极用自动化原料填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装封堵机构(40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件(410)上的内垫(420)、插接在所述固定件(410)内的导料管(430)以及连接在所述导料管(4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燕谢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商碳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