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10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其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一级太阳齿轮、一级行星齿轮、一级行星齿轮轴、一级行星轮架、一级内齿圈、二级太阳齿轮、二级行星齿轮、二级行星齿轮轴、二级行星轮架、二级内齿圈;二级行星轮架固定在输出轴上;一级内齿圈与二级内齿圈均安装在输入轴上且均能够绕输入轴转动,一级内齿圈与壳体之间和二级内齿圈与壳体之间分别设有一级离合装置和二级离合装置;一级太阳齿轮与二级太阳齿轮均固定在输入轴上;一级行星轮架与二级内齿圈固定连接。与现有双电机双速输出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单电机单输入可双速输出,结构简单,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强,适于大载荷传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速机,尤其涉及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属于减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用的履带吊、卷扬机、动力头上的减速机基本上是单输入单输出,不能实现快速、慢速切换功能,导致工作效率低、寿命短等情况。于是双速减速机的研究应由而生,有人提出了双电机控制双速驱动,有效控制不同功率输出和不同转速输出,但成本大大提高。也有利用机械式同步器或离合器+平行轴式齿轮传动实现双速,但承载能力小,不利于大载荷传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现有双电机控制双速驱动道的减速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太高的问题。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一级太阳齿轮、多个一级行星齿轮、一级行星齿轮轴、一级行星轮架、一级内齿圈、二级太阳齿轮、多个二级行星齿轮、二级行星齿轮轴、二级行星轮架、二级内齿圈;一级太阳齿轮位于一级内齿圈内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线,多个一级行星齿轮等弧长布设在一级太阳齿轮外周与一级内齿圈之间,每个一级行星齿轮分别与一级太阳齿轮和一级内齿圈啮合,一级行星齿轮通过一级行星齿轮轴安装在一级行星轮架上且能绕一级行星齿轮轴自传;二级太阳齿轮位于二级内齿圈内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线,多个二级行星齿轮等弧长布设在二级太阳齿轮外周与二级内齿圈之间,每个二级行星齿轮分别与二级太阳齿轮和二级内齿圈啮合,二级行星齿轮通过二级行星齿轮轴安装在二级行星轮架上且能绕二级行星齿轮轴自传,二级行星轮架固定在输出轴上;一级内齿圈与二级内齿圈均安装在输入轴上且均能够绕输入轴转动,一级内齿圈与壳体之间和二级内齿圈与壳体之间分别设有一级离合装置和二级离合装置;一级太阳齿轮与二级太阳齿轮均固定在输入轴上;一级行星轮架与二级内齿圈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一级内齿圈的前侧设置有与一级内齿圈一体成型的制动毂,所述一级内齿圈与壳体之间设有一级离合装置,是一级离合装置设置在制动毂与壳体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行星轮架为原盘形,其直径小于二级内齿圈的直径,所述二级内齿圈与壳体之间设有二级离合装置,是二级离合装置设置在原盘形的一级行星轮架外周与壳体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行星轮架与二级内齿圈一体成型。
[0009]有益效果:与现有双电机双速输出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了单电机单输入可双速输出,结构简单,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强,适于大载荷传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所述双速行星减速机的剖示示意图;
[0011]图2为所述双速行星减速机的剖示示意图,为便于识图,图中隐去了壳体和以及一级离合装置和二级离合装置。
[0012]图中:1、壳体;2、输入轴;3、输出轴;4、一级太阳齿轮;5、一级行星齿轮;6、一级行星齿轮轴;7、一级行星轮架;8、一级内齿圈;801、制动毂;9、二级太阳齿轮;10、二级行星齿轮;11、二级行星齿轮轴;12、二级行星轮架;13、二级内齿圈;14、一级离合装置;15、二级离合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4]如图1、2所示,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包括壳体1、输入轴2、输出轴3、一级太阳齿轮4、多个一级行星齿轮5、一级行星齿轮轴6、一级行星轮架7、一级内齿圈8、二级太阳齿轮9、多个二级行星齿轮10、二级行星齿轮轴11、二级行星轮架12、二级内齿圈13;一级太阳齿轮4位于一级内齿圈8内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线,多个一级行星齿轮5等弧长布设在一级太阳齿轮4外周与一级内齿圈8之间,每一个一级行星齿轮5分别与一级太阳齿轮4和一级内齿圈8啮合,一级行星齿轮5通过一级行星齿轮轴6安装在一级行星轮架7上且能绕一级行星齿轮轴6自传;二级太阳齿轮9位于二级内齿圈13内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线,多个二级行星齿轮10等弧长布设在二级太阳齿轮9外周与二级内齿圈13之间,每一个二级行星齿轮10分别与二级太阳齿轮9和二级内齿圈13啮合,二级行星齿轮10通过二级行星齿轮轴11安装在二级行星轮架12上且能绕二级行星齿轮轴11自传,二级行星轮架12固定在输出轴3上;一级内齿圈8与二级内齿圈13均安装在输入轴2上且均能够绕输入轴2转动,一级内齿圈8与壳体1之间和二级内齿圈13与壳体1之间分别设有一级离合装置14和二级离合装置15;一级太阳齿轮4与二级太阳齿轮9均固定在输入轴2上;一级行星轮架7与二级内齿圈13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2连接电机,输出轴3可以进一步连接减速器,也可以直接连接执行机构。
[0015]上述设置中,一级内齿圈8、二级内齿圈13均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2上。一级行星齿轮5、二级行星齿轮10也均是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所述一级离合装置14和二级离合装置15是成熟的现有技术产品,其主要原理是控制转动部件上的内摩擦片与嵌入壳体1内壁的外摩擦片的分离与贴合来实现转动部件是自由转动还是与壳体保持相对静止。所述转动部件在本文中指一级内齿圈8和二级内齿圈13。
[0016]应用时:
[0017]A情形:通过一级离合装置14使一级内齿圈8与壳体1闭合,一级内齿圈8相对于壳体1保持静止;同时,二级离合装置15放开,二级内齿圈13的转动不受壳体1约束。电机驱动输入轴2转动,一级太阳齿轮4转动——驱动一级行星齿轮5自转,且在一级内齿圈8静止状态下,迫使一级行星齿轮5在一级内齿圈8内走行——迫使一级行星轮架7连同二级内齿圈13转动,同时,二级太阳齿轮9随输入轴2转动,驱动二级行星齿轮10自转,虽然二级内齿圈13也处在转动状态,但在二级内齿圈13与二级行星齿轮10啮合处存在二级内齿圈13转动的线速度低于二级行星齿轮10转动的线速度,迫使二级行星齿轮10在二级内齿圈13内走行,进而迫使二级行星轮架12连同输出轴3转动。此时,输出轴3具有特定的转速和力矩。
[0018]B情形:通过一级离合装置14使一级内齿圈8与壳体1分离,一级内齿圈8的转动不受壳体1约束;同时,二级离合装置15闭合,二级内齿圈13相对于壳体1保持静止。电机驱动输入轴2转动,一级太阳齿轮4转动——驱动一级行星齿轮5自转,带动一级内齿圈8空转,同时,二级太阳齿轮9随输入轴2转动,驱动二级行星齿轮10自转,由于二级内齿圈13相对于壳体1保持静止,迫使二级行星齿轮10在二级内齿圈13内走行——迫使二级行星轮架12连同输出轴3转动。此时,输出轴3具有不同于A情形下的转速和力矩。
[0019]这样,就实现了单电机单输入可获得双速输出的效果,且结构简单,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0]如图1、2所示,在所述一级内齿圈8的前侧设置有与一级内齿圈8一体成型的制动毂801,所述一级内齿圈8与壳体1之间设有一级离合装置14,是一级离合装置14设置在制动毂801与壳体1之间。这样设置,就避免了在一级内齿圈8外周面与壳体之间设置一级离合装置14,否则会导致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包括壳体(1)、输入轴(2)、输出轴(3)、一级太阳齿轮(4)、多个一级行星齿轮(5)、一级行星齿轮轴(6)、一级行星轮架(7)、一级内齿圈(8)、二级太阳齿轮(9)、多个二级行星齿轮(10)、二级行星齿轮轴(11)、二级行星轮架(12)、二级内齿圈(13);一级太阳齿轮(4)位于一级内齿圈(8)内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线,多个一级行星齿轮(5)等弧长布设在一级太阳齿轮(4)的外周与一级内齿圈(8)之间,每个一级行星齿轮(5)分别与一级太阳齿轮(4)和一级内齿圈(8)啮合,一级行星齿轮(5)通过一级行星齿轮轴(6)安装在一级行星轮架(7)上且能绕一级行星齿轮轴(6)自传;二级太阳齿轮(9)位于二级内齿圈(13)内且具有相同的轴心线,多个二级行星齿轮(10)等弧长布设在二级太阳齿轮(9)外周与二级内齿圈(13)之间,每个二级行星齿轮(10)分别与二级太阳齿轮(9)和二级内齿圈(13)啮合,二级行星齿轮(10)通过二级行星齿轮轴(11)安装在二级行星轮架(12)上且能绕二级行星齿轮轴(11)自传,二级行星轮架(12)固定在输出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祥邓玉斌常星宇涂子艺王亚松马定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