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97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包括电芯、设于电芯上的电极引线以及与电芯的电极引线电连接的插头,在电芯位于电极引线的一端上设有对插头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组件,插头固定组件包括对插头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座、将插头固定座固定在电芯上的电芯插头保护壳,电芯插头保护壳套在电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电芯的电极引线一端上设置插头固定组件,从而将插头固定在电芯上,这样不仅能够缩短电极引线的长度,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电极引线外露、固定不当造成的电池短路或爆炸问题,以及有效降低重复使用插拔电池过程中电池连接线与电芯和电池插头之间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概率。概率。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遥控模型电池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遥控模型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模型电子产品结构越来越微型化精简化,消费者对模型产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0003]现在市场上广泛流行的电池结构均可划分为四大部分:电芯、连接线、插头和电芯外壳,电池插头通过一定长度的连接线与电芯连接,使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电池的固定还要兼顾连接线的合理放置否则极易造成连接线破损引起电池短路爆炸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此种电池结构在重复使用插拔电池的过程中也极易导致连接线与电芯和电池插头之间松脱或接触不良。
[0004]现有的电池虽然在电池插头上有一定的防插反设计但此种设计并不能杜绝使用过程中插反电池烧毁电子元器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控模型电池模块,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电极引线破损造成的电池短路或爆炸问题,降低重复使用插拔电池时电极引线与电芯和插头之间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概率。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包括电芯、设于电芯上的电极引线以及与电芯的电极引线电连接的插头,在电芯位于电极引线的一端上设有对插头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组件,插头固定组件包括对插头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座、将插头固定座固定在电芯上的电芯插头保护壳,电芯插头保护壳套在电芯上。
[0007]进一步地,插头固定座为L字形,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与电芯的电极引线的一端端面接触,第一固定部与电芯插头保护壳相对的一端上设有插头固定插槽,在插头上设有与插头固定插槽相适配的插接部,以使插头通过插接部插设固定在插头固定插槽上。
[0008]进一步地,电芯插头保护壳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在第一固定部的两端上对称设置有展翼,当电芯插头保护壳套在电芯上时,第一固定部被置于第一限位槽中,展翼与电芯插头保护壳的内腔的腔壁接触。
[0009]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与电芯插头保护壳相对的一端上设有凸出的分隔板,以将电池引线进行分隔。
[0010]进一步地,在电芯插头保护壳的内腔中对称设有与展翼相适配的展翼槽,以在电芯插头保护壳套在电芯上时,展翼位于展翼槽中。
[0011]进一步地,在第一限位槽远离电芯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槽,插头通过插接部固定在插头固定插槽以及第二限位槽中。
[0012]进一步地,电芯位于电极引线的一端中部设有凸出部,以在与插头相对的一端以
及远离插头的一端上形成阶梯面,电极引线设置在其中一个阶梯面上,插头、插头固定座与电极引线相对设置。
[0013]进一步地,在电芯插头保护壳的外壁上设有电池固定卡座,电池固定卡座包括对称设置在电芯插头保护壳的外壁上的卡块。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电芯的电极引线一端上设置插头固定组件,从而将插头固定在电芯上,这样不仅能够缩短电极引线的长度,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电极引线外露、固定不当造成的电池短路或爆炸问题,以及有效降低重复使用插拔电池过程中电池连接线与电芯和电池插头之间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0019]图5是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包括电芯1、设于电芯1上的电极引线、与电芯1的电极引线电连接的插头2,电芯1为柱状,其外包覆有电芯皮,在电芯1位于电极引线的一端上设有对插头2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组件3,插头固定组件3包括对插头2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座4、将插头固定座4固定在电芯1上的电芯插头保护壳5,电芯插头保护壳5套在电芯1上,电芯插头保护壳5的内腔形状与电芯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以实现将电芯插头保护壳5稳固的套在电芯1上;电芯插头保护壳5为一盖帽结构,其远离电芯1的一端为封闭面,与电芯1相对的一端为敞口,插口套在电芯1上;插头2采用防插反插头,以保证插头2不会被插反。
[0022]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缩短电极引线以及对插头进行固定,从而有效解决电池连接线外露、固定不当造成的电池短路或爆炸问题以及有效降低重复使用插拔电池过程中电池连接线与电芯和电池插头之间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概率。
[0023]由于插头2与电芯1之间形成L字形,因为结构特殊性加上插头2具有防插反功能,当遥控模型上的电池母头被限定并留出遥控模型电池模块的预留空间后,即可杜绝电池在装入遥控模型中时插反的情况。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插头固定座4为L字形,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当插头固定座4装配时,第二固定部42与电芯1的电极引线的一端端面接触,第一固定部41与电芯插头保护壳5相对的一端上设有插头固定插槽43,在插头2上设有与插头固定插槽43相适配的插接部21,以使插头2通过插接部 21插设固定在插头固定插槽43上;具体地,插接部21设置在插头2远离电芯插头保护壳5的一端以外的其余三端上;插头固定插槽43的形成具体为由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相连的一端缺口431,在缺口431的相对两端缺口壁上设有朝缺口中心水平凸出的第一延伸臂432,第一延伸臂432设置在缺口的上端边缘,
第一延伸臂432的上端表面与第一固定部41的上端表面齐平,使得在缺口431中形成了插槽,插头2插入插头固定插槽43中时,插接部21置于插槽中并与延伸臂432抵接。
[0025]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电芯插头保护壳5上设有第一限位槽51,第一限位槽51在电芯插头保护壳5的敞口边缘上形成插入口,以供第一固定部41 从该插入口插入第一限位槽51中;在第一固定部41的两端上对称设置有展翼 44,当电芯插头保护壳5套在电芯1上时,第一固定部41被置于第一限位槽51 中,展翼44与电芯插头保护壳5的内腔的腔壁接触,从而对插头固定座4进行固定;具体地,第一固定部41包括与电芯插头保护壳5相对的第一边缘、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置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两侧的第三边缘、第四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相对,展翼44设置在与第一固定部41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相邻的位置上,展翼44所在高度低于第一固定部41表面的高度。
[0026]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电芯插头保护壳5的内腔中还可对称设有与展翼44相适配的展翼槽52,展翼槽52与展翼44位置相对,以在电芯插头保护壳 5套在电芯1上时,展翼44位于展翼槽52中。
[0027]如图3所示,在第二固定部42与电芯插头保护壳5相对的一端上设有凸出的分隔板45,以将电池引线进行分隔;从而防止两极发生触碰短路,具体地,分隔板45设于第二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包括电芯(1)、设于电芯(1)上的电极引线以及与电芯(1)的电极引线电连接的插头(2),其特征在于:在电芯(1)位于电极引线的一端上设有对插头(2)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组件(3),插头固定组件(3)包括对插头(2)进行固定的插头固定座(4)、将插头固定座(4)固定在电芯(1)上的电芯插头保护壳(5),电芯插头保护壳(5)套在电芯(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插头固定座(4)为L字形,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2)与电芯(1)的电极引线的一端端面接触,第一固定部(41)与电芯插头保护壳(5)相对的一端上设有插头固定插槽(43),在插头(2)上设有与插头固定插槽(43)相适配的插接部(21),以使插头(2)通过插接部(21)插设固定在插头固定插槽(4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模型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电芯插头保护壳(5)上设有第一限位槽(51),在第一固定部(41)的两端上对称设置有展翼(44),当电芯插头保护壳(5)套在电芯(1)上时,第一固定部(41)被置于第一限位槽(51)中,展翼(44)与电芯插头保护壳(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忠达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