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946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具有植入器外壳、植入驱动机构与转换部件,所述植入驱动机构具有推杆,在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旋合部,在所述转换部件上设有第二旋合部,所述转换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旋合部与所述第一旋合部旋合,使所述植入驱动机构处于旋入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旋合部与所述第一旋合部分离,使所述植入驱动机构处于推入操作模式。推入操作模式。推入操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让操作者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或操作习惯在旋入和推入两种操作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之一,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能抑制。手术是唯一能使患者恢复视力的有效治疗方法。在白内障手术中,广泛地通过超声乳化术来去除浑浊的天然晶状体,然后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原来的晶状体,使外界物体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可以达到复明的效果。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特殊透镜,通常由位于中心的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襻组成,由硅弹性体、水凝胶、软性丙烯酸脂等柔性材料制成的软性人工晶体可以通过折叠或卷曲来缩小其面积,然后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一般2

3毫米)植入眼内,因此,软性人工晶状体也经常被称作可折叠人工晶体,这种折叠或卷曲后的人工晶体进入眼睛后可以自动展开。
[0003]临床上为了将这些可折叠的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眼内,开发了各种专用的植入装置,植入装置按材质可分为金属类和高分子类两种,金属类产品因加工成本高,维修困难、重复使用患者二次感染的风险高等因素逐渐被一次性使用的高分子类产品替代。
[0004]目前,植入装置分为两种:推入式植入装置和旋入式植入装置。其中,推入式植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医生依靠食指、中指夹住植入装置,用拇指施加一个力给推杆,推杆前端在植入装置内腔道内与人工晶状体接触,将力传导至的人工晶状体上,人工晶状体克服其本身与内腔道的摩擦等阻力,沿内腔道轴线向前移动,直至被完全推出植入人眼内。推入式植入装置的操作需要保持推杆操作压力与人工晶状体阻力之间的平衡来保证人工晶状体尽可能匀速的向前移动,很大程度上依靠医生的操作手感来控制人工晶状体的推入,因此对于新手或对产品不熟悉的医生,操作难度较大,操作不稳定。通常植入装置顶端(人工晶状体出口处)内腔道截面积是最小的,人工晶状体在此位置受到的阻力是最大的,操作压力也是最大的,当人工晶状体突然被推入眼内时,阻力瞬间消失,推出的人工晶状体及植入装置都有可能对眼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推入式植入装置对部件加工的精度、运动的稳定、可靠性都要求较高。
[0005]旋入式植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植入装置主体与驱动部件之间存在内外螺纹配合关系,旋转驱动部件,可驱使植入器内部推针沿植入装置主体轴线向前移动,克服人工晶状体与内腔道的摩擦等阻力,将人工晶状体推出植入人眼内。旋入式植入装置比较容易控制人工晶状体的移动速度及移动量,即使在人工晶状体通过出口处时,也不会造成人工晶状体被突然释放到眼内,安全性较高。但旋入式植入装置必须双手操作。
[0006]目前,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需要同时开发推入式、旋入式两种植入装置,此类装置是通过注塑模具加工而成的,而注塑模具成本高,加工周期长,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一支人工晶状体植入装置可以实现推、旋两种操作方式切换,将有效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模具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也利于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利于生成,可在旋入和推入两种操作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便于操作者实现推、旋两种操作方式的切换。
[0008]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具有植入器外壳、安装在该所述植入器外壳上的推杆、用以改变该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植入器外壳的移动方式的转换部件,在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一旋合部,在所述转换部件上设有第二旋合部;在所述植入器外壳上固定有轴,所述转换部件经由连杆与所述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换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杆的相反于所述轴的端部远离所述推杆,使所述第二旋合部与所述第一旋合部旋合,所述推杆处于旋入操作模式;在所述转换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杆的相反于所述轴的端部靠近所述推杆,使所述第二旋合部与所述第一旋合部分离,所述推杆处于推入操作模式。
[0009]采用如上结构,一方面能够便于操作者操作转换部件,无需额外的固定操作和解锁操作使转换部件固定在可旋合位置和推入位置;另一方面能够便于进行推入操作模式和旋入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部件上设有一伸出部,在所述植入器外壳上设有限位部,在所述转换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一侧;在所述转换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出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另一侧。
[0011]采用如上结构,能够避免处于旋入操作模式的所述植入驱动机构非预期移动至推入操作模式。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的相反于所述轴的端部与所述转换部件转动连接且伸出一部分来构成所述伸出部。
[0013]采用如上结构,无需额外增加结构部件来形成所述伸出部,有利于能够简化所述植入装置的结构。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植入器外壳的外周面上设有向外周侧伸出的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平行的第二手柄部,并且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的外周端部连接在一起。
[0015]采用如上结构,能够便于操作者操作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同时所述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的外周端部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包围转换部件,如此,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因误碰转换部件而导致转换部件的位置发生不期望的变换。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二手柄部相对置的表面。
[0017]采用如上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处于旋入操作模式的所述植入驱动机构非预期移动至推入操作模式。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准的第一通孔,所述轴安装在这一对第一通孔上。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为两个且两者并排紧贴设置在所述转换部件上,单个所述连杆包括两个相对且平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与转换部件接触,所述第二面用于与另一个连杆的第二面接触,在所述第二面的远离所述轴的端部形成
有斜面,所述斜面从所述第二面朝向相反于所述轴的方向倾斜。
[0020]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能够便于将止位块与转换部件装配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以可靠地方式避免处于旋入操作模式的所述植入驱动机构非预期移动至推入操作模式。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部件具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容纳孔,所述第二旋合部形成于所述容纳孔的内壁上,在所述容纳孔的内壁上于相反于所述第二旋合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所述轴贯穿所述容纳孔设置,在所述转换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轴与所述第一凹部卡合;在所述转换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轴与所述第二凹部卡合。
[0022]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以可靠地方式避免处于旋入操作模式的所述植入驱动机构非预期移动至推入操作模式。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部件上设置有供操作者按压的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具有植入器外壳(1)、安装在所述植入器外壳(1)上的推杆(21)、用以改变所述推杆(21)相对于所述植入器外壳(1)的移动方式的转换部件(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杆(21)上设有第一旋合部(21a),在所述转换部件(3)上设有第二旋合部(34);在所述植入器外壳(1)上固定有轴(33),所述转换部件(3)经由连杆(32)与所述轴(33)转动连接;在所述转换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杆(32)的相反于所述轴(33)的端部远离所述推杆(21),使所述第二旋合部(34)与所述第一旋合部(21a)旋合,所述推杆(21)处于旋入操作模式;在所述转换部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杆(32)的相反于所述轴(33)的端部靠近所述推杆(21),使所述第二旋合部(34)与所述第一旋合部(21a)分离,所述推杆(21)处于推入操作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件(3)上设有一伸出部(322a),在所述植入器外壳(1)上设有限位部(14),在所述转换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出部(322a)位于所述限位部(14)的一侧;在所述转换部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出部(322a)位于所述限位部(14)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2)的相反于所述轴(33)的端部与所述转换部件(3)转动连接且伸出一部分来构成所述伸出部(322a)。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植入器外壳(1)的外周面上设有向外周侧伸出的第一手柄部(11)、与所述第一手柄部(11)平行的第二手柄部(12),并且第一手柄部(11)和第二手柄部(12)的外周端部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内植入物植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俊赵力军
申请(专利权)人:爱博诺德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