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621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使用在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装置预埋在装配式隧道衬砌内,并与装配式隧道衬砌浇筑成型,装置包括主套管、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定位件、出浆嘴和环向连接延管,通过环向连接延管将注浆分布至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的各处,通过多个出浆嘴对衬砌外缘和地层之间进行同步注浆;该装置改变了传统的注浆方式,由单点注浆变为多点、线型或环周状,实现对全断面同步注浆效果,达到将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空隙充分填充的目的。层之间空隙充分填充的目的。层之间空隙充分填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隧道结构大量应用于盾构法、TBM法和顶管法工程,目前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和结构首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市政、公路、铁路、水利等隧道工程中。
[0003]装配式隧道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制衬砌结构在完成拼装作业后,衬砌与地层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此间隙为隧道开挖轮廓与结构轮廓间的尺寸差产生),以上间隙应及时快速填补,一方面确保已拼装的预制衬砌结构被填充层充分包裹以确保结构稳定,另一方面也能最有效地保证地层稳定。以盾构工法为例,目前的通用做法是:在完成装配式结构拼装后,采用同步注浆措施填充装配式隧道衬砌与地层之间的空隙,而目前的同步注浆措施只能通过盾构机械内部仅有的少量纵向注浆管(通常为4~6根)路径实现,同步注浆浆液呈点型、分散状填充,难以达到一次性填充饱满裹覆到位的效果,装配式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难免出现未填充到位的“漏填空洞”。这些“漏填空洞”就是导致地层沉降甚至地表塌陷、危及公共安全的直接根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衬砌环背后“漏填空洞”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可靠、高效的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可对装配式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因掘进开挖形成的空隙进行增强同步注浆,将纵向同步注浆管无法完全填充的“漏填空洞”全面填充,达到将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空隙充分填充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装置预埋在装配式隧道衬砌内,所述装置包括主套管、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出浆嘴和环向连接延管,所述主套管的一端连通装配式隧道衬砌内缘而另一端连接主套管管帽,所述中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连接至主套管管帽,所述尾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连接至中部接头,所述中部接头和尾部接头分别连接出浆嘴;浆液注进主套管后,流经环向连接延管,再通过出浆嘴注至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与地层之间,以同步注浆;进一步地,中部接头和尾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呈辐射状连接在主套管管帽周围,注浆通过环向连接延管呈辐射状向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同步注浆。通过将多个出浆嘴预埋在装配式隧道衬砌内一体成型,方便装配式隧道衬砌施工后进行注浆,通过多管线向多个出浆嘴同步传送浆液,实现对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的同步注浆,改变传统的注浆方式,由单点注浆变为多点、线型或环周状,实现对全断面同步注浆效果,达到将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空隙充分填充的目的。
[000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主套管管帽至少设有一个,所述主套管管帽
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环向连接延管,所述中部接头连接有至少两根所述环向连接延管,所述中部接头和尾部接头分别至少设有一个。通过在主套管管帽连接多根环向连接延管,形成由主套管管帽向四周发散的管路,以便于形成浆液的流通路径。
[000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相互连通,形成直线段形状结构、弯折形状结构、网格形状结构或树形结构,装配式隧道衬砌内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结构;进一步地,连接形成直线段形状,两根环向连接延管连接至主套管管帽;或连接形成弯折形状,环向连接延管排布为弯折形状,中部接头连接在弯折的拐角处,尾部接头连接在末端;或环向连接延管排布为网格形状,中部接头位于网格的交叉点,尾部接头位于网格的角上;或环向连接延管排布为树形结构,中部接头位于树形结构的分支点,尾部接头位于树形结构的末端。通过各接头和管路的排布,形成多种形状和结构,方便浆液分布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的各处。
[0009]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中部接头为三通管、四通管、五通管、六通管中的至少一者,尾部接头为二通管和/或三通管。通过中部接头为浆液在装配式隧道衬砌内的流通提供枢纽,通过尾部接头将浆液输送至装配式隧道衬砌的靠边缘处。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装配式隧道衬砌中钢筋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和环向连接延管中的至少一处,所述定位件具有卡定住装配式隧道衬砌中钢筋的卡扣结构,以将装置安装稳固、定位准确。通过设置定位件,将各接头或管件固定在装配式隧道衬砌的钢筋上,便于装配式隧道衬砌的浇筑成型。
[0011]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出浆嘴的两端通过内部连通,所述出浆嘴的一端为出浆逆止门,所述出浆逆止门的中间顶起形成角锥状结构,所述角锥状结构设有连通其两侧的出浆逆止缝,至少一条出浆逆止缝从角锥状结构的尖端向边缘延伸;进一步地,出浆逆止缝形成的出浆口为一字形开口、三分支辐射状开口、十字形开口、五分支及以上的辐射状开口。通过角锥状的结构,浆液排出后若反向流动会产生阻力,形成了类似单向阀的功能,避免注浆的回流。
[0012]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出浆嘴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出浆连接端;在所述角锥状结构的外周处还环绕设置有出浆飞边,用于延伸定位至装配式隧道衬砌的外缘。通过出浆连接端调节出浆嘴的高度,使得出浆嘴位于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以下,不露出装配式隧道衬砌,便于注浆,通过飞边避免浇筑装配式隧道衬砌时的外来物进入出浆嘴内造成堵塞。
[001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中部接头的其中一接口为中部连接端,所述中部连接端朝向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用于连接出浆连接端;所述尾部接头的其中一接口为尾部连接端,所述尾部连接端朝向装配式隧道衬砌外缘,用于连接出浆连接端。中部接头和尾部接头形成连接出浆嘴的接口,方便出浆嘴的位置固定。
[0014]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主套管管帽内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板、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位于主套管管帽与环向连接延管的接口一处,所述限位槽设置在主套管管帽与主套管的底部接口二处,所述限位板设置在主套管管帽内且与接口二的位置相对处;进一步地,限位台将接口一的两侧分隔且设置有滤孔,限位凸台在接口一的周围避免大颗粒物进入环向连接延管,限位槽用于将注浆管插入主套管后进行位置限定,限位板用于
阻挡注浆管的末端。
[0015]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主套管管帽的两侧分别有连接环向连接延管,所述环向连接延管设置有至少两段,相邻段环向连接延管通过中部接头连接,环向连接延管的尾端连接尾部接头,所述中部接头为三通管,所述尾部接头为二通管,三通管的顶端、二通管的顶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出浆嘴;形成了排状的结构,而装配式隧道衬砌内布置有至少一排上述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该装置,可将浆液同步输送至装配式隧道衬砌的外缘。
[0018]2、改变传统的注浆方式,由单点注浆变为多点、线型或环周状,实现对全断面同步注浆效果。
[0019]3、将装配式隧道衬砌结构与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预埋在装配式隧道衬砌内,所述装置包括主套管、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出浆嘴和环向连接延管,所述主套管的一端连通装配式隧道衬砌内缘而另一端连接主套管管帽,所述中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连接至主套管管帽,所述尾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连接至中部接头,所述中部接头和尾部接头分别连接出浆嘴,通过出浆嘴而同步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管帽至少设有一个,所述主套管管帽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环向连接延管,所述中部接头连接有至少两根所述环向连接延管,所述中部接头和尾部接头分别至少设有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通过环向连接延管相互连通,形成直线段形状结构、弯折形状结构、网格形状结构或树形结构,装配式隧道衬砌内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接头为三通管、四通管、五通管、六通管中的至少一者,尾部接头为二通管和/或三通管。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装配式隧道结构同步注浆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装配式隧道衬砌中钢筋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主套管管帽、中部接头、尾部接头和环向连接延管中的至少一处,所述定位件具有卡定住装配式隧道衬砌中钢筋的卡扣结构,以将装置安装稳固、定位准确。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装配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星王刚周明亮林刚宋同伟倪安斌杨征易丹朱宏海王呼佳甄文战刘轶群朱招庚郭功春李俊陈汉波史宣陶龙青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