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508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包括柜体、交互系统、降温系统和油路系统,所述交互系统设置在所述柜体的正面,所述降温系统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侧面,所述油路系统设置在所述柜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现了现有控制柜的再利用,减少了交互界面按钮数量,可通过增加电子元器件增加其他功能,完全包围式降温介质能够传递热量到冷却口降温和隔绝外界热量,整合的油路系统能够减少阀门带来振动,放置在控制柜中的油路系统保证了油路的清洁和减少了电路的长度。路的清洁和减少了电路的长度。路的清洁和减少了电路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控制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

技术介绍

[0002]对矫直机进行改造后,原来的控制柜大半已经不再需要使用。而且所有线路都接到现场,如果线路出现接地现象将会导致系统整个故障。改造后的矫直机由电动压下改为液压系统压下。液压系统是以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压油的压力操纵液压执行机构工作的整套装置。液压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即具有广泛的工艺适应性、优良的控制性能、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强并且输出力大,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目前的液压控制系统往往是将控制元件集成在阀门执行机构上,因为阀门的振动较大,对于集成在执行机构上控制附件的损坏较大,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对原来的控制柜进行改装,更合理的应用控制柜的空间,将传输线路和液压系统集中放置在控制柜中,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解决原控制柜不适用现有装置,传输线路和液压系统暴露时易产生故障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包括柜体、交互系统、降温系统和油路系统,所述交互系统设置在所述柜体的正面,所述降温系统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侧面,所述油路系统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底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上部及中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下部后侧设置有油路块放置区,下部前侧设置有配电区域。
[0007]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后侧上部和侧面下部还设置有门,所述柜体的正面一侧边缘设置为可旋转打开的铰接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系统包括散热栅栏、散热介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介质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的周围,所述散热栅栏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的侧面上,所述散热风扇通过风扇支架连接在所述柜体的内部,且出风侧与所述散热栅栏对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介质在散热栅栏处的结构采用片状,相邻的两个片体之间存在缝隙。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交互系统包括显示屏、分路开关、总开关、触控屏和功能按钮,所述显示屏、所述分路开关、所述总开关、所述触控屏和所述功能按钮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柜体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油路系统上设置有三个电磁换向阀、六个调速阀、三个液控单向阀、三块电接触式压力表、三个溢流阀、三个单向阀和油路块,三个所述电磁换向阀、六个所述调速阀、三个所述液控单向阀、三块所述电接触式压力表、三个所述溢流阀和三个所述单
向阀连接在所述油路块上,所述油路块的进出油口压下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上进出油口与所述油路块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下进出油口与液压泵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包括柜体、交互系统、降温系统和油路系统,通过对原来的矫直机柜体进行改造,去除交互系统中不必要的部件,将剩余部件集中化,预留出电子元件放置区和油路系统的放置区,对原来液压管路进行改造,使用油路块防止液压机构中阀门的开启关闭形成的振动对液压系统的损坏,将油路系统放入控制柜中,能够防止污染和减少各种电路的长度,降温系统使用散热介质围在电子元件放置区周围,可以有效增加热传递效率。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现了现有控制柜的再利用,减少了交互界面按钮数量,可通过增加电子元器件增加其他功能,完全包围式降温介质能够传递热量到冷却口降温和隔绝外界热量,采用油路块能够减少阀门开关带来振动,放置在控制柜中的油路系统保证了油路的清洁和减少了电路的长度。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后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柜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交互系统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降温系统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油路系统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油路块主视图;
[0023]图9为本技术油路块俯视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油路块A

A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101、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2、油路块放置区; 103、配电区域;2、交互系统;201、显示屏;202、分路开关;203、总开关; 204、触控屏;205、功能按钮;3、降温系统;301、散热栅栏;302、散热介质;303、散热风扇;4、油路系统;401、油路块;402、电磁换向阀;403、调速阀; 404、液控单向阀;405、电接触式压力表;406、溢流阀;407、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包括柜体1、交互系统2、降温系统3和油路系统4,所述交互系统2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正面,所述降温系统 3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侧面,所述油路系统4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底部。
[0027]如图2

4所示,所述柜体1的上部及中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1,下部后侧设置有油路块放置区102,下部前侧设置有配电区域103。
[0028]如图2、3所示,所述柜体1的后侧上部和侧面下部还设置有门,所述柜体 1的正面一侧边缘设置为可旋转打开的铰接结构。
[0029]如图6所示,所述降温系统3包括散热栅栏301、散热介质302和散热风扇 303,所述散热介质302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1的周围,所述散热栅栏301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1的侧面上,所述散热风扇303通过风扇支架连接在所述柜体1的内部,且出风侧与所述散热栅栏301对齐。
[0030]所述散热介质302在散热栅栏处的结构采用片状,相邻的两个片体之间存在缝隙。
[0031]如图5所示,所述交互系统2包括显示屏201、分路开关202、总开关203、触控屏204和功能按钮205,所述显示屏201、所述分路开关202、所述总开关 203、所述触控屏204和所述功能按钮205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柜体1上。
[0032]如图7

10所示,所述油路系统4上设置有三个电磁换向阀402、六个调速阀403、三个液控单向阀404、三块电接触式压力表405、三个溢流阀406、三个单向阀407和油路块401,三个所述电磁换向阀402、六个所述调速阀403、三个所述液控单向阀404、三块所述电接触式压力表405、三个所述溢流阀406 和三个所述单向阀407连接在所述油路块401上,所述油路块401的进出油口压下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402的上进出油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交互系统(2)、降温系统(3)和油路系统(4),所述交互系统(2)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正面,所述降温系统(3)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侧面,所述油路系统(4)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上部及中部设置有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1),下部后侧设置有油路块放置区(102),下部前侧设置有配电区域(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后侧上部和侧面下部还设置有门,所述柜体(1)的正面一侧边缘设置为可旋转打开的铰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系统(3)包括散热栅栏(301)、散热介质(302)和散热风扇(303),所述散热介质(302)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1)的周围,所述散热栅栏(301)设置在所述电子元件放置固定区(101)的侧面上,所述散热风扇(303)通过风扇支架连接在所述柜体(1)的内部,且出风侧与所述散热栅栏(301)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直机压下装置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州房彦琴田勇杰赵波涛温超陈建超庞洪轩徐东郑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